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的作战指挥

2020-09-02张立平王添幸刘伟杰

锋绘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张立平 王添幸 刘伟杰

摘 要:随着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无人化武器装备在战场的广泛使用,催生了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带来作战指挥理念、思维乃至模式的深刻变革。本文在阐述人工智能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给作战指挥带来的挑战,探索了基于人工智能的作战指挥方式的变革方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无人化;作战指挥

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汉语词典》中定义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集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实践应用为一体的一门时代前沿科学。1950年,英国数学家、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在其论文《计算机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判定计算机是否具有智能的基本方法,即图灵测试,并令人信服地说明“思考的机器”是可能的。在图灵提出相关概念后,众多学者们前仆后继,相继在人工智能领域初尝盛果。

第一阶段是起步发展期:在20 世纪60年代,学者们相继在跳棋程序、机器定理证明等领域取得了研究突破,初尝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成果,从此开启了人工智能探索的帷幕。

第二阶段是短暂低谷期:20世纪70年代,人类带着对人工智能的高度期望,开始了深入探索,由于对人工智能发展过于理想化、加之研究的目标脱离实际,从而导致人工智能探索迟滞不前,步入低谷。

第三阶段是实践应用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专家系统问世,并在医疗、地质等领域实现了由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零的突破,推动了人工智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第四阶段是二次低谷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专家系统为引领的人工智能逐渐呈现出应用领域狭窄、功能受限等弊端。推理算法的单一性决定了人工智能距离实现宏观认知、经验价值判断的目标存有巨大差距,至此人工智能再次步入了停滞期。

第五阶段是快速上升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互联网络技术,芯片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工智能的探索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技术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以人工智能为应用的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走向成熟,并已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2 智能化条件下作战指挥面临的挑战

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前沿技术迭代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深度运用,未来战场必将催生新的战争形态,也必将给作战指挥思维、模式带来持久性、颠覆性、挑战性的影响。

2.1 作战空间多域复杂

随着作战形态的演变,有形的传统物理域与无形的新质认知域、社会域、赛博域构建起的未来作战空间体系,极大地拓展了作战空间的范畴,作战空间由传统的陆、海、空、网向极寒、深海、高压、无氧、太空、生物、认知、赛博等领域空间拓展。作战空间多域性的特点给作战双方带来了多方面威胁,同时也对指挥的信息处理、行动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2 作战力量多元异构

“作战力量”是用于遂行作战任务的各种组织、人员及武器装备等的统称。未来战场,作战要素呈现出无人化、多元化、异构化的特点。一是无人作战平台成為战场主力。战场无人化并不是真正的战场无人,而是人退居幕后发挥指导、调控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无人化作战平台走向战场一线;二是随着以无人飞机、无人地面车、无人潜航器、无人艇为代表的智能化武器装备广泛应用,仿生机器人、仿生昆虫、生物病毒、赛博病毒等新质作战力量的出现,面对多元的作战力量,如何进行有效地融合调度、协同控制成为指挥的难点。

2.3 作战数据海量过载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是夺取信息权优势,未来战争逐渐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演化,夺取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智权”将成为交战双方制胜关键。未来战场,以移动通讯、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无人值守感知平台、卫星平台、无人作战平台等作战单元在侦察感知、决策计划、协同控制等环节产生海量数据,其规模性、瞬时性、复杂性都超出了指挥主体处理能力的极限。如何精准、高效处理海量过载数据,是未来作战指挥模式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基于人工智能的作战指挥变革

当今,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军事强国都把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面对人工智能浪潮,应对作战指挥智能化变革,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展开推进工作。

3.1 智能侦察感知

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侦查预警、探测感知等军事装备的迭代发展,人工智能将赋能于侦察感知平台以提高其认知能力,使其能够像人类一样实现思考、分析、推理与判断。面对复杂战场环境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能够精准、高效的进行态势分析判断。分拣归纳、推理判断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指挥员参考。

3.2 人机协同决策

坚持以人为主导、机器为辅助、优势互补、协调融合的原则,实现机器+人的协同决策,从而提升指挥效能整体优势。随着人工智能、强化学习、自然交互等技术的成熟,智能化信息指挥系统能够依托人类赋能,发挥其擅长的计算推理、认知优势,通过与指挥人员的经验知识、价值判断融合互补、科学编组、双向交互,协同作业,实现指挥效能的大幅跃升。

3.3 实时动态调控

在虚拟现实、平行系统技术的支撑下,借助智能化信息指挥系统,实现指挥主体与作战行动实体之间的虚实互动、互联互通、实时控制。指挥员可以将决策筹划通过模拟真实作战环境的虚拟战场环境中平行推演,利用推演评估效果实时控制协同部队,从而到达克敌制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456页.

[2]玛格丽特.博登:《人工智能哲学》,刘西瑞、王汉琦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版,第44-72页.

作者简介: 张立平(1983-),内蒙巴盟,在读研究生,中校,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信息化作战指挥。

王添幸,在读研究生,中校,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军事指挥。

刘伟杰,中校,66172部队。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