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族性肺泡微石症2例

2020-09-04杨茜吴明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对症片状高密度

杨茜 吴明军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45岁,因“进行性呼吸困难2年,加重1月”入院。2年前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间断咳嗽、咳痰,伴下肢水肿,对症治疗可减轻。1月前加重,来我院,胸部CT示双肺弥漫结节、斑片状高密度影,行肺穿刺活检,病理示肺泡微石症,检测SLC34A2基因突变,综上,诊断肺泡微石症,经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症状减轻出院。查体:缺氧貌,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侧语颤减弱,叩诊稍浊,呼吸音弱,肺底明显。辅助检查:血气分析示(未吸氧):PH 7.35,PCO240.2mmHg,PO240mmHg。胸部CT示双肺弥漫结节、斑片状高密度影(图1、2)。肺功能示:肺通气功能呈限制性重度减退;弥散功能重度减退。心脏彩超示:右心扩大、重度肺动脉高压。甲状旁腺激素测定14.1pmol/L;自身抗体未见明显异常。

图1 (肺窗)双肺弥漫分布结节、斑片状高密度影,胸膜下成带状分布。

病例2:患者(系病例1同胞姐姐),女,46岁,因“间断气短、咳嗽1年,加重1月”入院。近1年反复出现活动后气短,伴咳嗽、咳痰,服药治疗可减轻,1月前加重来我院,胸部CT示双肺弥漫结节、斑片状高密度影,建议行肺穿刺活检及基因检测,患者拒绝,结合症状、影像学特点及家族史,诊断肺泡微石症,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症状减轻出院。查体:口唇无紫绀,双肺语颤稍弱,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啰音。辅助检查:胸部CT示双肺弥漫结节、斑片状高密度影(图3、4)。肺功能示:弥散功能呈轻度减退。甲状旁腺激素测定12pmol/L;自身抗体未见明显异常。

图2 (纵隔窗)双肺弥漫分布结节、斑片状钙化灶,胸膜下融合成带状,形成“白描征”。

图3 (肺窗)双肺弥漫分布结节、斑片状高密度影,胸膜下成带状分布。

讨 论

肺泡微石症( 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ithiasis, PAM)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肺疾病[1],1918 年首先由 Harbitz 描述,1933 年由 Puhr 正式命名[2]。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高钙血症、变态反应等可能有关[1]。有文献称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并将突变基因SLC34A2 定位于4p15[3]。目前公认有家族聚集性发病。

图4 (纵隔窗)双肺弥漫分布结节、斑片状钙化灶,胸膜下融合成带状,形成“白描征”。

本文报道2例病例系同胞姐弟,患者父母近亲结婚,育有1子3女,其中第3女和第4子诊断为肺泡微石症,两个姐姐目前未发病,下一代子女无发病患者,且下一代子女行相关基因检测均未见突变基因。本报道患者检测SLC34A2基因突变,SLC34A2编码NaPi-Ⅱb蛋白,称为磷酸盐协同转运蛋白,SLC34A2主要表达在婴儿和成人肺泡Ⅱ型细胞中,是肺泡中唯一的磷酸盐载体,磷脂降解后释放出的磷酸盐,可被其吸收并重新利用,因PAM中SLC34A2基因突变,导致蛋白NaPi-Ⅱb的功能异常,致使肺泡腔及间质钙、磷沉积,形成微结石[4]。且本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均升高,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造成高血钙,进一步加重钙盐沉积。

胸部X线及CT对PAM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影像学特点,可早诊断。早期 X 线表现为双肺散在点状结节,不易与粟粒性肺结核、沙尘肺等鉴别,随病情进展,可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砂粒样结节影,大小均匀,以双肺中下野为著,病灶可聚集融合成“沙暴样”或“暴风雪”改变[5]。病情重者可有“白肺”表现[6]。CT晚期可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结节影,可融合成片,分布于双侧纵隔胸膜下及间叶胸膜下,通常描述为“白描征”或“火焰征”[7]。

PAM 病理具有特征性表现。大体标本可见肺组织切面有砂砾感,质地稍硬;镜下肺泡腔内可见微结石,呈同心层状排列,主要成分为钙磷酸盐[8]。

肺泡微石症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为轻微咳嗽,伴或不伴咳痰,痰多呈白色稀薄痰液,伴有感染可有黄痰,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故早期易误诊、漏诊。随病情进展,肺顺应性变差,弥散功能减退,症状逐渐加重,逐渐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肺功能早期无明显变化,后期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减退。病程终末期多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仅以对症治疗为主,晚期可考虑行肺移植,但因移植病例数量少,远期疗效不确定。

猜你喜欢

对症片状高密度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空心菜为什么烂根 找准原因对症防治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有机物凝胶—助熔剂法制备片状钡铁氧体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膜式法片状固碱蒸发浓缩工艺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