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管理运行的思考

2020-09-02谢金

时代人物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学生

谢金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自2018年起,教育部推出了“四新”建设、“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近年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截至2018年底,452所高校增加创新创业学分,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达30.49万人次。结合《国家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目标,高校要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融合。创新创业类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深化和传播创新创业类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等环节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理论联系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创新创业类社团的特异性

(一) 创新创业类社团与传统学生社团的相同点

创新创业类社团与传统的社团都是由兴趣爱好一致的学生自愿组成的课外活动机构,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章程和议事规则。在学校、学院团委或其他部门领导下,根据社团的发展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发挥着辅助第一课堂、深化理论学习、拓展知识体系等功能。

(二) 创新创业类社团与传统学生社团的不同点

社团的管理机构。根据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指导机构,可以将其划分为“团委直属指导”“依托创新创业类部门指导”和“学院团委指导”三类管理形式的社团。

“团委直属指导”的创新创业类社团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类协会居多,其特点是以竞赛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同时也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做好参赛项目的选拔与筹备工作。

“依托创新创业类部门指导”的社团,如“大学生科技园”“工程技术中心”等部门的所属协会,主要结合其部门的业务范畴与特色,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类活动,如创业知识讲座、模拟应聘活动、企业交流互动日、专利发明、创业比赛指导等,此类社团主要面向具有创新创业兴趣的同学,其社团活动的专业性与主题性更强。

“学院团委指导”的创新创业类社团是高校最常见的社团管理形式。此类社团在校团委备案后,社团的日常运行、活动开展都是由学院团委或指导老师进行监管。组织开展的活动一般面向全院范围内的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但活动影响力较小。

社团成员的组成。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成员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兴趣或需求,他们爱好一致、专业互补,为达成高品质的创新创业结果而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共同担当。该类社团的成员能主动探索开展活动,活动的主题鲜明,并积极组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且获奖几率较高。

社团发展目标明确。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旨在通过协调校友、企业、学校等资源平台,为社团内部成员或具有创新创业兴趣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获得资源支撑,也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实践平台。围绕这个发展目标,创新创业类社团组织的活动实践性与针对性更强。

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现状

以西南科技大学的创新创业类社团的管理运营为例,通过问卷分发、座谈调研等形式,整理出当前创新创业类社团的运行模式特点如下。

创新创业类社团依托管理指导机构开展日常工作。团委直属指导的社团,如创青春社团,一般以营造学校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为主要目的,开展的科技创新类竞赛、讲座较多;工程技术中心指导的大学生发明协会、创新联合协会,围绕着中心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开展相对应的实践活动。经济管理学院指导的电子商务协会、风云投资协会通过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的实践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创新创业类社团在高校组队参加相关竞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中扮演重要角色。全国创新创业类比赛获奖的学生团队中,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成员所占比重很大,他们大部分来自同一个社团。如实验力学创新协会,重点对无人机的性能进行优化研究,其协会的成员在全国航模比赛中屡屡获奖,并成立了无人机航拍公司,进行创业实践。计算机网络技术协会,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重点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内容进行研究,其协会成员成立了工作室,承接校内外的网络安全优化、维护、网站建设、软件开发等工作,进行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类社团围绕指导教师的项目进行创业实践。“学院团委指导”的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成员大部分来自同一个学院或工作室,指导教师往往是本专业的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学术水平高,他们带领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指导创业项目孵化。智能机械协会的指导教师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中研究颇多,在日常的协会活动中,多以国内外前沿科技知识讲座、机器人性能开发为主,协会的研究项目在全国創业计划比赛中屡获大奖,并成立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探索机器人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进行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类社团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近几年发展运营较好,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难发现,相较于美国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成熟的机构设置、管理运行模式,活动组织等,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梳理如下。

创新创业类社团数量占比少。近几年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蓬勃发展,但纵向比较,这类社团在高校各类社团中占比不大。如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西南科技大学所属各类社团共97个,其中学术科技类社团32个,创新创业类社团8个,公益实践类社团2个,思想政治类社团2个,体育竞技类社团16个,文化艺术类社团26个,其他类社团11个,创新创业类社团仅占全校社团总数的8.25%。在创新创业类社团中有6个是由学院团委直接指导的,其方向更偏向于专业知识的补充,2个是由学校工程技术中心指导进行创造发明。由此可见,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的种类比较单一,数量较少。

创新创业类社团运行机制不健全。大部分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成员均来自同一个学院,他们对社团活动参与度高。但也存在着成员梯队不均衡,组织机构、分工、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社团自主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类活动次数较少,没有明确的社团发展目标与规划。

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的活动不够丰富。通过调研,高校社团依托指导部门开展活动较多,主要以创新创业知识的讲座、交流研讨会等理论学习方式进行,或通过筹备参加“大小挑”比赛、互联网+创业计划大赛等,进行协会活动。而在日常的协会运营中,就如何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开展实践活动思考较少,面对有创业兴趣学生群体,如何帮助与他们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以及与校外创业导师交流与学习实践等活动规划不够。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活动的延续性、参与度与影响力均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类社团的资源支撑力度不够。一是社团的师资团队不完善。创新创业类的社团配备的指导教师大多为学术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技术的开发能够给予深入的指导,但是缺乏对创业知识的讲授、创业过程的实施、创业团队的建设等环节的指导。二是社团得到的资源支撑不够。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资金或教学团队等政策性的资助,创新创业类社团与高校其他普通社团不一样,它们需要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面,同样需要项目的路演答辩、与企业家交流研讨、项目孵化等实践应用,因此固定的活动场地、充足的经费赞助、经验丰富的授课团队对该类社团的日常运行帮助较大。

创新创业类社团管理运行的建议

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类社团与人才培养的耦合制联动,要将其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社团管理建设、社团活动开展、社团资源支持等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充分发挥该类社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加强创新创业类社团的管理建设。成熟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社团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保障。首先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要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且社团成员的年级分布与所学专业要有梯队和互补优势。其次社团要有规范的制度,有详细的章程、奖惩制度与每学期的活动规划,要依章办事,例会制度、活动申报、活动总结等都要落实落地。

丰富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的组织要考虑到主题的相关性、举办的层次与受众面三个因素。总的来说,围绕创意想法、创新思维、创业实践主题,开展创意类、讲座类、研讨类、竞赛类、项目孵化类等活动,帮助会员将日常学习到的创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如类似国外学生创业社团的b-Ventures、LA Hacks、Creative Labs等特色活动,他们都是在专业教师或风投公司指导下完成技术改造和科技小发明;或像Fellowship、Weekly Nights项目, 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的周末技术创新大赛、模拟创业场景等,旨在帮助会员将创业的初期想法变成现实。

加强创新创业类社团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类社团的专业性和实操性很强,需要配备学术性型导师与创业实践指导型导师,他们在社团的日常运行或项目研发中, 提供创业项目的筛选、技术研发支持、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风险的甄别等指导。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双导师制”是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智慧保障,是社团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的坚强基础。

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发展中心。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教务处、校团委、大学生科技园等部门联合进行开展,主要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安排、在校社团的资源整理与登记、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业基础知识的培训或开设创新实践班等工作。虽各司其职,但多头领导,整体性不强。针对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日常管理,高校应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并配备相关的政策支持与软硬件设施等,建立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类社团管理体系,保证社团运营机制的高效性。

增强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外部資源平台建设。学校应联合相关企业、校友等建立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一是帮助社团获得丰富创业资源,如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二是加大项目转化的成功率。社团可以通过实践平台,对已有的或发展前景较好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针对孵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项目优化,保证项目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还可以为社团成员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增强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刘磊,陈伟,杨宗友.高校双创教育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08)

[2]赵紫瑞, 马利英.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双创教育应用研究[J].视界观,2020(07)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学生
“活动随手拍”
赶不走的学生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学生写话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社团少年
聪明的学生等
文学社团简介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