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曲跨文化传播的方式

2020-09-02沈欣宇方雯周怡沈书瑶高羽辰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欣宇 方雯 周怡 沈书瑶 高羽辰

摘   要: 推进昆曲国际化进程,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凝聚性体现,有利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除了积极开展国外演出、关注戏曲翻译外,还应对戏曲的推广模式进行创新。南京兰苑剧场隶属于江苏省昆剧院,精美的昆曲演出吸引了大批外国观众。遗产旅游模式将昆曲推广与旅游景点结合起来,使游客对昆曲有全方位的深度体验。

关键词: 昆曲;跨文化传播;遗产旅游;戏曲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昆曲艺术的跨文化传播,肩负着超越艺术审美的意义与责任。但就在昆曲总体复苏、发展情况较好的大前提下,不难发现一些影响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的主要障碍——语言不通,翻译难得精髓,以及文化背景的缺失。

南京兰苑剧场作为江苏省昆剧院的表演地,本身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旅游景点、文化对外输出的源头。此外,兰苑剧场每年的外事演出吸引了一大批国外观众。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展遗产旅游成为兰苑剧场对外推广昆曲文化的新的发展方向,翻译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采访了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国家二级演员施夏明老师,拟对南京兰苑剧场昆曲表演的对外推广模式进行研究,旨在对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建设性方案。

一、戏曲跨文化传播的桥梁——剧本译介

(一)翻译与表演形式相结合。

中国戏曲是集诗、乐、舞于一身的表演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语言和文艺涵韵[1](109-122)。戏曲剧本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融合了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文体特点,采用了大量的典故、专门术语及特定意象,所以翻译想传递其中的意象美、音象美、味象美是十分困难的。在中国文化本身具有独特性、中西文化差异如此巨大的前提下,翻译显然是助推中国戏曲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

虽然近年来有很多优秀戏曲剧本的英译本出版,但真正的戏剧需要在剧院里体验,因此仅进行剧本翻译是不够的,还需要和唱词、身段等表演形式相结合。翻译戏曲剧本除了保证准确、优美外,还要特别注意使字幕的节奏与分行紧密配合剧情的节奏和演员的表演。此外,还应注意同样的戏词在不同表演情境下可能传达的不同意思。有时,字幕翻译需要根据剧情不同而改变。如在《白罗衫·看状》一折中,一个“请”字在不同情境下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翻译,分别译为“Enter.”“You are excused.”“Please.”

观看戏曲演出排练是一种很重要的校验剧本翻译稿的方式,译者在翻译出剧本初稿后,应根据现场演出情况对翻译内容作出调整,和演员的表演相配合,做出贴合表演剧情的英文翻译剧本。江苏省昆剧院的第九任翻译郭冉曾说:“一般来说,我第一遍翻译完后不会交稿,会去看演员的排练,根据现场演出情况对翻译内容进行调整,有时候还会和演员交流,听听他们对戏的理解和感受,再对英文剧本进行修改。”[2]

(二)双语字幕,走合作翻译道路。

江苏省昆剧院是全国戏剧院团中为数不多的选用中英文双语字幕的院团,特聘的加拿大籍学者石俊山与剧院内专门从事曲词翻译工作的人员把所有上演的折子戏、名著改编后演出的新戏逐句翻译,并使之登上字幕屏。自石俊山开始,江苏省昆剧院一共签约了九位外籍翻译,并且专设了“英文翻译兼演出部对外业务经理”职务,经过十几年积累,目前江苏省昆剧院基本做到100%中英文字幕演出,为吸引外宾前来观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昆曲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目前国内一些院团缺乏英文字幕常规常备的意识,往往临近出国演出时才临时做翻译,而且存在各院团“各自为政”的现象,表现在各院团字幕翻译风格不一——有的偏口语化,有的偏学术化,容易使外国观众感到困惑。因此,做好经典剧目的舞台翻译是当务之急。在舞台演出的字幕翻译上,应该体现国家团队的力量,整合中外专家资源,作出规范、通用、典雅的翻译版本。采用戏曲研究专家、中国翻译人员和外国母语者合作翻译的模式,既可以保证戏曲中专门术语的翻译准确性,又可以强化翻译语言的流畅性、可接受性。这是戏曲跨文化传播一种比较具有操作性的翻译模式。

(三)字幕翻译与文学翻译双线并行。

除了结合中外翻译人才走合作翻译道路外,字幕翻译和文学翻译双线并行的翻译模式也是促进戏曲的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对比同一剧目的字幕翻译版本和文学翻译版本,可以看出字幕翻译更重答意——用词更简单通俗、语句更简短凝练。比如在《玉簪记·琴挑》一折中,将“伤秋宋玉赋西风”译为“The autumn wind has inspired great elegies”,虽然牺牲了对唱词中的典故“宋玉赋西风”的翻译,但是在答意方面更加清晰,更贴合剧情,便于外国观众理解。

由此可见,舞台字幕翻译并不以雅致工整为目的,更多的是方便外籍观众在观看演出时理解戏曲表达的中心故事[3]。因为绝大部分外籍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时,主要是对整体的表演氛围和传递的中国戲曲文化感兴趣,无暇顾及具体的唱词。所以,在对戏曲剧本进行翻译时,应根据不同需要翻译成通俗版和文学版,字幕翻译以介绍戏曲表达的中心故事为主线,文学翻译以严格翻译剧本语言为基准,各有侧重,从不同层次实现戏曲文化的对外推广与传播。

二、国内创新性推广模式——遗产旅游

(一)兰苑的遗产旅游新模式。

南京兰苑剧场为江苏省昆剧院驻地,位于南京市朝天宫4号,原江宁府学故址。在这几十年的发展期间,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昆曲文化圈”,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四海八方的昆曲爱好者。兰苑在南京的外籍人士中有不小的知名度,一场折子戏演下来,台下的外籍观众不在少数。如何在遗产旅游的新思路下做好昆曲的对外传播?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青年昆曲演员施夏明解释,兰苑在2020年计划联合江苏省外事办,组织在华留学生、海外旅行团,参加一系列专题讲座、演出、化妆体验等方面的普及活动,以期首先通过一些充满趣味性的体验活动,提高外国友人对于昆曲的兴趣,而后再举办一些关于昆曲文化的讲座,引起外国观众文化层面上的共鸣,甚至吸引相关领域的外籍人士、学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投入对昆曲文化领域的研究,更是昆曲对外传播过程中迈出的重要步伐。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