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群众合唱水平

2020-09-06鲁正豪

参花(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合唱群众文化音乐

摘要:合唱作为一项集体性活动,一直深受群众的欢迎与喜爱,其对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道德品行、提升素质和强化团队凝聚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早在抗战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先生在延安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用合唱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作为一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以及十余年来在各个团体进行声乐辅导的经验,对如何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提高群众合唱活动水平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群众文化 合唱 音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唱在文艺方面的受重视度越来越高,现已在各种专业院校、群众文化活动中广泛运用。因合唱的艺术效果好、感染力强、便于组织、雅俗共赏等优点,在各项活动中收获了非常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很多群众缺乏音乐技能和良好的协作能力,最终没能达到培养音乐审美观和掌握合唱知识结构、技能的基本要求,导致整体合唱水平提升速度缓慢。

一、提高对合唱的正确认知

中国的合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由聂耳、冼星海等革命作曲家抗战时期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可称之为中国合唱之魂。新中国成立以后,合唱事业迅速发展,成立了许多专业合唱团体,业余合唱也开始慢慢活跃。

合唱一般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人声作为合唱的表现工具,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能够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迅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的形式多样,依据人声可分为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有领唱、轮唱、齐唱等一些表演方式。群众合唱若能有一位好的领唱,对于整体效果的突出是非常有效的。

合唱作为一项集体参与的艺术,有群体音响高度统一、协调、普及性强、参与面广的艺术特点。系列群众合唱活动的盛行,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广大群众对合唱持有高昂的热情,他们热爱音乐,这给群众合唱辅导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艺术喜好均存在差异性,所以只有懂得相互尊重,提高集体意识,才能使群众合唱队伍得到有序发展。群众合唱队的发展,不仅可以作为娱乐帮助大家丰富业余生活,同时还可增强人们的合作意识。合唱将人与人的距离拉近,做到心与心沟通,使各阶层群众在内心形成一种归属感。我们要把这种热情和凝聚力转变为对合唱的正确理解,让每位合唱队员认识到合唱是一门集体性藝术活动,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它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多样的和声、悠长的气息和超强的艺术感染力。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合唱与独唱的不同点,独唱强调个性,合唱强调共性。合唱要求发声与音色统一、层次清晰、咬字规范,演唱时既要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又能聆听他人的演唱,把自己的声音恰当地融入集体的声音中去,与其他成员在同一声部达成一致、融合、均衡、和谐,这样才能够展现出更加优美、完整的合唱作品。

二、提高合唱的排练水平

群众性合唱活动不像专业合唱团需要专业技巧和严格的规定,参与者一般都是在职工作者或是退休的中老年人,也有部队军人、院校的学生等。由于好多群众合唱队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音乐素质方面参差不齐、艺术实践多寡不一。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合唱效果,就要了解、熟悉科学的发声方法、节奏训练,改革和完善合唱曲目和排练方式,为合唱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方可全面提升合唱时的演唱效果。

首先,提高合唱团员的识谱能力,是群众合唱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技能中,最重要的是节奏与旋律,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表现。先学习节奏训练,能使识谱的难点得到比较顺利的解决。进行节奏练习时,一定要根据节奏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掌握。因五线谱的难度较高,群众合唱也可选择简谱来进行。提高一定程度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分析旋律,如听出重复的、上行的、下行的、平行的旋律和节奏的变化等,还可以根据音乐记号分析速度、力度、休止符、重复等变化感受旋律情感的起伏,这就便于了解更多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合唱作品的特点。

其次,音准和音色、声部划分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在音准的训练中,要强调上下音程的正确度,歌唱时,要听其他声部的声音,在和声中寻找音准,体会不同和弦的色彩与性质,逐渐提高良好的音准能力。音色是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但合唱队需要的是统一的音色。为了达到音色的统一,必须在发声方法上统一,尽量做到发声整齐一致,通过呼吸和共鸣训练打造共同的声音,掌握正确的气息运用,才能产生混合的、美妙的声响。还要强调声是唱歌的基础,情是唱歌的核心,只有用深切的情感及精准的咬字、用气,达到以情带声的效果,才能声情并茂地将歌曲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在进行声部划分时,各声部之间的人数要保持合理,男女比例要搭配,可选一部分基础较好的队员唱低声部。有些合唱会出现声音杂乱以及音高等问题,可以采取减少声部、降调的方式适当地降低难度。

再次,根据合唱队伍的整体水平选择多样、适合的合唱作品,表演时也可适当添加一些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合唱训练要有开阔的视野,作品不要太单一,作品风格不能千篇一律。曲目要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和一定的难度,尽可能选一些能引起观众共鸣和互动的作品,这样能激发队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排练提高合唱队的整体演唱水平,还要参与实践练习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合唱队员通过走台、彩排等实践机会,更快地适应各种演唱环境,才能避免表演时的紧张现象。通过实践,合唱队员还可以切实地了解自身和团队的具体水平,并通过观察借鉴其他团队更好的排练方法,进一步完善自身水平。合唱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在演唱中适当、合理地增加表演元素,如表演者的神态及妆容、动作、服饰、舞美等,都能增强合唱作品的观赏性。

三、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在合唱队里,每个人的身份背景都不同,但彼此之间经过长期合作会形成默契,他们互相学习,相互扶持,合唱慢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群众提升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可以看出,音乐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去了解美丽的大自然,积极面对人生,创造美好的未来。

合唱活动过程中,指挥者要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与合唱队员建立亲密合作的真诚关系,使队员热情洋溢地参加到排练中去。在演唱歌曲前,可通过音乐作品的内容,了解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感情思路、描绘事物的情感,在分析歌词中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进一步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合唱作为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有力地反映了群众文化由较低层向较高层发展的趋势。只有群众不断接触合唱作品,准确把握作品的表现形式,感受整体旋律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结构布局,通过音乐要素和组织形态的结合,能够达到情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共鸣。这样群众会更好地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愉悦身心的同时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从而获得音乐审美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合唱以集体演绎音乐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欢,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合唱活动不仅能对群众的道德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增强群众文化素质,也会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最终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作者简介:鲁正豪,男,大专,延边群众艺术馆,馆员,研究方向:群文音乐)(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合唱群众文化音乐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