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秦腔音乐的基本形态研究

2020-09-06康毅

参花(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秦腔

摘要:秦腔这种音乐表现形式随着陕西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了调整。在近代以前,秦腔始终在陕西地区的民间班社中流传,并且在这种较为封闭的小农社会环境下,秦腔以作坊的方式流传,秦腔艺人多数不认识字,演唱的方式沿袭传统。本文针对传统秦腔的音乐形态展开研究。

关键词:传统音乐 秦腔 形态研究

秦腔音乐作为秦腔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秦腔艺术中的美术、表演以及文学等共同构建了秦腔,秦腔音乐主要由念白、打击、唱腔和曲牌构成,有着非常典型的艺术特点。

一、传统秦腔音乐的形成

秦腔的形成时间较早,所以,当前已经很难考证具体是哪一时期诞生了这一音乐表现形式。此外,秦腔本身也是一种不断变化的音乐形式,从其历史发展来看,有着较强的复杂特性。所以秦腔的研究学者中持有不同的观点,有认为秦腔源自秦汉时期,也有认为源自隋唐、金元、明末之说。在20世纪末,山西省太原市召开的梆子腔种大会上,诸多专家明确了秦腔基本上发源于明代万历年间。秦腔最早的书面记录出现在清朝时期,从当时的史料记载来看,和当前的秦腔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相似。书中记载秦腔音乐在清朝已经有了板式,并且有三眼一板和一眼一板两种模式。这种语言的记录类似于当前秦腔音乐的二六板和慢板,这是秦腔音乐不同板式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形式。所以,慢板也是秦腔音乐的一种基础性表现。可以看出,秦腔音乐在明清时期已经基本成型。秦腔音乐的核心在于板式,板式也是这种音乐表现形式的框架。拥有了齐全的板式,说明明清时期秦腔音乐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架构。根据学者研究,普遍认为秦腔音乐的声腔发展源自唐朝,这一点已经在戏曲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在唐代的陕西地区形成了一种变文的说唱音乐表现形式,由散文和韵文共同组建而成,主要表现内容是佛教故事,后来变文向着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发展。这既是一种音乐单位,也是一种文学结构。这种板腔体的音乐有着统一的特点,和变文从结构上来看较为一致。所以这些特点可以拓展地应用于板腔戏曲中。通过对比,关中地区的劝善,不管是演唱的内容、表现的形式、人数、场所以及结构等,都与唐朝时期变文相似。保留了对唱和合唱,更是充分体现出唐朝变文的遗留。这也是一种最初源自宗教宣传讲经所使用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和宗教信仰的结合,让听众产生信仰和情绪,让听众产生劝善的思想。当然,在这种劝善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双方的关系。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秦腔和勸善在歌词的格式、演唱过程以及单位上有着密切的相似性,所以秦腔音乐和劝善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从秦腔音乐的发展来看,民间使用了一些较为有限的曲调吟唱不同的故事和经文。在传统的秦腔音乐传播中,并不适用曲谱,而是使用相同的歌词和曲调名称,在长期的口头传承和表演中产生一定的韵律和变化,这种韵律的转变,为后期的板腔体音乐提供了相应的范式。

二、传统秦腔音乐的唱腔板式

秦腔音乐在近代以前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唱与实践,构建了完善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表现程式。根据相应的录音资料可看出,在20世纪以前,唱腔的音乐已经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唱腔作为秦腔音乐在念白以外的歌唱部分,在秦腔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于人物思想的表达、人物的性格、剧情的发展以及高潮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秦腔音乐的唱腔主要分为苦腔和欢腔两种体系,两者在表现力、旋律、色彩、调式等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也是秦腔艺术表现形式和其他剧种的区别之一。

唱腔旋律以及板式的变化构建了秦腔音乐的基础,也是秦腔作为戏剧性的一种外在表现。作为梆子腔发展的源头,秦腔音乐在我国传统戏曲的演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开创了音乐戏曲结构的全新表现形式。这种板腔体的音乐结构,主要呈现在上下句和唱腔的基本单位上。基于这一变体的原则,转化成为不同的表现板式,利用不同板式构建了整体性的音乐形式。当然,在秦腔音乐这种板腔体的创作中,板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旋律、速度、节奏以及句法等腔调结构。所以秦腔板式也是这种音乐的主要表现形态,由速度、节奏以及节拍共同构建而成,是整个秦腔音乐表现的核心。

三、秦腔音乐从土腔调转向易俗腔的演化

秦腔音乐在发展中不断改变,在易俗社成立以后,其培养模式和组织体系以及宗旨等,与传统的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一点和传统的秦腔音乐有着不同,并且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当时的社会和音乐领域中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经过许多艺人对于秦腔音乐在舞美、表演以及音乐等方面的改革后,秦腔音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并且成为一种典型的传统音乐形式。后期秦腔音乐的各个音乐剧社随之进行改变,学习这种创新性的音乐表现形式,利用改革秦腔音乐管理机构,调整管理方法和招生学艺等方式,从艺术领域到管理上对传统的秦腔音乐传承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为秦腔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一些剧社聘请剧作家编创全新的剧目,并且形成了自主的剧目。在不同剧社中,艺人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从秦腔的灯光造型、舞美服装以及乐器等角度,全方位地改革传统秦腔音乐,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不同社团的演出中,各种新式唱腔的诞生,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不管是剧目创新还是演员的实力上,对艺术的改革都产生了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和风格,共同推动和促进了这项传统艺术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与演化。同时,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产生了较为优秀的改革浪潮,并以此构建了全新的流派,推动了秦腔音乐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秦腔音乐作为一种戏曲音乐,在发展中必然要解决戏曲音乐和剧目内容之间的适配,以及戏曲音乐如何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相适配。秦腔音乐所进行的改革,正是为了让秦腔音乐和剧本的唱格进行匹配,这也充分体现了秦腔音乐和当前时代审美之间的适应性。从词格变化所产生的创新来看,秦腔音乐的创新需要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从剧本的文学属性上来看,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并从唱词格式以及唱腔的程式上,也对秦腔音乐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秦腔音乐的唱格是一种秦腔唱词形式的表现,如果词格不能稳定,就无法和音乐共同歌唱,传统词格可以简化为散文句、五字句等,和其他唱腔音乐相同,唱腔剧本创作本身就有典型的民间性。秦腔音乐的传统多数是集体创作所产生,并且经过不断的改编和舞台实践而得到完善。所以并没有明确编创的作者,每一个秦腔音乐班社都会根据师承选择相应的经典剧目,对于一些经典且流传时间较久的剧目,班社会互相汲取经验,所以呈现出保留剧目。而一些创新性的剧社就改变这一情况,剧本多数情况下是作家编创出来,由于剧本需要有全新的思想内容,导致剧本成为独家的作品。这些剧本的创作也促使剧本的语言形式发生变化。词组突破了相应的格律,并且产生大量的作品。

秦腔音乐的唱腔是一种音乐和语言结合的双重产物,遵循着寻腔的规律,在唱词的字数上出现改变,同时带来了旋律的发展和变化。这也导致大量长短句的出现,许多唱词在结构上呈现出互动的变化,给演唱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在词格上的變化也有相应的唱腔艺人进行创新和突破,让一些较为传统的结构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态势。此外,词格上的变化一方面推动唱腔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对秦腔的程式产生了影响。

四、传统秦腔音乐在当前的发展

秦腔音乐有着较强的程式化,这也是其鲜明的艺术表现特点,程式化使秦腔音乐的旋律需要接受调式结构、语言规范、音调结构以及板式结构等限制,以此为基础才能发展出相应的西区声腔。这也是一种音乐传承的基础。伴随着当前戏曲声腔所产生的改变,如何应对传统进行调整,已经成为秦腔音乐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秦腔音乐的学者有着共同的认识,也是传统音乐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的重点内容。在戏曲音乐的教学和流传中,其程式内涵往往有较为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是程式本身的规范和章法,另一方面是这种规范和章法的外在表现,这也是一种音乐艺术基本程式的体现。在戏曲的实际发展中,由于音乐本身的变化,必然会带动秦腔音乐的变化,这些改变让我们在发展中呈现出一定的制约效果。

当然,秦腔音乐在长期的发展中,本身也在不断改变和演化,但是并没有触及根本的突破,所以,面对当前的社会文化形式,我们需要对秦腔音乐进行客观的审视,从创新的角度上探索,并促使其在质上产生飞跃和改变。在秦腔音乐的长期发展与传承中,始终在使用不变的方法应对外界变化,这也是一种适应外部变化的方法。当然,这在目前的社会文化发展看来,过于缓慢地变化,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诉求。所以秦腔音乐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经历,解决秦腔音乐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限制性问题。传统的秦腔音乐有太多的束缚,会制约人们的创造性,作为秦腔音乐的研究者,需要从客观的角度上审视秦腔音乐这种音乐形式,并对其发展与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

五、结语

秦腔音乐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秦腔音乐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秦腔音乐需要针对当前时代人们的喜好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在快速发展的文化领域中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是秦腔音乐自身需要着手改变的,也需要所有的传统音乐不断探索,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社会的新需求,从而使秦腔在未来的发展中依然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并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帆.秦腔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评鉴,2020(07):5-7.

[2]辛雪峰.从《秦腔音乐》看延安民众剧团的秦腔改革[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02):99-107.

[3]辛雪峰.传统秦腔音乐的基本形态[J].音乐天地,2017(03):36-44.

(作者简介:康毅,男,中专,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四级,研究方向:秦腔音乐)(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宁夏现代秦腔“三部曲”的实践意义
“反思”中的自由践行——我排秦腔《狗儿爷涅槃》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