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孔子的教育方法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2020-09-05段佳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6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孔子素质教育

段佳薇

【摘 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宝贵遗产,其精华部分和教育智慧对我们发展当代素质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从教育方法分析,今天我们发展素质教育应借鉴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启发式教育,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孔子;素质教育;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这个词虽然出现时间不长,但它的思想和精神实质却早已有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了丰富而朴素的素质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中所表现的诸多特点与素质教育的特点不谋而合。

一、启发式教育,调动学习的能动性

孔子是“我国古代首创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他常常与学生平等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有一次,孔子问起颜渊、季路两人的志愿,分别陈述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和“愿无伐善,无施劳”,孔子听后,并没有着急评论,而是说出了自己的愿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从之”。将这三个志愿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老师的志愿宏大很多,在无形中也就启发了学生。

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因此,必须实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事物激发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真正落实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

“个别化教学”一词最早在20时期七八十年代就被提出,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实践并实施,它鼓励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充分开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但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其实就已经注意到人的天赋才智有高下之别,提出了“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朱熹将孔子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因材施教”。

孔子以诗、书、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这是他对学生的共同要求。但在具体实施时,他却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及天赋差异,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他承认教育中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听其言而观其行”,不仅会对他们的言论加以观察,更重视他们的日常行为,所以对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及特点都有深刻的了解,能指出学生个性中的弱点:“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哮”(《论语·先进》)在教育实践中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三、提倡教学相长,进行双向教育

《礼记·学记》 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学习之后发现不足然后去请教他人继续钻研,而教学之后有所困惑才知应继续自学深究。教学是包含着自教和教人两方面内容的,学习也包括自学和他人指导学习。从教师本身的角度来看,虽然说教人其主要职责,但仍应做到在教中学;而从学生角度来看,虽然学习是其主要任务,但也可以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与教师的双向互动。在《论语·八佾》中,子夏由“绘事后素”联想到“仁先礼后”,透悟外在礼仪本于内在仁义,孔子对此非常赞赏,认为子夏启发了自己。《尸子》载:“仲尼意志不立,子路侍;仪服不修,公西华侍;礼不习,子贡侍;辞不办,宰我侍;忘乎古今,颜回侍;节小物,冉伯牛侍。曰:‘吾以夫六子自励也。”(《圣贤群辅录广博物志》卷二十引)从这段记叙可以看出,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往往打成一片、亲密无间。有一种“教学一体”的意味。这里是双向互动教学,也是启发教育乃至因材施教。

因此,在如今的素质教育当中,我们应该借鉴孔子的这一有效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学,达到教学一体的效果。

综上所述,孔子不但建立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他对教育本身更是有着大量的实践和成果作支撑,这些教育成果是他素质教育思想的结晶,其教学方法对中国现代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当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大力提倡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其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和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应得到科学的继承并加以创新利用。文化史研究专家柳诒徵曾经这样写道:“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在如今提倡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问题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如何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更应基于一个文化大国的深厚底蕴,当今在与世界接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教育理念的同时,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教育与当代教育的交融与创新,必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让其在新世纪里再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辛安亭:《孔子的教育方法》,甘肃教育,1981.

[2]匡亚明:《孔子评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孔子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