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视野下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及培养路径

2020-09-03郑禄红程南清

中国远程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领导力校长

郑禄红 程南清

【摘 要】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学校组织人员的信息化领导力逐渐成为信息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提出了信息化领导力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和组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校长领导集体、中层管理团队和教职员工基层群体三个层面论述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并给出相关培养路径,以期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慧校园;学校信息化;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框架;校长领导集体信息化领导力;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学校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0-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20)8-0055-07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化领导力”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規划(2011—2020年)》中反复提到“信息化领导力”,并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等内容。虽然当前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断深入,教育发展生态不断创新,但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参与者才是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根本,技术只是工具和手段,“人”的信息化尤为关键,教育参与者的信息化领导力直接影响着智慧校园建设的高度和深度。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MOOC、SPOC、移动教学、翻转教学、混合教学等众多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到教学领域,给全体教育参与者带来挑战和机遇。如何将当前的新技术、新理论与领导能力相融合,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是智慧校园建设、应用过程中对所有教育参与者的必然要求。本文尝试从校长领导集体、中层管理团队和教职员工基层群体这三个层面着重对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进行论述,以期能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和内涵

(一)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

约翰·加德纳在《领导力》中将领导力定义为领导者个人(或领导团队)为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通过说服或榜样作用激励某个群体的过程。根据领导力的定义,杨青峰(2010)认为,信息化领导力是信息化活动中所有管理者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竞争力,并将信息化打造成一个新的竞争力,全方位地引导并能够有效促进各个信息化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霍国庆等(2008)认为,信息化领导力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信息化领导情境、信息化领导者及其行为、利益相关者以及领导情境、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在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上,针对学校信息化领导力进行文献梳理发现,当前国内学者对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提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育技术领导力”“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等,这些概念均为信息化领导力在学校或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表述差异较大,但内涵基本相近。黄荣怀和胡永斌(2012)认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是学校领导群体吸引和影响全体师生和广大教职员工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持续实现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的能力。孙祯祥等(2014)认为,我国高校目前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应该秉承分布式领导的理念。赵磊磊等(2018)认为,为了有效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学校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均应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结合专业特色深入思考技术与专业整合的目标、路径与障碍,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领导过程,以完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结构。综上所述,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可以概括为学校管理群体全方位影响、引导并能有效促进全校师生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持续实现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的能力(黄荣怀, 胡永斌, 2012)。

(二)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领导力的内涵由单向、静态、线性的方式演变为多向、动态、流动的方式,适时形成了分布式领导理论(杨聪聪, 2007)。该理论认为,领导力展现在组织成员的活动是一个合作性的集体行为,每一个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领导力。在学校领域,领导者应动态分布于各组织架构中,领导不仅是校领导集体的职责行为,还是全体教职员工群体性的共同行为,不同的事务一般由不同的个体成员或群体组织负责或引领。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也具有分布式领导理论所具有的特征,由领导群体共同组成。因此,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可划分为校长领导集体高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和基层教职员工群体的信息化领导力三个层面(杨青峰, 2010)(见图1),即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不仅是校长领导集体高层团队的能力建设,还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能力需求,要将学校信息化建设从“一把手工程”向“全员工程”转变,从“IT部门工作”向“业务部门工作”转变,切实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与义务传递到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

(三)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构成框架

从一般概念上讲,信息化领导力主要包含价值导向能力、综合治理能力、有效管理能力和绩效管理能力等方面(杨青峰, 2010)。其中,价值导向能力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价值方针,确定信息化战略方向与战略部署等能力;综合治理能力包括治理架构搭建、组织设计、流程与制度管理、信息化目标设定等,确保信息化的投入与价值目标相吻合,实现从长远意义上信息系统与学校的战略整合;有效管理能力包括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运维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即在综合治理架构合理的前提下对上述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价值目标与具体治理目标,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绩效管理能力包括IT绩效评估、IT绩效改进建议等,即对信息化综合治理、有效管理等能力实施效果的评估、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从图1可以看出,从学校组织管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学校不同领导群体应具备不同的信息化领导力,校长领导集体高层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价值决策层,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治理层和管理控制层,基层教职员工群体信息化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操作层和技术层(见图2)。

三、学校各级组织群体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

(一)校长领导集体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

2014年12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校长领导集体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应履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专业职责。孙祯祥(2010)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领导集体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拟定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激励并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并实现发展规划蓝图的能力与智慧,应该具有学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应用与管理、经验总结与评估、人力资源和文化建设等能力。王佑镁等(2007)认为,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领导个体信息素养特质驱动团队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其内涵主要体现在校长领导对信息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整合与應用、规划与评价、伦理与规范等维度方面。综上所述,校长领导集体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决策层,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校长领导集体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是推动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关键,其价值导向、决策、综合治理等能力将直接影响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方向和高度。校长领导集体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因素,需从不同维度进行思考,如校长领导集体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需从校长集体和校长个体两个层面来理解,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校长领导集体信息化领导力。

针对校长领导集体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首先需从宏观层面着手,提高校长领导集体的信息化规划、决策和治理能力(邓小华, 2012)。

1. 构建完整的大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制度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把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摆在首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机制。从制度体系层面保障校长领导集体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虽然我国于2014年颁布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针对中小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制度体系,但并未覆盖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标准》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2. 建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建立起的各种培训途径和丰富的培训内容极大促进了大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但培训内容不成体系和培训质量保障是当前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王玥, 等, 2016)。培养和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需要建立规范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能力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王玥等(2016)提出,参照美国实施的校长信息化提升项目及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认证考试项目(Certified Education Technology Leader Certification Program, CETL)建设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学位培养项目和认证体系,是一条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

3. 建立与典型区域和标杆学校交流学习机制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百个典型区域和培育千所标杆学校,以建设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样本区,利用信息化优化教育供给的典型路径,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学管理服务典型途径。这些典型区域和标杆学校将是其他学校校长领导集体的学习者和示范者,是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的生动案例,推动校长们进一步加快利用智能技术推动人才培养理念与改革的探索创新。

此外,还需从微观层面着手提升校长个体信息素养(杨宗凯, 2016)。

1. 跟随时代转变观念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冲击下,信息技术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文化和生态,作为学校高层管理者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树立与信息技术时代相一致的教育观,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探索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服务模式,完善学校的治理结构,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

2.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当前互联网+、跨界、迭代等新思维层出不穷,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校长们需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办学治校本领,拓展工作思路,推进学校改革。

3. 保持创新精神

一是要理念创新。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个性化学习和个别化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二是要环境创新。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智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服务环境。三是要内容与方法创新。在新媒体时代,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建设、展现和服务模式改变,以适应当前师生泛在教学的需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四是要体制机制创新。以互联网思维对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进行重组与再造,建立扁平化管理体系,形成更高效、更精干的管理架构。

4. 注重担当精神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化”。“化”即是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就是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再造与变革,重塑传统教育生态。这一“融合”过程必然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深刻调整,也会涉及教师教学理念、方法以及职能部门管理模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校长们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因此,校长们需要有高度的号召力、凝聚力和人格魅力,走在前列,做出表率,提高决策的执行力;要科学谋划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着实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职能转变,强化监管评估,加强服务。

(二)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

黄荣怀等(2012)认为,在学校信息化进程中校长领导集体主导变革性引领,中层管理团队主导教学发展引领,教职员工基层群体主导教育教学创新。其中,变革性引领倾向于改变组织的理念、方针、架构和文化等,是一种全局、剧烈的变革方式;教学发展引领则倾向于改进工作的效率和效能、理顺关系、推进信息化应用程度等,是一种局部、渐进的变革方式(George & Jones, 2007)。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指协助校长领导集体制定并实施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完善信息化管理服务政策,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进行推广应用,承上启下协同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应具有信息化规划建设、教与学指导、信息化管理与评估、执行力、沟通与协调以及个人基本信息素养等(孙祯祥, 等, 2016)。综上所述,学校中层管理团队是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实施的主要力量,在学校智慧校园各类智慧业务(如智慧教学、智慧资源、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的建设、应用与创新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保证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各项事务顺畅进行的纽带。因此,中层管理团队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中枢,其信息化综合治理和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校长领导集体决策的实施和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深度,提升其信息化领导力需从规划能力、执行能力、指导能力、沟通能力、评估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着手(孙祯祥, 等, 2016)(见图3)。因此,针对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首先需要从上述六个方面着手进行中层管理团队个体的综合治理和管理控制能力的培养。

1. 业务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

中层管理团队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本部门工作需求,协助校长领导集体和信息化部门,化被动执行为主动参与,将涉及本部门业务信息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形成科学、合理、系统的实施规划,以配合信息化部门抓好落实。

2. 业务指导能力的培养

根据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业务发展态势,为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信息化方面的引导,并协同信息化部门制订一些针对本部门师生员工的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化培训计划,需要中层业务管理团队具有一定的发展理念和业务前瞻性。

3. 执行能力的培养

中层管理团队在理解学校发展战略方向和需求的基础上,制订本部门业务规划所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即在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推进过程中实现本部门业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能力。

4. 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工作的协调沟通是中层管理团队较为基本的工作和素养。在本部门业务信息化工作过程中,中层管理团队挖掘本部门业务信息化需求和教职员工的信息化诉求,以及借助信息化实现业务的创新与突破,并协调与校长领导集体、相关上下游业务部门及信息化部门共同实施的能力。

5. 评估能力的培养

中层管理团队能够对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发展规划、资源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判断,为智慧校园的推进过程提供绩效评判,做出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决策。

6. 个体信息素养的提升

信息素养是支撑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中层管理团队的信息化素养包括个人信息化发展意识、信息技术能力、应用热情等,还需要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职业修养。

除了中层管理团队个体自身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努力进取之外,还需要配合外部条件加以培养。

1. 建立信息化培训及学习机制

学校应制订信息化学习的长效机制和培训制度,确保中层管理团队首先了解国家、省、市以及本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方面的重要文件精神,以及智能化校園建设的最新理论与思想,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密集地颁发的一些重大文件;其次,建立与标杆学校和典型发达区域交流学习的制度,以把握智慧校园建设的最新动态;再次,建立学校业务部门和信息化部门定期沟通联系制度,保证业务部门中层团队了解信息化动态,以及信息化部门中层团队了解学校各类业务动态;最后,要充分鼓励定期和不定期的学术交流,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与学习产生智慧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2. 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学校需组建高效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如信息化领导小组、CIO、信息化办公室、信息技术部、信息化专家咨询小组、监理与评价小组等,并明确职责。同时,制订学校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及工作机制,以适应信息化引发的教学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变革需求,保障中层管理团队在智慧校园实施过程中高效工作(孙祯祥, 等, 2016)。

3. 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估制度

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已完成的智慧校园项目的管理水平、效益和影响进行系统、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以确定目标是否达到,结果是否合理、有效,并进行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为后续工作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通过信息化绩效评估提高中层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4. 建立创建智慧校园创新示范项目机制

智能化校园的建设涉及学校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等方方面面,各部门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总结出可推广、有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提炼出智慧校园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这些都需要学校中层管理团队进行挖掘,总结出这些创新和示范项目。

(三)学校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

孙祯祥等(2015)认为,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组成,是在教育信息技术大发展背景下对教职员工领导力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师领导力概念的延伸,包含信息化教学、信息化专业发展、学校信息文化等领导力以及教职员工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等。李运福等(2016)认为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应用信息技术对周边人员产生影响的能力;狭义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教改、课改以及周边人员产生影响的能力,包含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协同发展等领导力。综上所述,学校教职员工是智慧校园应用的实施层,影响着智慧校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是学校智慧校园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创新的发起者。在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是推进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是促进教职员工专业发展、适应教育教学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手段。培养与提升学校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需从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着手。

1. 转变信息化领导力观念,主动承担信息化领导力角色

受传统领导力概念的影响,一般认为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领导集体才应具有的,作为基层的教职员工群体只需跟随校长、中层等管理团队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因此,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教职员工群体需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学校每位教师都是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主力军,并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应用实践中主动承担起领导力的角色。

2.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发展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学校教职员工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是学校培养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培养和提升教职员工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首先要求教职员工本人自身的努力;其次,要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如校内培训、区域研修、外出访学等方式,也可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培训、网络学习相结合等方式,让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激发教职员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转引自《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 2019);最后,完善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机制,加强对教职员工信息能力提升情况的监管和督导,切实提高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学校教学管理、行政服务中结合信息技术,提高自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提升信息素养,加强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这需要教职员工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教职员工的信息素养包括教职员工的信息意识、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力、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和应用能力等方面。提升教职员工的信息素养,首先需要制订信息素养的相关标准,如教职员工对智慧校园中各类管理、服务系统是否熟练应用,能否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利用、加工、分享、交流、评价各类数字资源,能否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开发、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与反思等,能否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新方法、新途径。其次,学校可组织信息化技能示范培训,汇聚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教学优秀示范案例,讲授最新技术内容和应用成果,帮助教职员工养成智慧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最后,学校可组织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如教学资源制作大赛、MOOC大赛、说课技能竞赛等,让教师在竞赛中成长。

4. 营造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促进教职员工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智慧教学、智慧资源、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设施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注点,每一领域都需相应的教职员工投入。良好的校园信息文化,能够凝聚全校教职员工朝着智慧校园的方向热情工作,这需要学校领导集体构建全校师生认同的信息化共同愿景,特别需要关注:①建立跨学科、跨业务、跨部门的创新合作的文化机制,各领域教职员工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还需主动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跨部门业务管理等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②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管理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把信息技术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于本岗位业务中,促进学校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③在“互联网+”时代,鼓励教职员工 (包含學生)打造工作共同体,形成一种分享与合作的信息化文化氛围,促进全体师生间知识和经验的分享。

四、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对学校组织和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标准,专业化、职业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和常态。信息化领导力已成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创新与变革的重要支撑。学校信息化领导是一种由校长领导集体、中层管理团队和教职员工基层群体等利益相关方组成的集体领导。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方面和因素,需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建设和提升。校长领导集体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决策层,决定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向和高度,其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应侧重于价值导向、决策能力、综合治理等方面;中层管理团队是智慧校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层,在智慧校园实施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其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应侧重信息化综合治理、管理控制、协调执行等方面;教职员工基层群体是智慧校园建设、应用与推广的操作层,是学校智慧校园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创新的发起者,将直接影响学校智慧校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其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应侧重于个体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及管理服务等能力方面。本文从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上阐述了如何提升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后续加以研究和完善。其一,本研究从作者所在学校出发将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划分为三层框架体系,针对部分学校可能过简或过繁;其二,加强评价体系的研究,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提供指导;其三,建设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等方面,而不单单是促进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这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难点。

[参考文献]

邓小华. 2012. 国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67-69.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06-07.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18)[EB/OL]. [2019-01-01]. 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hcno=EB82492C508C0A5 148B86E2C5BEE8E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2010-07-2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黄荣怀,胡永斌. 2012. 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建设[J]. 开放教育研究(5):11-17.

霍国庆,孟建平,刘斯峰. 2008. 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J]. 管理评论(4):31-38.

李运福,王斐. 2016.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内涵与价值分析[J]. 基础教育(4):50-57.

孙祯祥. 2010.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与模型[J]. 现代远距离教育(2):3-7.

孙祯祥,任玲玲,郭旭凌. 2014. 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与评价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12):34-40.

孙祯祥,张玉茹. 2015.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内涵与理论模型[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39-45.

孙祯祥,任玲玲. 2016.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5):61-67.

王佑镁,杜友坚. 2007.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与发展[J]. 中国教育信息化(12):18-20.

王玥,赵慧臣. 2016. 美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项目的发展变革及其启示——以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前沿研究中心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6):112-120.

杨聪聪. 2007. 分布式领导对我国学校管理变革的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7):14-15.

杨青峰. 2010. 业务高管信息化领导力的16项修炼[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杨宗凯. 2016-10-11. 高校“一把手”如何提升信息化领导力[N/OL].光明日报[2016-10-11]. http://news.gmw.cn/2016-10/11/content_22388386.htm

赵磊磊,梁茜,李玥泓. 2018. 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题、趋势及启示——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10):16-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5-1-19.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EB/OL]. [2015-1-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67/s3054/201501/t20150119_189492.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01-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新华网[2018-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4-13.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018-4-13].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03-21. 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2019-03-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 190402_376493.html

George, J. M.,& Jones, G. R.(2007).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hehavior. Prentice Hall.

收稿日期:2019-04-29

定稿日期:2019-10-31

作者簡介:郑禄红,硕士,副研究员,副校长;程南清,硕士,高级实验师,副处长。宁波广播电视大学(315016)。

责任编辑 韩世梅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领导力校长
教育部:加强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
学校如何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以美国教职员工入职审查制度为例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敬重教职员工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求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