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路径探索

2020-09-02段兰兰

山东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劳动教育高职

段兰兰

摘 要: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是弘扬劳模精神、培养大国工匠的阵地,但其劳动教育还存在深度、广度、温度不够等问题,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劳动素养,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高职;劳动教育;劳动素养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特别突出地强调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加强劳动教育非常迫切。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是弘扬劳模精神、培养大国工匠的阵地,但当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还存在深度、广度、温度不够等问题。

1、劳动教育深度不够。高职院校大多忽视了劳动教育,既未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把劳动教育纳入德育实践必修课,也未在隐形课程中明确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比如实训课中,教师未设置劳动习惯的养成这一环节,实训完了未安排学生打扫实训场地,而是由专门的保洁来打扫,因而未能发挥劳动教育真正的育人作用。

2、劳动教育广度不够。高职院校部分课程有实训课,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专业技能实操,但对于没有实训课的专业学生,学校若没有相关的劳动教育内容,他们在学校基本不用劳动,导致他们劳动观念淡薄,基本生存劳动技能缺乏,因此才会出现衣服不会洗不愿洗,积攒几天送洗衣房或者打包寄回家;宿舍卫生邋遢;浪费饭菜;随手扔垃圾等现象。

3、劳动教育温度不够。大部分学校提供给学生勤工俭学岗位,但缺乏引导。勤工俭学一般是提供给家庭经济较困难学生的,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再加上学校未及时给与温情引导,有些家庭经济真正困难学生却以劳动为耻,耻于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少数学生不仅不会劳动,而且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带早餐进教室,吃完后垃圾留在课桌里等现象不少。大部分学校都开展志愿服务、每周大扫除等活动,但劳动育人目标不明确,只重结果,往往忽视过程,导致许多学生渐渐不愿意参加学校的劳动。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1、学校教育对劳动教育的忽视。未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未将劳动教育扎实地融入其中,缺乏劳动育人行为引导的体制规范,以致学生在校未能养成基本的劳动习惯,未能树立劳动意识,出去实习没有主动劳动的习惯,甚至怕脏怕累,不愿劳动。

2、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乏。随着家庭经济水平提高,有些家庭缺乏对孩子进行基本的劳动教育,受中小学升学考试的影响,很多家长只唯读书,基本的家务劳动家长包办,不让孩子动手,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基本的自理能力欠缺,也使得部分孩子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更谈不上能主动参加劳动。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消费观、享乐等风气的影响,使得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和劳动价值观,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父母每月定期给生活费,不懂得劳动的辛苦,从而不懂得尊重劳动。对生活费缺乏合理规划消费,有时为了一时虚榮,盲目攀比,甚至走上不法之路。很多学生之所以困于“校园贷”,直接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对钱缺乏合理规划,究其根本,还是缺乏劳动意识,习惯不劳而获。[1]

二、高职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路径

高职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即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

1、立德树人,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高职学生不同于中小学,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而,学校在其劳动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首先要解决劳动观念的问题,这就需学校从顶层设计上,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配齐劳动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但在加强劳动教育时,要切忌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切忌把教育目标的“劳育”与具体的劳动技能培养混同,要把劳动育人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之中,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在课程之外,学校要科学设计校内外的课外劳动项目,以集中劳动为主,多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劳动,特别是志愿者劳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懂得尊重劳动、体验劳动光荣,让学生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体会奉献的劳动精神。最后,从学生日常生活着手,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规范,让学生自觉劳动成为一种习惯。学校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制定系列规范,并严格按要求执行,让学生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逐渐形成劳动习惯。

2、言传身教,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习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在孩子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不容替代,养成习惯才能扣好“第一粒扣子”。首先,家庭要有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要有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奋斗创新、积极奉献的家庭理念,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使孩子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其次,家长要有意识地放手,给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机会,着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存劳动能力,如洗衣服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最后,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去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劳动,特别是普通的体力劳动,如带孩子下田地,使孩子体会“粒粒艰辛苦”的含义,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带孩子参加社区环卫服务,使孩子体认劳动不分贵贱,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等。

3、积极担当,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鲁迅先生曾说,社会是个大染缸,千奇百怪,无所不有。面对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的青年学生有时难以保持定力,不免被染黑。因此,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首先要净化社会不良风气。其次,可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引导下,建立三个基地:一是建立工业劳动教育基地,鼓励有条件的高新企业设立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在保证安全,不影响工厂正常开展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开辟出专门的区域供学生体验。让广大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工作流程,体会工人的辛苦,学会一定的劳动技能。二是建立商业劳动教育基地。比如,在步行街、商店集中的商业区,设计学生可以参与的商业劳动活动。让学生了解商业规则和流程,参与到商业活动中,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三是建立服务业劳动教育基地。可以在银行、医院、火车站、地铁等场所,设立服务业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参与辅助服务,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体会服务业的态度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各方发挥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剑.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中特课题: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一致性研究(项目编号:2018cssjd35)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劳动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