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研究——以甘洛县为例

2020-09-05张海娣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凉山体育项目彝族

张海娣

凉山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研究——以甘洛县为例

张海娣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225009。

本研究以甘洛县地区的彝族摔跤为研究对象,对凉山彝族摔跤在国家扶持下的开展情况、在同类项目比较下的开展现状,以及本次调查对象对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的认知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凉山彝族摔跤的相关赛事在国家的扶持下顺利开展:国家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赛事开展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给凉山彝族摔跤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2)和同类项目相比较,凉山彝族摔跤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这让凉山彝族摔跤在长期文化融合和社会环境变化之下依然能够顺利开展下去。(3)在大力推广旅游产业,彝族年越来越受游客青睐的同时,彝族摔跤文化的宣传力度显得有所不足,这对凉山彝族摔跤的长远开展是不利的。

彝族摔跤;开展历程;现状研究;甘洛县

2013年,彝族摔跤“格”技艺被列入凉山州第4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族摔跤所属民族是彝族,所属地区为云南滇中、滇南和四川凉山等地。“杏格”是彝族最为喜欢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被誉为“彝族体育之花”,具有悠久的历史。彝族摔跤既适合当代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又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使优秀的彝族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承。为了在现代教育中呈现教育多样化,展现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将彝族的摔跤纳进了大学体育项目。

1 凉山彝族摔跤在国家扶持下的开展现状

1.1 凉山彝族摔跤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指定比赛项目

我国将少数民族体育,作为反映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最高形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挖掘整理,将表演的项目逐渐的规划演变为正规比赛项目,将地区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为全国性的,乃至全世界的传统体育项目。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参与人数每年都会有明显的增长,现在已经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见表1)

表1 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与人数一览表

由表1可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举办以来,从最开始的只有接近400人参加,逐年增加,运动员队伍越来越庞大,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更是达到了1.5万人。政府通过开展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彝族式摔跤“格”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比赛所包含的跤种之一,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其独特的技术魅力,促进凉山彝族摔跤更好的开展。

1.2 凉山彝族摔跤“格”获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的,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一个部分。所以人的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代表着它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它需要被保护和传承下去。彝族摔跤“格”技艺在2013年被列入凉山州第4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4批214项凉山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彝族体育项目只有彝族摔跤“格”和彝族磨尔秋获批凉山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表2)

表2 凉山彝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申遗情况一览

从表2可以看到,彝族体育项目只有彝族摔跤“格”和彝族磨尔秋获批凉山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彝族摔跤在彝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彝族摔跤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意味着彝族摔跤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性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表明了彝族摔跤需要被保护和传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彝族摔跤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加强执法、建设专业队伍和加大宣传,对于彝族摔跤的积极开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 凉山彝族摔跤在同类项目比较下的开展情况

2.1 国内少数民族摔跤跤种的特点比较

表3的跤种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指定摔跤项目,摔跤技艺会因为不同民族文化特征和发展历程而有所差异,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民族特点。独特的民族性能让各个民族的跤种在现代体育的冲击和文化趋同的激烈竞争中持续的开展下去。

表3 国内少数民族摔跤跤种的特点一览表

通过比较国内少数民族摔跤跤种的特点(见表3),可以看出不同跤种的技术特点都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性,彝族摔跤就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精湛的技艺优势成为国家民族运动会指定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摔跤项目。四川凉山彝族摔跤的特点是双方先抱腰抓好,尔后再用肩、臂和腰动作将对方摔倒。运动员在场上3战2胜,败者退场,胜者再战。彝族摔跤不搞决赛,只要连续战胜两个以上不同对手,就给予奖励。胜两个,败于第3人的,当场奖红布1m,胜3人以上的,参加“挂红”仪式。每次摔跤结束时,大会将战胜3人以上者都集中在场内发奖。战胜对手最多的为“大力士”,在身上披挂缠裹约10m长的红布,称为“挂红”。别的优胜者,都按战胜对手多寡,分1至5等奖,以红布数米,分别“挂红”。

表4 凉山代表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成绩一览

凉山彝族摔跤“格”作为国家民族运动会指定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在国家、省、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彝族代表队的运动员多次摘取金牌,为弘扬保护传统民族竞技体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的认知程度调查

“格”是力量与技术的体现,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最为普遍,对抗性很强,最受广大青少年男子所喜爱的节日竞技传统体育项目,是寨与寨之间年轻人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一项传统活动,是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婚礼、牧场、田间、院坝还是集会或者正式比赛场上,都能欣赏到彝族男子的摔跤搏斗场面。

3.1 甘洛县代表队运动员对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的认知程度

无论是现代竞技体育还是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过硬的专业技术都是制胜的关键因素。凉山州业余体校摔跤教练队伍,运用经历当职业摔跤运动员时的经验总结和当教练员时的钻研学习方法,再根据赛前运动员心理的特征和其他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总结了彝族摔跤运动以“脚上稳”“腰部紧”“手上博”“脚上绊”的取胜要领。大大提高了业余体校运动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普及到了凉山州部分县城的摔跤训练单位,大幅度地提升了整个凉山地区的摔跤运动技术水平,也为凉山州代表队在四川省和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代表队运动员对彝族摔跤的认知是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的。通过对甘洛县代表队运动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发放20份调查问卷(见附录1),回收20份,对甘洛县代表队运动员对彝族摔跤的认知程度进行了数理统计(见表5、6、7):

表5 运动员对摔跤重要程度认知反馈一览表 N=20

表6 运动员比赛后对彝族摔跤认知反馈一览表 N=20

表7 运动员对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看法反馈一览表 N=20

通过表5、6、7可以看出,甘洛县彝族摔跤代表队的运动员都是把摔跤看作自己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代表队的运动员都是很小就开始接触彝族摔跤,而且对彝族摔跤的喜爱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自然的事情。代表队的运动员都是热爱摔跤,并且具备了专业运动员的素质,通过专业选拔才能加入摔跤代表队的。从刚开始的因为爱好加入代表队,到通过更专业的训练和一次次的比赛,他们除了提高了身体素质,开阔了眼界,也对彝族摔跤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彝族摔跤以口传身授的形式一代又一代往下传承,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让彝族摔跤在长期的文化融合和社会环境变化之下能够持续开展。

3.2 甘洛县摔跤爱好者对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的认知程度

整个凉山地区人们普遍喜爱摔跤运动,特别是彝族的热爱程度更为突显。在众多的爱好者中虽有少部分的人不会摔跤,但是他们对摔跤运动的热情毫不逊色于那些会摔跤的人们,他们作为观众、拉拉队,可以忍受饥饿为其欢呼呐喊、加油助威。而且在县城,几乎每一个彝族男人都会摔跤,不论是游戏和表演,还是正式比赛,甚至连小朋友玩耍中都有这项活动的身影,由此可见,摔跤运动广泛地流传于彝族的生活中,已经成了人们的娱乐、休闲、健身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甘洛县摔跤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100份调查问卷(见附录2),回收100份,对甘洛县摔跤爱好者对彝族摔跤的认知程度进行了数理统计(见表8、9):

表8 摔跤爱好者摔跤重要程度认知反馈一览表 N=100

表9 摔跤爱好者对摔跤开展情况认知反馈一览表 N=100

通过表8、9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甘洛县摔跤爱好者都把摔跤看作自己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也有小部分的爱好者觉得摔跤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还是一般。甘洛县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因为从小对摔跤的喜爱,以及环境的影响,而把摔跤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73%的人都很看好近几年摔跤的开展情况,但也有少部分人不太看好近几年摔跤的开展情况。

3.3 甘洛县彝族年期间游客对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的认知程度

彝族年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都会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甘洛县举办了杀年猪、讨年酒、磨儿秋、摔跤、非遗表演等一系列丰富的庆“新年”活动。节前凉山州加大了彝族年市场营销力度,推广的城乡休闲游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游客对于彝族年的兴趣也十分浓厚。摔跤作为彝族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在彝族年期间对游客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对甘洛县彝族年期间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发放80份调查问卷(见附录3),回收80份,对甘洛县彝族年期间游客对彝族摔跤的认知程度进行数理统计(见表10、11、12):

表10 彝族年期间游客对彝族摔跤了解程度反馈一览表 N=80

表11 彝族年期间游客以“看摔跤”为旅游目的的反馈一览表 N=80

表12 彝族年期间游客对摔跤开展情况认知反馈一览表 N=80

通过表10、11、12,结合调查问卷的问题得出,很多游客虽然专门在彝族年的时候来到甘洛一睹摔跤健儿的风采,但对彝族摔跤并没有“体育运动”以外的更深入的了解。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参与彝族年的热闹氛围,对彝族摔跤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对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看好的游客占了66.25%,也表明彝族摔跤的开展状况是良好的。彝族年期间,凉山州虽然加大了旅游宣传力度,但在传统项目文化的推广上有所欠缺。在宣传民族文化旅游价值的过程中,忽视对文化内涵的宣传是不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的。

彝族摔跤运动虽起源于生产劳动,却涉及于彝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彝族人在祭祀中,用摔跤来欢娱神灵,乞求保佑牛羊兴旺。在滇东南的石林、弥勒一带,农历二月祭“密枝”(管牛马牲畜之神)的日子,也是摔跤的黄金节。随着社会的发展,摔跤由原来的祭祀活动演变为除祭祀以外的娱乐、婚俗、节日庆典、体育竞技等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在彝族人的火把节,摔跤成为必不可少的欢庆活动,在中秋、端午、元宵等节日,彝族人也借摔跤活动来展示节日的喜庆;在婚俗中,送亲和迎亲的双方都有摔跤高手,以各自不凡的身手来祝福一对新人喜结良缘。在对游客的调查之中,他们除了知道摔跤由来已久,是彝族年等节日的重要活动之外,对于这些有关彝族摔跤起源的小故事知之甚少。其实这些文化传承对于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凉山彝族摔跤的相关赛事在国家的扶持下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传承和发展,国家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赛事开展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给凉山彝族摔跤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我国通过大力开展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给少数民族的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本民族特色体育文化项目的舞台和机会,也促进了凉山彝族摔跤的传承和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扶持,也给凉山彝族摔跤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

(2)凉山彝族摔跤以其独特的发展优势顺利开展。和同类项目相比较,凉山彝族摔跤有其独特的的发展优势,这让凉山彝族摔跤在长期文化融合和社会环境变化之下依然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凉山彝族地区目前只有两项传统体育项目获批申遗,这不仅表明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还需要多方的继续努力,同时也能看出彝族摔跤在凉山州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以及国家对传承和发展彝族摔跤的重视。从彝族摔跤和国内其他跤种的技术特点对比之中也能看出彝族摔跤独特的民族性,而这也是彝族摔跤能够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发展下去的重要因素。

(3)在彝族年旅游工作大力开展的同时,对彝族摔跤文化的宣传有所缺失。在大力推广旅游产业,彝族年越来越受游客青睐的同时,彝族摔跤文化的宣传力度显得有所不足,这对凉山彝族摔跤的长远开展是不利的。通过在甘洛县对调查对象问卷和访谈的数理统计,可以得知彝族的大多数摔跤手们都对凉山彝族摔跤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也能从调查中得知彝族摔跤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向上发展之中。但是,在大力推广旅游产业,彝族年越来越受游客青睐的同时,彝族摔跤文化的宣传力度就显得有所不足了。

4.2 建 议

凉山地区应重视和利用彝族摔跤的自身价值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民族特色资源。加强对彝族摔跤文化各方面的推广及推广形式的多样化,彝族摔跤不仅仅是一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更是代表着彝族文化,承载着彝族人民顽强拼搏精神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应该加大彝族摔跤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彝族摔跤文化的推广方式上,可以集思广益,但是具体的实施需要的是相关部门的配合,或者说主动的带领和推动相关的宣传和推广彝族摔跤文化的活动。

[1] 杨明旭,李 玮,刘海国. 大凉山彝族摔跤活动探源与发展研究[J]. 大舞台,2010(07).

[2] 蕃丽玲. 从传统的游戏到表演——石林彝族摔跤文化的变迁[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2).

[3] 顾世辉.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元谋县彝族摔跤的保护与传承[R].云南:第6届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暨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大会,2016.

[4] 花家涛. 民族民间体育的性别教育——以彝族摔跤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2).

[5] 花家涛,戴国斌.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景观研究——以彝族摔跤“格”为个案[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3(06).

[6] 何 叶,迟晓丹. 彝族传统体育与校园体育相结合的对策研究——以彝族摔跤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02).

[7] 孙德朝. 彝族“摔跤”的文化人类学阐述[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8] 吴昭明. 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D]. 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5.

[9] 杨 峰. 凉山彝族摔跤的民族文化传承研究[D].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6.

[10] 刘 洋. 都市化进程中彝族摔跤的演变与传承[D]. 四川:成都体育学院,2015.

[11] 郑 勤,陶 坤. 传统体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中华武龙为例[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3.

[12] 王建中,张兴良. 对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

[13] 杨文杰,高丽萍,蔡正杰,等. 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探究——以云南彝族摔跤为例[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

[14] 潘文彬. 多元文化视角下四川彝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15] 陈振勇,童国军. 节庆体育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为例[J]. 体育学刊,2013.

[17] 孙德朝. 凉山彝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及价值[J]. 毕节学院学报,2006.

[18] 王建中. 论彝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

Taking Ganluo County as an Examp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restling of Yi Nationality in Liangshan is Studied

ZHANG Haidi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This study of wrestling Yi in Ganluo county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Liangshan Yi wrestling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 in the same project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status quo, as well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wrestling Yi in cognition research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Liangshan Yi wrestling carried out in the country under the support of related events: state of ethnic sports event and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vides the Liangshan Yi wrestling smoothly with a bigger platform. (2) Compared with the similar project, the development of Liangshan Yi wrestling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the Liangshan Yi wrestling under long-term cultural fusion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hanges can still carry on smoothly. (3) In promot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Yi people in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ourists at the same time, wrestling Yi culture is the propaganda is insufficient, the long-term develop of Liangshan Yi wrestling is unfavorable.

Yi wrestling; Development process; Current research; Ganluo county

G886.2

A

1007―6891(2020)04―0078―05

10.13932/j.cnki.sctykx.2020.04.19

2019-09-16

2019-09-23

猜你喜欢

凉山体育项目彝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彝族海菜腔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现代性语境下的再边缘——从《我的凉山兄弟》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