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基于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

2020-09-05朱蓬磊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学院消费

朱蓬磊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基于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

朱蓬磊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250061。

为深入了解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发展动态,热点问题与演化趋势,以1998-2019年CNKI收录的1455篇体育消费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对文献年发文量,期刊分布,研究机构分布,作者共现和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揭示当前我国体育消费的研究现状与演化进程。研究发现,1998-2019年体育消费研究的年发文量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初步发展时期(1998-2002年)、快速发展时期(2003-2012年)和高质量发展时期(2013-2019年);期刊分布主要以体育类期刊为主;已有稳定的科研机构和高产作者群体,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水平还需要加强;研究的热点主要以体育消费,体育产业为基础,不同阶段演化出现的研究热点和侧重各不同。体育消费问题研究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主题复杂多元的发展趋势。

体育消费;共现分析;合作网络;研究热点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体育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体育消费成为体育领域重要研究问题。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对体育消费总体规模和人均体育消费水平都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层面对体育消费高度关注,充分肯定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进一步刺激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对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现状,发展水平,优势劣势等问题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基于此目的,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体育消费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结合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对体育消费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整体上把握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文献状况,重点分析体育消费研究的热点问题,探索体育消费研究的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 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检索源,在期刊检索页面的专业检索区域,进行检索式设置,“SU =‘体育消费’OR TI =‘体育消费’OR KY =‘体育消费’”的专业检索式,来源期刊设置为CSSCI,检索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30日,共输出1479条检索结果。通过阅读文章摘要和内容,人工对输出的文献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最终得到有效文献为1455篇,将1455篇检索结果导出为CiteSpace V运行所需的格式,即为本篇文章的研究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最先是由美国学者LotKa 提出的,是运用数学及统计学方法对文献数量、时序、空间分布进行定量统计的方法,利用数据来解释文献的特点和分布规律[1]。

1.2.2 可视化分析法 可视化分析方法是运用美国雷克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 V软件,在JAVA环境下对检索得到的文献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转换成图像或图谱的方法[2]。通过CiteSpace V软件,将文献数据绘制成知识图谱,能更清楚的认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趋势,这种方法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因此,本文将筛选后得到的1455篇文献数据输入到Citespace V 软件中,首先转换为CiteSpace V 可以分析的数据,然后设置Time Slicing(时间跨度)为1998-2018,设置Years Per Slice(时间切片)为1年,在Node Types(节点类型)设置中,依次对Author(作者)、Institution(机构)、Keyword(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消费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以直观展示我国体育消费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量分析

文献数量的时序变化是衡量某一领域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对文献研究的历史轨迹,动态趋势,进行全面统计,并绘制年发文量统计图,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掌握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整体趋势[3]。综合分析体育消费研究的时代背景,经济状况,政策措施,以及社会文化等影响因素,将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的研究的发文趋势大致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年发文量趋势

(1)初步发展时期(1998-2002年),该时期发表体育消费文章207篇,占研究文献的14.2%。进入21世纪后,社会发展迎来了重要时期。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激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为体育消费研究奠定基础。2000年国家颁布《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推动了体育领域的研究。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全国体育参与氛围浓厚,促进体育产业研究。(2)快速发展时期(2003-2012年),该时期发表体育消费文章895篇,占研究文献的61.5%。该时期体育消费研究的发文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这与我国宏观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体育政策推动,社会体育氛围等密切相关。2006年《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颁布,群众体育文化需求得到高度重视,2006年体育消费研究文献数量增长较快。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实现金牌榜第1,国民体育热情高涨,极大推动了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发展。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加快群众体育工作进程,促进群众体育消费群体的研究。因此,2009年成为体育消费研究发文量的峰值年。(3)高质量发展时期(2013-2019年)该时期发表体育消费文章353篇,占研究文献的24.3%。该时期总的发文数量比前一时期减少了60%。特别是2012年与2013年之间。分析发现发文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2013年后,各体育类期刊发文数量减少,由月刊发展为双月刊等,发文质量提高。国家相继出台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2014年46号文件的颁布,体育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体育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2019年颁布《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为体育消费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体育消费研究将迎来新的机遇,实现体育消费研究的新突破。

2.2 期刊分布

通过对我国体育消费领域文章的期刊分布研究,能够整体解读我国体育消费文章的重点期刊目录,提高发文期刊的利用率。因此,对下载的1998-2019年体育消费研究文献刊载的期刊进行分析,选取了发文量10篇及以上的期刊。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育消费研究发文量排在第1位的期刊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56篇),其次是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50篇),第3是体育文化导刊143篇以及体育科学134篇。除了上述载文量较大的期刊外,还有其他体育期刊,也刊登了大量的体育消费研究的文献,占到检索文献资源的84%。这些期刊为我国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献平台,促进了体育消费研究的发展。

表1 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发文量体育类期刊分布

2.3 科研机构知识图谱

通过领域科研机构的知识图谱分析,可以直观展现过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分布,并借此评估该机构在“体育消费”研究的科研实力和关注程度,为后续科学研究和学术合作提供参考[4]。因此,本文运用CiteSpace V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下载的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选择“Institution”(机构)调整适当的阈值,绘制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知识图谱,进而分析我国体育消费研究机构的分布和合作情况。

图2 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机构知识图谱

如图2所示,在体育消费研究机构图谱中节点大小表示体育消费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不同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体育消费研究机构的合作程度。在对体育消费科研机构进行分析时,将属于同一个学校的发文单位进行合并。如“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处”等统一合并为上海体育学院。同样对“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等,统一合并为北京体育大学。利用这种方法,对其他科研机构的单位情况进行合并,并将体育消费研究的科研机构进行汇总,选取发文量前10位的科研机构,如表2所示。

表2 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

结合图2和表2分析发现,在1998—2019年体育消费的研究机构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上海体育学院,发表文章52篇,其次是武汉体育学院43篇,第3位是广州体育学院36篇,除了专业性体育院校对消费问题进行研究以外,还有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对体育消费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7篇),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发表文章(21篇)等。在我国体育消费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中,机构之间的连线数量较多,说明在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中已经出现机构合作。其中以北京体育大学为核心,与西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辽宁师范体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学体育学院形成的机构合作团体;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为核心,与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巢湖学院体育系,苏州体育局科研所形成的机构合作团体。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消费的研究机构较多,但机构之间合作密度较低,研究机构之间规模化的合作网络还未成形。因此,必须加强各研究之间的合作,通过召开体育消费研究的主题会议或者相关专题报告,组织相关机构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合作程度,推动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2.4 核心作者知识图谱分析

对作者的分布情况分析是深刻把握某一学科研究领域及科研动态的前提,对于在相关领域有深入见解或科研成果的作者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掌握本领域科研活动的发展进程,对研究主题的现状分析、总结、提炼和前瞻性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5]。利用NoteExpress 文献阅读软件对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核心作者进行梳理发现,发文量最大为12篇。根据普莱斯定律,N=0.749√max(max指我国体育消费研究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量),把max=12代入公式得到N=3,所以体育消费研究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均为高产作者,经梳理发现,我国体育消费研究高产作者共有123人。

图3 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表3 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作者分布(N≧7)

根据图3和表3可以发现,在我国体育消费研究作者共现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体育消费研究学者发文量的多少,不同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我国体育消费研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田雨普,有12篇关于体育消费研究的文章,主要是站在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我国城乡体育消费现状,休闲体育消费现状,农民体育消费和体育消费层次化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蔡军发文11篇,以西安市为例的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制约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对居民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创建和体育消费统计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张林主要基于体育产业学角度,对彩迷群体的消费现状,体育赛事消费等参与型体育消费问题进行研究。从图3中可知,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已经有相关合作团体,其中以邰崇禧为核心,由赵胜国、蔡军、汪康乐和王凯珍组成的合作团体最大。其次是以柳伯力为核心,由卢峰、唐成、李万来和黎莎组成的合作团体。但是,体育消费研究作者合作网络整体密度较低,关联程度较弱,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以个人为主体展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

2.5 体育消费研究的热点分析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由于一篇文献的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因此如果某一关键词在所在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则反映出该关键词所表示的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6]。为深入分析我国体育消费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检索得到的1455篇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为“1998-2019”,依次对Time Slicing(时间切片),Node Types(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等功能进行设置,运行CiteSpace V软件,得到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将表达意思相同和相近关键词进行整理合并,得到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表(表4)。

图4 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图4中结点代表体育消费研究的关键词,结点的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呈正有关。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结合图4和表4,可知,“体育消费”结点最大,频次最高为287次,这与文章的检索式设置有关,第2大结点是“体育产业”,出现了256次。第3大关键词是“体育经济”(100次)。此外前3位关键词的中心性高,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连线密集,这表明对于体育消费问题,学者们立足于经济学,产业学视角展开研究。群众体育(87次),全民健身(51次),休闲体育(51次),体育市场(42次),影响因素(27次),这些关键词表明我国体育消费研究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城镇居民(55次),大学生(39次),这两大群体是体育消费研究的重要对象。根据图4,体育消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等高频词关键词与体育消费研究的其他关键词,共存组成了联系紧密的研究热点共现网络。

表4 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领域高频及高中心性关键词表

2.5.2 关键词时区演进分析 体育消费研究主题的时区分布图能够直观地呈现出不同时期内的体育消费研究热点和动态变化趋势,以时间轴的形式对我国体育消费研究中先后出现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因此,借助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的时区共现功能,对1998-2019年中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利用得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在功能区Visualization处,选择TimeZone View。通过适当调整控制面板参数,得到图5,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热点演进图谱。

图5 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热点演进图谱

Time Zone View(时区共现图)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因此,借助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热点演进图谱,能够更好把握体育消费研究的新兴热点问题和变化趋势。图5中,结点所在年份为首次出现的时间,结点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成正比。图谱中的连线,表示各个研究热点之间的联系程度。通过反复对体育消费研究热点趋势研究,结合相关文献的发文趋势,文章内容等因素综合分析,大致将我国体育消费的研究分为3个阶段,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1)1998-2002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该时期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体育消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等基础性问题。此外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群众体育等也首次出现在该阶段。唐宏贵(1999)指出人们的体育消费,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社会性需要[7]。张贤松(2000年)提出应当优化体育消费结构,引导体育消费合理化发展[8]。于振峰,王庆伟(1988)辩证分析了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的关系,两者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9]。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产品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需求迅速增加。鲍明晓(2000)指出体育消费是一种有潜力的服务性消费,引导体育消费合理化,有利于培育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10]。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休闲体育消费成为研究热点。陈永军[11],胡春旺[12],分别对居民休闲体育消费进行调查研究,并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建议。大学生群体成为体育消费的重要对象。胡军,黄剑指出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我国体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习惯,有助于繁荣体育市场,发展国民经济[13]。这一时期,体育消费研究多以基本问题为主,为后续热点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2003-2012为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有影响因素、休闲体育消费、农村体育、体育社会学等,所研究的问题更微观,更具体。仇军(2003)利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影响体育人口形成的直接和间接因素进行研究[14]。肖飒主要从经济、技术、社会3大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对的促进举措[15]。石振国(2006)研究表明,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和家庭收入等因素对休闲体育消费具有重要影响[16]。王超英,刘胜(2007)以武汉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展开分析,指出闲暇时间,经济水平,体育社会程度是影响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17]。随着国家对农村体育建设和农民体育需求的关注,农村体育消费研究增加。李晓红,李会增认为,体育消费是一种发展型,享受性消费,因此农村体育消费的扩大,将推动新农村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18]。姚磊,田雨普经调查发现,农民的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因此在农村体育活动中,应增加公益性,福利性的健身活动[19]。

(3)2013-2019为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该阶段新出现的研究热点主要有消费社会、产业融合,健康中国、供给侧改革和新时代等。刘东升,邹玉玲(2011)基于消费社会的视角,对消费社会形态中体育现象、主题、行为进行分析,推动体育加快融入消费社会中[20]。代刚(2012)对体育消费文化的内涵和定义展开分析,重点对体育消费文化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模型构建进行研究[21]。杨强(2015)[22],张广俊等(2017)[23]分别从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路径,融合模式以及推进产业融合政策措施等进行研究。邢中友(2010)[24],金媛媛等(2019)[25]以体育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为例,首先分析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和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两者融合的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成为经济领域面对的重要问题。任波等(2018)指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机构不合理,必须增加体育产业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加快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更好地满足居民观赏性体育消费和参与性体育消费需求[26]。刘亮等(2017)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激发发展空间,培育发展动力[27]。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 论

(1)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年发文量大致划分为3个时期,初步发展时期(1998-2002年)、快速发展时期(2003-2012年)和高质量发展时期(2013-2019年)。体育消费问题研究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体育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在我国体育消费研究中,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为体育消费研究提供动力,国家体育产业政策为体育消费研究提供保障,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进一步刺激体育需求。

(2)1998-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期刊中,主要以体育类期刊为主。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高产机构数量较多,主要以体育院校为主。各研究机构之间已经初步形成研究合作网络,但机构之间网络密度较低,整体合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次,从事体育消费研究的学者中体现了具有代表性的高产作者群体。主要以2人或3人的合作团体为主,并为形成规模化,稳定的作者合作团体。体育消费研究者的合作水平和合作规模还有待提升。

(3)当前,我国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主要以体育消费,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为基础,不同阶段演化出现的研究热点和侧重各不同。体育消费问题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分析,方法技术多样,内容深度挖掘,主题热点多元的特征。

3.2 展 望

本研究主要以CNKI收录的体育消费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我国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所选文献来源有限,软件运行过程中参数设置存在不足,此外本文只是基于国内体育消费文献的分析,缺少对于国际体育消费文献的研究。因此,在后续研究中,研究文献的选取上将进一步改进,重点关注国际上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特别对体育消费问题研究突出的国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分析我国体育消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体育消费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借鉴。

[1] 杨红英,卢 石.我国体育类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05):121~128.

[2] 张毅恒,柳鸣毅.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体育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01):24~29+35.

[3] 于 波.基于CiteSpace Ⅲ计量的我国校园足球研究:动态、热点与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5):40~45+51.

[4] 孙海生.国内图书情报研究机构科研产出及合作状况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02):67~74.

[5] 水祎舟,黄竹杭,耿建华.国外足球运动体能训练前沿热点与演化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01):67~78.

[6] 戴圣婷,杨 剑,刘 伟,等.中国锻炼心理学研究演进的可视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7):75~81.

[7] 唐宏贵.对中国体育消费的社会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02):22~26.

[8] 柳伯力,代 毅,唐 成,刘 苏,屈世琼.四川省大众体育消费态度与潜力的调查及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05):5~7.

[9] 于振峰,王庆伟,任园春.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04):7~11.

[10] 鲍明晓.体育将成为推动新世纪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04):8~11.

[11] 陈永军.对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4):11~12.

[12] 胡春旺,卢 锋,郭文革.城市休闲体育消费调查及发展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5):6~9.

[13] 胡 军,黄 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S1):76~78.

[14] 仇 军.体育人口形成的路径分析——以社会体育人口为中心[J].体育科学,2003,23(01):1~4.

[15] 肖 飒.我国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5):45~47.

[16] 石振国,陈培友,田雨普,赵翼虎,孙冰川.我国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社会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06):59~63.

[17] 王超英,刘 胜,曹卫星,等.武汉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3):81~84.

[18] 赵晓红,李会增,张献辉,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5):17~22.

[19] 姚 磊,田雨普,谭明义.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以安徽省巢湖周边地区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2):69~73.

[20] 刘东升,邹玉玲.体育(sport)的二重性概念与消费社会形态中的体育[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06):535~538.

[21] 代 刚.消费社会视域下体育消费文化生产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体育科学,2012,32(04):3~10+28.

[22] 杨 强.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与重构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07):3~9+17.

[23] 张广俊,李燕领,邱 鹏.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效应与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08):50~56.

[24] 邢中有.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08):1~7.

[25] 金媛媛,杨 越,朱亚成.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6):82~87.

[26] 任 波,戴 俊,夏成前,等.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内涵解析与供给侧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4):16~23.

[27] 刘 亮,付志华,黎桂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及动力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1):8~12.

Research Hotspot and Evolution Trend of Sports Consumption in China——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V

ZHU Pengle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61, China.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hot issues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of China's sports consumption research, 1455 sports consumption research literatures collected by CNKI from 1998 to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CiteSpace V visual analysis software and bibliometr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annual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co-occurrence of authors and the co-occurrence of keywords, and to reveal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China's sports consumption through knowledge mapping.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of the research on sports consumption from 1998 to 2019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initial development period(1998-2002),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2003-2012)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eriod(2013-2019). The level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research focus is mainly based on sports consumption and sports industry. The research focus and emphasi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volution. The study of sports consumption shows a trend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complex and diversified themes.

Sports consumption; Co-occurrence analysis; Cooperative network; Research hot spot

G80-052

A

1007―6891(2020)04―0096―07

10.13932/j.cnki.sctykx.2020.04.23

2019-10-13

2019-10-24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学院消费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体育产业之篮球
40年消费流变
海盗学院(12)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海盗学院(7)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