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特色中学的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2020-09-05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归属感学习动机显著性

周 磊

体育特色中学的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周 磊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22。

研究探讨了体育特色中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氛围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应用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与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对585名初中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校园氛围和学校归属感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女生在学校活动参与度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抵制感维度和整体的学校归属感维度上高于女生;(2)学习动机与学校归属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3)学校归属感在校园氛围和学习动机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也可以通过学校归属感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学习动机;路径分析

学校归属感在社会学中普遍被定义为是学生在学校中被教师和同学尊重、接受和认同的程度[1],并且学校归属感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2]。对于学生而言,它是一种衡量学生在学校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指标,也表现出学生对于校园环境的认同与内化。当前已有研究发现,我国中学存在校园欺凌现象,致使校园学习氛围较差,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严重的削弱[3-4]。有学者认为,通过增强体育锻炼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增强,以此能够更好的适应城市发展[5-6]。基于此,本研究认为通过对处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究,可以为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校园的体育运动氛围对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9]。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两个层面,一个属于个人层面,一个属于集体层面[10]。学生的心理态度是属于集体层面中的一个子成分,一般被视作是影响集体层面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而通过参与校园集体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11]。此外,学生归属感作为反映学生个人心理素质的综合指标,是个体对学校情感之间的纽带链接的主要因素[12],它对于中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另外,回顾已有的研究发现校园体育氛围与学生归属感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13-14],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即校园体育氛围越好,则学生的归属感越强,反之则不一定成立。此外,校园体育氛围与学生的学业情绪[14]、自我价值感[15]、领悟社会支持[16]因素等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些因素对于学生归属感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本研究大胆的推断校园体育氛围的形成对学生归属感的具有正向且显著的预示作用。学习动机一般是把学生的需要进行联系来进行研究,美国相关的心理学家H.A莫里认为学习动机的产生主要是想要得到团体的承认或者肯定的一种“交往需要”[17],而在加强学生归属感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马斯洛认为针对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可以利用其爱好的游戏和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原有动机,利用需要一定技术知识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进行动机转移,从而来形成学习需要,为了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需要就需要开发相应的教学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保持一种长久的归属感,从而能够形成长久性学习动机[18]。此外,也有研究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认为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9],而自我效能感是学校归属感的预测变量之一,对归属感形成与否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0]。由此本研究大胆的进行推测学校归属感在校园体育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纳入在同一模型中来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校园体育氛围对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

1 方 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班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济南市某体育特色中学抽取600名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585份,有效率97.5%,其中男生305人(年龄:13.61±.91),女生280人(年龄:13.55±.90),共585人(年龄:13.58±.91)。

1.2 研究工具

1.2.1 校园氛围量表 研究采用George Bear 博士和杨春燕博士于2007年共同编制(DSCS-S)校园氛围量表[21]。该量表包括32个项目、7个分量表,分别为:师生关系分量表(5个条目)、同学关系分量表(4个条目)、尊重多样性分量表(5个条目)、学生学校活动的参与度分量表(5个条目)、期望的清晰度分量表(4个条目)、规则的公平度分量表(4个条目)和校园内欺负行为分量表(4个条目)。校园内欺负行为分量表为反向计分;量表的第36题为测谎题,不参与量表评分。量表采用4点计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2分,“同意”计3分,“非常同意”计4分。将反向计分条目转换后,计算所有条目的总分,总分越高,表明校园氛围的状况越好。经实测检验,该量表在本研究的α系数为0.766。

1.2.2 学校归属感量表 研究采用Goodenow开发的PSSM量表,该量表包括归属感和抵制感两个因子,分为18个条目(13个归属感条目、5个抵制感条目)[22]。该量表采用6点计分法,最后将所有条目的分数相加计算出总得分,被试者得分越高表明其归属感越强。经检验,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α系数达到了0.90。

1.2.3 学习动机量表 研究采用余安邦(1987)编制的《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两个原始量表分别有10题,α系数分别达到了0.87和0.91[23]。量表采用6点计分,从1到6依次表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点不符合”“有点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6种。经检验,在本研究中两个量表的信度α系数分别为0.79和0.92。

1.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将所有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后,采用SPSS22.0进行原始数据输入和处理,采用SEM路径分析来呈现体育特色中学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学习动机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2 研究结果

2.1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校园氛围和学校归属感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女生在学校活动参与度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抵制感维度和整体的学校归属感维度上高于女生。具体数据见表1、2、3。

表1 校园氛围维度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分析表

注:+<.10 ;*<.05;**<.01;***<.001

表2 学校归属感维度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分析表

注:+<.10 ;*<.05;**<.01;***<.001

表3 学校动机维度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分析表

注:+<.10 ;*<.05;**<.01;***<.001

2.2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在年级方面的差异

体育特色中学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在年级方面的差异分析:校园氛围方面,在尊重多样性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同学关系方面,初1大于初3(<.05),存在差异,初2大于初3(=6.582,<.01)存在显著差异;在师生关系方面,初1大于初3(.01)存在显著性差异,初2大于初3(F=10.559,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校园内欺负行为方面,初3大于初1(p<.01)存在显著性差异,初3大于初1(F=10.486,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期望的清晰度方面,初1大于初3(p<.05)存在差异,初2大于初3(F=7.976,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校园氛围总分方面,初1大于初3(p<.05)存在差异,初2大于初3(F=4.257,p<.05)存在差异。学校归属感方面,在归属感维度上,初1大于初2(p<.10)略微存在差异,初1大于初3(F=3.346,p<.05)存在差异;在学校归属感总分方面,初1大于初2(p<.05)存在差异,初1大于初3(F=9.025,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学习动机方面,在个人取向维度方面,初1大于初2(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初1大于初3(F=12.399,p<.01)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社会取向动机方面,初1大于初2(p<.05)存在差异,初1大于初3(F=4.690,p<.05)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动机量表总分方面,初1大于初2(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初1大于初3(F=12.501,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在年级方面的差异分析表

注:+<.10 ;*<.05;**<.01;***<.001

2.3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学习动机总分与学校归属感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校园氛围总分与学校归属感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具体数据见表5。

表5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表

注:+p<.10 ;*p<.05;** p<.01;*** p<.001

2.4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三者之间的回归分析

因3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故可以进行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本研究首先第一步把校园氛围设为自变量,学习动机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的预测效应值为0.020;第二步把校园氛围设为自变量,学校归属感设为因变量,其预测效应值为0.374;第三步把校园氛围和学校归属感设为自变量,学习动机设为因变量预测效应值由0.020上升到.274***,根据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本研究认为学校归属感在校园氛围和学习动机之间发挥了中介调节作用。具体数据见表6。

表6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三者之间的回归分析表

注:+p<.10 ;*p<.05;** p<.01;*** p<.001

2.5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三者之间存在中介关系的验证性分析

通过3个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学校归属感在校园氛围与学习动机之间存有中介效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与学习动机三者之间存在的中介关系进行验证性分析,并构建验证关系模型与路径图。验证结果见表7和图1。

表7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动机模型拟合指标表

校园氛围、归属感维度与个人取向的学习动机的的拟合指数的各项指标为=.965,=.940,.961=.972;=.064,各模型的拟合指数符合结构方程检验标准[24]。

图1 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个人取向的学习动机路径关系图

模型路径显示当校园氛围作为自变量,学习动机作为因变量时,路径分析结果为:校园氛围得分越高,其学校归属感水平越高,而学校归属感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越高,从而能够提高学生个人取向的学习动机。中学生的校园文化氛围越好,从而促进了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增强,而校园氛围和个人取向成就动机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显著,但是通过学校归属感这个中介作用能够显著的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校园氛围、学校归属感和个人取向的学习动机路径关系验证了三者之间学校归属感在校园氛围和学习动机起来的中介效应。

3 讨 论

(1)研究发现,体育特色中学的学生在体育活动的校园氛围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体育参与行为显著的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抵制感维度和整体的学校归属感维度上高于女生。这与之前的研究不一致[25-26];

(2)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活动背景的倡议下,集体项目和趣味项目增加,极大的吸引了女生的注意力和增强了女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瑜伽、健美操、排球等;另外,该中学学校教师对女生的关注较多,致使女生参与校园活动和参加校外比赛的机会较多;

(3)基于该中学女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如肥胖率较高的问题,迫使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校园集体活动。

4 结 论

(1)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在校园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之间存有中介作用。校园氛围和学习动机是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氛围是促使学生形成学校归属感的重要保障;

(2)具有强烈学校归属感的学生能够增强对集体活动的认同和支持,能够积极的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对待学习和生活有积极且乐观的态度;

(3)研究发现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增强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和自我满意度[27],进而促进自身能力的整体发展。

[1] Allen K, Kern M L, Vella-Brodrick D, et al. What Schools Need to Know About Fostering School Belonging: aMeta-analysi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16, 30(01): 1~34.

[2] 庞海波.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2009(05):1238~1241.

[3] 杨 帆,俞 冰,朱永新,等.校园欺凌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效应:来自新教育实验的证据[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5):113~120.

[4] 郭俊俏,赵必华.教师支持对4~9年级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9(01):72~76.

[5] 张 萌,李若兰.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3):94~99.

[6] 孔艳贇,王英春,后玉良.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03):72~78.

[7] Kirkcaldy B D, Shephard R J, Siefen R 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lf-image and problem behaviour among adolescents[J]. Social Psychiatry &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2002, 37(11): 544~550.

[8] Richard Bailey *.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and social inclusion[J]. Educational Review, 2005, 57(01): 71~90.

[9] Fox, Kenne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The Natural Partnership[J]. Journal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2000, 2(01): 4~12.

[10] 史艳敏.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干预方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1):83~85.

[11] 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科学,2004(06):67~71.

[12] 金庆英.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2012.

[13] 杜好强. 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4] 赵联防. 大学生学业情绪、校园体育文化归属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5] 张新冀. 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关系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16] 李格格.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7.

[17](美)皮特里著.郭本禹译.动机心理学(第5版)(当代心理学经典教材译丛)(TB)[M]. 2005.

[18] AbrahamH.Maslow. 动机与人格[M]. 2007.

[19] 段朝辉,洪建中.网络视频课程中师生交互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绩效的关系: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序列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02):184~191.

[20] 赵申苒,郭腾飞,王明辉.受艾影响儿童教师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1):151~154.

[21] 马 坤. 特拉华州校园氛围量表中文版用于高中生的信效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5.

[22] Goodenow C, Grady K E. The Relationship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Friends' Values to Academic Motivation Among Urban Adolescent Student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1993, 62(01): 60~71.

[23] 余安邦,杨国枢.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概念分析与实证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89,64:51~98.

[24] Iwasaki Y.Examining rival models of leisure coping mechanism[J]. Leisure Studies, 2003(25): 183~206.

[25] 陈善平,张中江.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以高知人员为例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9):45~48.

[26] 孙延林,C.K.John Wang,Stuart J.H.Biddle.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03):10~14.

[27] 赵占锋,张大均,刘广增,等.小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学校归属感:心理素质和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6):1143~1146+1151.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pus Atmosphere, School Ownership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in Sports Characteristic Middle Schools

ZHOU Lei

Jilin Institute of Physcal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belongings and campus ambienc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in students with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585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ampled using the School Sense Survey 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with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between the campus atmosphere and the school belonging,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girls in school activiti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while boys are higher than girls in the dimension of resistance and overall school belonging;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chool belonging; (3) School ownership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he campus atmospher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good campus sports atmosphere can directly affect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 school,and can also indirectly influenc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rough school belonging.

Campus atmosphere; School belonging; Learning motivation; Path analysis

G807.3

A

1007―6891(2020)04―0124―05

10.13932/j.cnki.sctykx.2020.04.29

2019-09-24

2019-10-28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YC2019009)。

猜你喜欢

归属感学习动机显著性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