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琵琶曲《老童》的曲式与艺术特征

2020-09-02李奕晗

戏剧之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刘德海琵琶分析

李奕晗

【摘 要】刘德海先生是当代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创作的琵琶独奏系列“人生篇”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人生篇”集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老童》是“人生篇”中的代表作之一,乐曲表现的是“老顽童”形象,体现作者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虽历经沧桑但不失积极乐观,依旧幽默风趣的心态。《老童》这首作品也是先生囊括古今中外的兼收并蓄之作,全曲采用西洋作曲方式,选取中国民间音乐曲调素材,开创了新的弹奏技法,是一部传统与现代的集大成之作,是旧曲新作也是新曲古味,既有创新的技法又有古曲的韵味。

【关键词】刘德海;琵琶;《老童》;分析;技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J648.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2-0075-02

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已流传千年,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究,古时有敦煌壁画的“反弹琵琶”,如今,从刘天华的《歌舞引》到华彦钧的《大浪淘沙》再到刘德海的《老童》,每一代琵琶人都在坚持传承与发展琵琶,不同时期的人对琵琶的认识不同,琵琶也正是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一步一步走得更远。刘德海先生为琵琶发展倾注毕生心血,其琵琶独奏系列“人生篇”是他创作的巅峰,《老童》中运用了先生自己独创的一些新颖的琵琶弹奏技法。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能有更多人认识琵琶、了解琵琶,让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一、刘德海与《老童》

刘德海,祖籍河北,1937年生于上海,中国当代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刘德海先生童年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后来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他勤奋学习,并逐渐展现出音乐天赋。之后他到一些民乐团和剧团里担任伴奏,在近七年的伴奏生涯中,他接触到了江南丝竹音乐、戏曲音乐等民族民间音乐,这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7年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除师从浦东派大师林石城先生之外,还先后师从无锡派曹安和、汪派孙裕德、平湖派杨大钧,系统学习琵琶。因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他在大学期间还学习了古筝等乐器,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手指力量,还特意学习贝斯,想通过贝斯学习加强指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勤奋努力使他的专业能力更加扎实,日复一日的不间断练习也使他更深入地认识了琵琶技法,也让他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琵琶,为今后他开创琵琶演奏新技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改变了传统“以曲代功”的琵琶教学方式,强调了技术的训练。

刘德海先生学贯中西,开创了多种新的琵琶演奏技法,更深一步挖掘了左右手的潜能,丰富了琵琶的音色,赋予了琵琶新的生命力。他自稱是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爬坡人,爬坡没有终点,一代又一代的民族音乐爱好者会继续向上爬,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他是琵琶文化传承中的里程碑式人物,为琵琶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老童》是刘德海先生琵琶独奏系列“人生篇”中的一首,“人生篇”是先生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体现了先生对人生的感悟。《老童》刻画了一位积极、乐观、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同时又饱经沧桑的“老顽童”形象,先生创作该乐曲也影射了自己,他曾说自己就是一个“老顽童”。

二、《老童》的作品分析

(一)曲式分析

《老童》的曲式结构属于三段曲式,分为呈示段、中段、再现段。

呈示段由引子和a、b共三部分组成,引子部分的旋律缓缓地在琵琶四弦上进行,旋律速度缓慢,加之四弦音色厚重,刻画了老人步履蹒跚的形象。

a部分入板,从第四弦入板,配以左手打音,厚重的音色和沉重的打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形象,而且该段旋律以4/4拍与2/4拍交替缓慢进行,后用3/4拍渐强渐快的形式过渡,体现了老人坚定中又带有幽默,为b部分做了铺垫。b部分采用五声音阶形式创作,选取江南戏曲音乐材料作为创作动机,用4/4拍,全段采用前附点八分后十六分音符与三组八分音符相结合的节奏型来表现轻松愉悦的氛围,突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的人物形象(图1)。

中段由间奏与c、d的变奏组成,间奏过渡段中左手的打音、带起指法以及右手的敲击面板指法体现了老人走路缓慢,但步伐坚实有力。中段的c和d部分出现了变奏,c段同样的旋律用两种不同的指法重复了一遍,是对乐曲情绪的升华,轻快的速度使乐曲表现出愉快幽默的氛围,强调了“老顽童”形象。d部分运用了两次变奏,主题动机共出现三次,该段旋律速度轻快,音量一次比一次大,音色一次比一次厚重,表现出“老顽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坚定的步伐。

再现段由间奏和b1、e组成,该段前半部分速度稍快,采用三指轮指法,深化老人童真形象的刻画,结束部分在第四弦弹奏,音色厚重,旋律速度缓慢,用滑音和绰注指法,与引子部分首尾呼应,强调了如此幽默风趣、富有童真的并不是真正的儿童,而是一位老人,紧扣主题“老童”,在结尾处再一次点明创作动机。(图2)

(二)艺术特征

在曲式结构方面,《老童》采用西方作曲手法与中国传统作曲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全曲属于三段式结构,但其中又结合了中国传统作曲技法虚实结合、情境创设的特点,使得乐曲既符合现代作曲标准又不失中国传统乐曲特色。在音律方面,《老童》还采用了中国江南戏曲曲调,这使乐曲更深层次地保留了中国传统乐曲的韵味。在音乐表现方面,《老童》中采用的绰注指法来源于古琴,刘德海先生让琵琶模仿古琴的音色,以此表现老人步履蹒跚但步伐坚定的情景。

(三)演奏特征

《老童》中作者采用了很多新的指法去弹奏,这也是刘德海先生的特点,他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派别,结合乐曲特点选用不同的技法,他又结合自身所学,根据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创造了一些新的技法,极大地丰富了琵琶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比如乐曲的绰注指法模仿了古琴的音色,作者将古琴的弹法移植到琵琶演奏中;乐曲入板后右手大指的“弹挑”技法采用的是一种提拉弹法,大指触弦后手腕提起与手掌成约九十度,然后大指“弹挑”发音,这种提拉弹法比普通的弹法音色要厚重,这也体现了刘德海先生“旧法新弹”的理念。乐曲中部采用了“敲击面板”、“砍弦”、“反轮”指法,以及乐曲结束处的“三指轮”指法,都是具有特色的琵琶弹奏指法,有些甚至是作者自己创造出来的。作者一直在追求左右手的深度开发,把左右手功能发挥到极致,深度挖掘琵琶音色的潜能。如此多的演奏技法,也是作者坚持创新的成果。

三、结语

第一次弹奏《老童》是在大三,乐曲中创新的弹奏手法让我很好奇,乐曲刻画的是饱经沧桑但却依旧积极乐观、幽默风趣的“老顽童”形象。在初学这首乐曲时,我就想象着老人是用怎样的步伐走路,应该用什么样的角度按弦用什么样的角度拨弦才能发出厚实圆润的音色,来表现老人坚定的步伐。在入板后,轻快的旋律又在表现“老顽童”调皮、幽默的形象,我又思考,需要怎样弹奏才能使音色轻薄干净,以体现轻松愉快的氛围。时隔几年再次弹奏《老童》,自己有了新的领悟。这几年间不断地听、看、学,听了不同演奏家的弹奏,看了很多文章和视频资料,也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了解到刘德海先生的每一次创作都融入了自身的经历。他的创作将西洋作曲手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曲调相结合,中西合璧,使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新时代的特征,更容易得到传播。刘德海先生是琵琶领域的集大成者,他学习过浦东派、无锡派、汪派、平湖派等,但他并没有局限于某一派,而是吸取了各个派别的特点,根据乐曲选择性地运用各派风格,弹奏不同的曲子运用不同的派别弹法。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琵琶道路,他不拘泥于传统,开拓创新,深入挖掘琵琶的演奏技法,赋予了琵琶弹奏更加有趣的灵魂,使琵琶更有灵性。他将琵琶左右手指法发挥到了极致,最大限度丰富了琵琶弹奏指法,丰富了琵琶的音乐表现力,拓展了琵琶的音色。在《老童》这首乐曲中,很多都是他开创的新的弹奏手法,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音乐表现力。

参考文献:

[1]贺兆斌.<老童>演奏二三谈[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

[2]田屹.刘德海<人生篇>琵琶作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李时茜.刘德海琵琶独奏曲<老童>演奏分析[D].厦门大学,2017.

[4]刘豆豆.琵琶曲<老童>分析[J].大众文艺,2012.

[5]徐滢珺.从“人生组曲”看刘德海琵琶作品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5.

猜你喜欢

刘德海琵琶分析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系列活动举办 83位演奏者奏响《十面埋伏》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窈窕淑女琵琶妹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
数学与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