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婺剧的传承与发展

2020-09-06陈晓峰

参花(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婺剧传承特点

摘要:婺剧俗称“金华戏”,是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的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金华古称婺州,1950年“金华戏”统称为婺剧;2020年5月,婺剧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关键词:婺剧 传承 发展 特点

一、婺剧的声腔与特点

婺剧包括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腔。其中高腔最早产生于400多年前的明代,然后是昆曲、乱弹、徽戏,这四种声腔到了清代中期发展相对成熟独立,几乎涵盖了中国戏曲大类的主要单声腔剧种。清末,金华、衢州一带的徽班和乱弹班,将本地的说唱艺术滩簧和时调陆续搬上舞台,于是又增添了滩簧和时调两种声腔。

婺剧传统剧目和唱调音乐十分丰富,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累计至今总共剧目超过500本,曲牌更是数以千计。由于婺剧融合了地方戏曲中的徽戏、乱弹、滩簧、高腔等类别,表演形式丰富,艺术张力显著。当前舞台演出,乱弹和徽戏居多,其次是滩簧和高腔,昆曲和时调较少。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婺剧的乡土气息浓郁,粗放热烈;重武功,多特技,善夸张,文戏武做见长,有“大花过头,老生平耳,小生平肩,花旦平乳,小丑平脐”等动作特点。六种声腔,分腔分治,唱调、唱腔音乐多姿多彩,主奏乐器各不相同,尤以乱弹,因具风格独特的支声复调音乐而著称。

二、当代婺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地方戏曲的一支,婺剧艺术的各项元素保存和继承得比较好。经过民国时期的发展,婺剧形成了“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的重要特点,梅兰芳曾说:“京剧的前身是徽戏。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徽戏中去找。”这对婺剧的当代地位做了一个权威注解。[1]

20世纪60年代,传统剧目《牡丹对课》原来叫作《三戏白牡丹》,原剧中有一些调戏、暧昧情节。后来,婺剧对其进行了删改,编成了一出白牡丹智斗吕洞宾的经典剧目。当时的演出由婺剧表演艺术家郑兰香饰演戏中的白牡丹,张荷饰演吕洞宾,表情到位,吐字清晰,艺术感染力强,现场掌声雷动。

1962年,浙江婺剧团改编的婺剧《白蛇传》在北京演出,得到当时国家领导首肯,称婺剧的《断桥》表演风格独特,别具一格,不愧为“天下第一桥”。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末,婺剧和其他传统剧种一样,受到视听领域科技革命与网络传媒的浪潮冲击,经历了从热闹到冷落,从繁盛到衰弱、从追捧到沉寂的一段岁月。直到进入21世纪之后,在党中央对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视下,经过当代婺剧人的共同努力,婺剧这个地方戏的瑰宝才重新散发出应有的光芒。

以丽水缙云县为核心地区的民间婺剧艺术表演团体,在进入新世纪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先后存在过140多个民间剧团支队伍,如今正常演出的职业剧团还有30余个。根据今年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缙云县的婺剧演出团体在县内外年均演出达2万多场次,年均收入达5000多万元。

除了缙云县的婺剧团体之外,在广大的浙中地区,还有衢州、义乌、金华等地众多的民间剧团活跃在乡间和城市。

与民间剧团蓬勃发展同步,婺剧的专业剧团也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目前,婺剧专业剧团主要集中在金华地区,尚有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义乌婺剧保护传承中心(义乌婺剧团)、兰溪李渔戏曲研究院(兰溪婺剧团)、衢州婺剧团、建德婺剧团、东阳婺剧演出有限公司等专业剧团。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为龙头的专业剧团在近10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浙江婺剧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编排了诸如《宫锦袍》《白兔记》《血路芳华》《基石》《信仰的味道》《忠烈千秋》等多部传统历史大戏和现代红色正剧,得到社会与官方的双点赞。其中《宫锦袍》入选201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部重点扶持剧目,还与电影跨界联手搬上大银幕。浙江婺剧团近年来先后参加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戏曲晚会和亚洲文明大会等重要活动的演出,多次受邀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婺剧作为地方戏曲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拓展了婺剧的演出市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义乌婺剧团和兰溪婺剧团进行了机构改革,从单纯的演出团体改为由理论研究兼顾艺术表演的团体,东阳婺剧团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制,成立了适应市场化发展的婺剧演出公司,盘活了国有资产的同时,提升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适应市场发展的活力。

20世纪末,尽管戏曲大环境不景气,但身为婺剧龙头的浙江婺剧团依旧砥砺前行。1997年,花旦演员张建敏获得了梅花奖。进入21世纪以来,青衣陈美兰二夺梅花奖,婺剧也随着戏曲大环境逐渐被市场接受,不断展现出当今婺剧根在农村、枝在城市、花开境外的新景象,在传承婺剧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也将婺剧艺术推向更高层面。

近年来,几大专业剧团大胆起用年轻演员,并花了很大的精力传帮带年轻演员,赋予他们演出的机会。金华艺术学校是以婺剧人才培养为主要专业的中等学历教育学校,在婺剧人才的挖掘、培养和输送方面建立了一套定向委培和专业深造的体系。各专业剧团通过艺校的委托代培与社会招聘等渠道,纷纷建立自己的后备梯队,完善用人机制,打通在用人方面的编制鸿沟,以实力取才,以市场导向,先后培养出梅花奖得主杨霞云,白玉兰奖得主楼巧珠、楼胜、陈丽俐等实力演员,还有一大批如巫文玲、张莹等年轻演员获得有关奖项的提名奖,显示出“百花争艳”的大好形势。

三、新时代婺剧的发展瓶颈和危机

进入新世纪的20年,金华婺剧确实走出了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国到国际,以點成线,以线带面的融合并发的路子,探索出一条婺剧进校园+专业中等学校+专业剧团+市场剧团+市场演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戏曲领域有着不凡的成绩和认可度。但是进入新时代以后,婺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面临突破发展的瓶颈与拐点,新媒体、新网络的不断发展,5G时代的来临,三维、四维、多维视听科技的突破,对于一个还是以老年观众为客户主体的古老剧种来说,其影响力和受众群体的拓展已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瓶颈。

观众基础不够广、号召力不强、市场化不足等问题随着专业剧团在体制内的一路高歌而显得更加强烈。作为一个有进取和拓展精神的剧种,沉迷于体制内的影响力而自娱自乐是远远不够的,婺剧的观众基本盘在浙中农村,可是农村群众对剧种的忠诚度有限,对婺剧人才梯队的贡献也极其有限,对婺剧的经济支持也局限于庙会等民俗活动期间的“有限”演出,与越剧等高度市场化的剧种相比,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院演出,推进婺剧文化市场消费,回归符合演出成本的票价等都存在严重问题,婺剧市场化这条路任重道远。

究其根源,婺剧艺术的影响力不足、基本盘不大、婺剧美学欣赏普及度不高、边缘产品开发不力、科技融合度不强等都是其中原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难以形成浓厚的氛围,所有这些都会对婺剧事业发展形成瓶颈制约与传承危机。

四、新时代婺剧的发展与突破

一是要练好剧团内功,适应新时代发展,勇于竞争,敢于担当,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繁荣戏曲文化发展的专门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剧团要抓好机遇,对内完善用人、选人等制度、练好内功,对外积极争取政策,走出去,请进来,勇于竞争,敢于担当,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为推进婺剧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对于婺剧领头发展的专业剧团要对标高一级专业团制订发展战略规划,针对业务成效、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观众市场拓展等方面制订相应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主动扛起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戏曲文化的担当大旗。

二是走出剧院、走近百姓,巩固婺剧主场地,扩大婺剧影响力。进入新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以义乌为代表的县域经济代表,全市80万户籍人口,但凡举行传统民俗活动、宗祠活动均会请戏演出,而戏主要就是指婺剧,其他县市如永康、东阳和武义等地,也都是婺剧的重要主場,虽然群众对婺剧的忠诚度不高,但群众对婺剧的认可度和婺剧的辨识度则相当高。近年来,民间剧团扎根农村,收到了相当可观的经济回报,也间接在农村播撒了婺剧的种子,但是专业剧团的身影并不多。专业剧团不能一味迎合地方体制内观众的需要,在编排剧目和演出场次上要处理好普通观众和精英群体之间的平衡,在城市和农村演出的比重也要适当平衡。

三是走进校园,普及婺剧美学欣赏,提升社会审美素养,扩大婺剧观众基本盘。婺剧进校园是巩固和发展婺剧基本盘的有力抓手,但是婺剧进校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并不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婺剧进校园活动没有做到全覆盖,只有一部分学校在开展,没有形成规模;另一方面,婺剧进校园活动没有稳定的保障机制,无论是政策、经费还是人力资源方面都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育才摇篮,也是巩固社会文化基础的重要阵地。学生背后是家长,家长身后是家庭和整个社会。因此,婺剧进校园也是在培养婺剧演艺人才与潜在消费的重要途径。

四是善于融合,勇于创新,利用网络科技不断开发婺剧影视和文化衍生产品,拓展新渠道,培育新市场。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视听新媒体不断发展,对古老婺剧的挑战前所未有。要主动出击,争取市场资本开发婺剧影视和文化衍生产品,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创作与产品研发团队上要吸引年轻人参与,通过App开发、时尚元素植入等途径,与新时代新观念充分融合。在编剧与舞台艺术上都要吸收新的元素,在宣传与市场开发上要采用新的手段,新时代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只有不断拓展新的渠道,培育新的市场,才能让古老的婺剧在未来新时代重新散发出青春光芒,立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枝头,永远不会凋谢。

参考文献:

[1]何维.继承传统 在创作中活学活用[J].艺海,2013(09):28-35.

(作者简介:陈晓峰,女,大专,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中心,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戏剧表演)(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婺剧传承特点
关于婺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论表演者在浙江婺剧传承中的价值
婺剧《穆桂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