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产融合视域下苏州共享农庄创新发展模式探析

2020-09-03沈向东蔡瑞林

商场现代化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三产融合乡村振兴

沈向东 蔡瑞林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此背景下,苏州基于自身定位,持续加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力度,积极探索共享农庄发展模式,打造苏州城乡融合发展新名片。研究以三产融合视域下的苏州首批14家共享农庄为研究对象,分析苏州共享农庄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总结苏州共享农庄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苏州共享农庄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产融合;苏州共享农庄;创新发展模式

苏州,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令名。苏州人以种植碧螺春的精细,敢闯“无人区”的勇气,不断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苏州共享农庄的实践与探索步伐正大力迈进,成为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共享农庄坚守姓农、为农、强农、兴农为初心,整合资源要素,创新乡村要素联结机制,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培育和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三产融合实践中苏州共享农庄发展现状分析

1.共享农庄的概念

共享农庄是在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農村经济发展逆城镇化现象的表现,是农村三产融合与共享经济发展在乡村地区所产生的新业态。

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是以坚守姓农、为农、强农、兴农为初心,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为主要载体,以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特色农业、乡村民宿为特征,融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众筹认养、美食民宿等于一体,能保障农民参与、受益和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的乡村产业综合发展模式,是一种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苏州市农业委员会,2020)。

2.三产融合实践中苏州共享农庄发展现状分析

(1)政策支持,践行新发展理念

政策支持是苏州共享农庄发展的重要保障。2018年初,国务院公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2019年初江苏省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对标硬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并强调要“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20)。

苏州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共享农庄(乡村民宿)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全市2019-2022年发展100个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苏州市还制定了《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指南》、《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考评评分表》,规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经营环境、服务管理、联农带农等6个方面发展标准,提出必备条件4项、建设条件35项、附加条件3项等三类42项考评内容和要求,促进规范建设、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良性运行(张晓亮,张叶,2020)。

(2)创新思路,做到“三个坚持”

苏州推进共享农庄建设,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农为本”不会变,要求共享农庄农业特色产业核心面积不低于100亩,是以特色农业、乡村民宿共享为基本特征,融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众筹认养、美食民宿等于一体;坚持要素融合不动摇,共享农庄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商资本等资源要素,强化与“三高一美”(高标准农田、高标准池塘、高标准蔬菜基地、美丽生态牧场)示范基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坚持富民增收不松劲,共享农庄强化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工商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陆晓华,2019)。

(3)树立样板,强化典型培育

苏州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共享农庄列入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考核任务之一。构建起市委领导亲自抓、主管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协同抓、上下联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一张蓝图绘到底。

苏州发展共享农庄(乡村民宿),以打造特色鲜明、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样板为切入,强化典型示范培育。目前,全市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已初步建成了14个共享农庄,总面积8179亩,其中农业生产面积5852亩,建成涉农共享项目71个,参与建设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民、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达823个,安排了680个就业岗位,预计接待10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超2.3亿元(苏州市农业农村局,2019),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三产融合实践中苏州共享农庄发展模式分析

1.国内外共享农庄发展模式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共享农庄兴起,国内学者们对国外共享农庄的经典案例、经验模式等日益关注。康兴涛(2019)把国外共享农庄分为了与互联网结合的社区农业、有机蔬菜会员制和会员制订单式农业等3种模式。张鑫等(2019)总结了国外共享农庄的4种模式:农场与社区合作模式、观光度假模式、全开放模式和综合模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内共享农庄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同时国内共享农庄的发展模式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李翠军(2019)依据共享农庄开发经营中农旅融合的依存度,将共享农庄分为了旅附农型共享农庄、农辅旅型共享农庄、农旅相辅型共享农庄和综合发展型共享农庄等4种模式。张尔升和刘婷(2020)以海南共享农庄为例,总结了海南共享农庄的5种主要发展模式:产品定制型、休闲养生型、投资回报型、扶贫济困型和文化创意型。

2.苏州共享农庄发展模式分析

苏州共享农庄是引领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创业创新创意“三创并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的新业态新路径,对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今年1月,苏州市首批认定14家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成涉农共享项目71个,呈现了综合体运行型、集体经济主导型、合作经济带动型、龙头企业主导型、政企联动型五大发展模式(陆晓华,2019),如下图所示。

苏州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充分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建设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农民合作社可以通过股份合作、租赁等方式,整合农民的土地、房屋等资源,或利用企业自身土地、房屋资源进行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農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以此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陆晓华,谢萧寒,2019)。

三、三产融合实践中苏州共享农庄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庄立意重复,内容特色较为缺乏

苏州既有古典园林之精,又有江南水乡之美,素有“园林之城”之称。苏州以“人间天堂”美誉,创造了发达的旅游业,而苏州乡村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悠久的吴文化历史形成了苏州最具潜力与特色的田园景观。但是调研发现,目前苏州共享农庄在建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某些农庄在规划建设中,大部分集中于“江南水乡”定位和古典园林形式,缺乏各自内容特色。二是乡村自身田园景观的利用较为欠缺,忽视了乡村共享农庄自身所承载的多元价值和乡土性(朱利利,申绍杰,2019)。三是农庄商业化严重,冲淡了农庄本身的内容特色,并且活动形式大多以采摘、休闲观光、餐饮为主,淡旺季游客差距大。

2.农庄创新、共享理念未充分运用

目前,苏州共享农庄经营形式大多以采摘、观光、餐饮为主,农庄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园等,涉及农产品加工销售、众筹认养、农耕体验等创新、共享理念经营模式的较少,大多数农庄仍以传统经营为主。没有和当地农民建立利益共享关系,以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融合方式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土地共享、物流共享、仓储共享等共享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另外,农庄主人主要通过实地销售、现场观光、餐饮服务等渠道获得收益,缺少与互联网的结合运用,未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会贯通。并且缺少主题创新活动,每次游览内容容易千篇一律,影响二次观光。

3.农村社会参与不足

共享农庄发展的初衷是为了盘活农村土地、房屋、农具等资源,让市民、能人和企业下乡租房租地,实现富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因此,应始终保障农户在共享农庄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李翠军,2019)。但是,目前在共享农庄建设开发建设过程中,农户由于资金、能力不足,在出让土地、空闲房屋或以土地、房屋入股的方式参与共享农庄的开发中,获得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这与发展共享农庄的初衷是相悖的。另外,由此造成的农民、农户参与性不强、话语权较弱,继而导致农户在共享农庄开发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造成共享农庄后劲不足。

四、三产融合实践中苏州共享农庄创新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1.以三产融合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一是以农业为核心,以农村三产业融合为导向,依托苏州农村农业农村资源禀赋,整合农村闲置资源,联合开发农村生态观光、文化传承、教育体验等功能,提高农业叠加产出效应。二是以共享农庄建设为基础,构建新的“共享农庄+N”复合型产业链,发挥农业生态、文化、体验等多元价值,打造特色农庄和乡村产业综合体,推动农村新业态多元化发展,逐步实现共享农庄的可持续发展(梁信志,2019)。三是因地制宜,突出苏州乡村特色,打造乡土田园风格,在政府引导规划下保持内容性、创新性发展的农庄经济,进一步开发农庄共享活动,利用价格策略,调整淡旺季游客差。

2.以科学规划为导向,充分运用创新、共享理念

首先,充分运用创新性理念建设共享农庄。在开展农耕体验、采摘活动、众筹认养等共享活动的同时,开发更多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自助共享模式,如家庭厨房、特色农产品加工、新鲜果蔬配送等活动。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共享农庄资源优势,结合当前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题,联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科普教育等活动,也可以通过举办生日宴会等特色活动吸引游客,促进农庄可持续发展。

其次,充分运用共享理念,企业、农村合作社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把农村闲置、荒废的田地、房屋等资源利用起来,通过注资建设,形成现代化的农庄。在此过程中,农户通过出租土地或房屋等资源参与到农庄建设当中,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形成农庄与游客的共享,农村与农户的参与,实现“多方共赢”。

最后,“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互联网+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是当前互联网技术与共享农庄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在共享农庄发展过程中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共享农庄线上交易平台”将共享农庄与互联网科技相结合,促进农业主体与城市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农户也可以通过线上交易平台提供订制产品或专项服务(王晨璐,李铜山,2018),实现共享农庄O2O模式运营,有效助力苏州共享农庄高质量发展。

3.以农民利益为导向,发挥农民的参与作用

第一,在“共享农庄”的开发过程中,应坚持农地农用,不能变相改变农业用地性质,明确土地权属与土地价值。第二,在共享农庄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农户土地进行确权办证,在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分配中确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比例,在农庄运营过程中提前确定政府、市场和农民的权责关系,重点保护农民利益,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共享农庄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加大与当地农户的合作共享,完善共享农庄的内部治理机构,创新农庄经营模式,如通过土地租赁之外的农机租赁、物流租赁、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等方式使更多的农民也能参与到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利益多方的共建共享共赢。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苏州市首批14家共享农庄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总结得出苏州共享农庄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农庄立意重复,内容特色较为缺乏,忽视了乡村农庄景观自身所承载的多元价值。(2)农庄创新、共享理念未充分运用,缺少与互联网的结合运用,客户未体验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便捷性。(3)农村社会参与不足,农户在共享农庄开发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以三产融合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其次,以科学规划为导向,充分运用创新、共享理念;最后,以农民利益为导向,发挥农民的参与作用。

苏州共享农庄的实践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具体抓手,对推动苏州建设美丽乡村和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共享农庄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研究也刚起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更深入的实施,共享农庄建设也将会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农业委员会(2020),首批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名单正式出炉!https://www.sohu.com/a/367162091_120207615.

[2]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20),《省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解读.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0/3/18/art_51447_9014981.html.

[3]張晓亮,张叶.游共享农庄:串联更多乡村风景,苏州日报,2020. http://www.suzhou.gov.cn/szsrmzf/tpxw/202006/cba926c2e2b840daafd510 321e4aed17.shtml.

[4]陆晓华.苏州率先打造乡村产业综合体 共享农庄树立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苏州日报,2019.http://www.subaonet.com/2019/1227/2 614172.shtml.

[5]苏州市农业农村局(2019),关于公布2019年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名单的通知.http://www.suzhou.gov.cn/szsrmzf/bdwglywwjir/20200 1/80048226619d46a4b6bdc75cfdc2363a.shtml.

[6]康兴涛.共享农庄运营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9(2):111-112.

[7]张鑫,辛霁虹,曾祥亮.国内外共享农庄模式对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J].农场经济管理,2019(5):5-9.

[8][13]李翠军.我国共享农庄发展问题初探[J].经济发展研究,2019,10:161-163.

[9]张尔升,刘婷.乡村振兴与共享经济模式探析-以海南共享农庄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7.

[10]陆晓华,谢萧寒.到2022年培育百个共享农庄,2019,http://www.tripvivid.com/articles/19694.

[11]朱利利,申绍杰.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苏州发展共享农庄可行性研究[J].城市建筑,2019,337(16):7-9.

[12]梁信志.发展共享经济 促推乡村振兴[N].河南日报,2019-02-13(006).

[13]王晨璐,李铜山.河南共享农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2018,1:221-222.

作者简介:沈向东(1988-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蔡瑞林(1970-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三产融合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湖北宜都市柑橘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三产融合”怎么合?
诸城: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的农业园区规划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