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江南地域商文化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2020-09-02崔伶玲

西部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儒商江南校园文化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江南传统文化是我国商文化中最典型、最丰富的地域文化代表之一,体现着“尚德向善、务本务实、善抓机遇、敢于创新、尊重人才、注重育人”等精神,深入探究江南地域商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探索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是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营造一个学习商文化的氛围,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科学制定商文化素养教育的规章制度,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设计具有商文化特色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从而发挥商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地域商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1-0145-0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巨大社会市场需求的衍生物,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技能人才。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商科类高职院校云集于此。传统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以注重学生的专业性、技能性为人才培养重点。其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可以迅速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因此深受企业欢迎。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求专业技能过硬,而且更加注重人文素养。所以,现代高等商科职业教育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要求在培养准职业人的同时,不仅要将专业技能的培养纳入教学中,更要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优秀的传统精神时刻影响着中华儿女。区域性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继承有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重点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精髓。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总体体现,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反映。高职院校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特色,本文就地域性商文化如何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一探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中,文化育人是关键,高校作为优秀文化的引领者,理应充分挖掘文化育人资源,以文化育人为抓手,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价值体系的呈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指的是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備和展示,如校园雕塑、壁画、园林或者实验室等,它们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民族意识有熏陶作用。学校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人生观、乐观的人生态度。制度文化则提供保证,是大学理念体制化的外显,是学校之规,它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校传统等,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保障机制,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一所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着校园人的行为,具体体现在良好的学风、教风上。完善、健全制度建设,继续执行和实施好学校制度,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包括学校人的道德行为、精神风貌、心理体现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在学风、教风、校风乃至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所体现,隐形而又无处不在,它构成大学系统的内质成为核心,是学校之魂。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健康和谐、积极进取、团结创新的育人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人准则,有效激发全体师生的集体意识和爱国精神。高职院校要注重以人为本,积极主动营造体现人文精神的良好学习、生活氛围,从日常工作人手,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国家培育和输出综合性优秀人才。

二、江南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由于地处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因素,江南地区长久以来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长三角地区作为江南地区的代表,是江南地区乃至全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由于经济的发展与勃兴,江南的经济意识较早形成,商业历史悠久,商文化也起源较早。如今,江南地区的经济贸易地位依然十分重要,这与优秀的江南传统商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江南传统文化是我国商文化中最典型、最丰富的地域文化代表之一,体现着“尚德向善、务本务实、善抓机遇、敢于创新、尊重人才、注重育人”等精神,这些精神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南地区兴盛的工商业、领先的经济科技和教育,无不体现着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江南地域以“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模式为核心的吴文化,无处不体现着“商文化”的特征,江南商人更体现出儒商气质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对地方经济社会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提供着重要的精神支撑。

(一)崇德向善、儒商文化

江南地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江南商人也被称为“儒商”,儒商是以传统文化理念为指导的、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有一定文化领悟的经商人士;是把“儒”和“商”融为一体的“商”,即把“商”的职业和“儒”的道德品质融合起来。与一般商人的不同,儒商重视商业道德,重义轻利。儒商文化是指在商业实践中,把诚实守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义、礼、智、信”等儒家的道德准则作为商德,做人经商并重,以做人的追求来经商、在从商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做人的准则。春秋战国之范蠡、子贡等人均为儒商代表者,亦儒亦商为尚。

不论是吴文化还是儒商文化,都蕴含着江南文化的崇德向善、厚德载物的精神。江南地区儒文化由来已久,古有泰伯三让王位、孔子赞誉“至德名邦”,后有范蠡“商圣”以德从商,再有东林办学讲义,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直至近现代荣氏家族商业兴国。儒文化精神处处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经商。在经营过程中,奉行诚信为本,表现为诚实经营、信守承诺、童叟无欺。因而儒商文化精髓包括恪守信用、诚实不欺,以义取财、仗义疏财等商业道德,是把诚、信、义等伦理道德原则贯彻到从商经营之中去。

(二)重文崇学、务实办学

江南是一个文化荟萃的地方,有着深厚的习文重儒的文化氛围,江南自古人才辈出,武有项羽、周勃父子、李纲、李文忠等,文有唐伯虎、顾炎武、东林才子等。唐代以来,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了638位状元,据不完全统计,仅苏州地区就有60名,占全国的9.4%。到了现代,江南地区更是成为了院士摇篮,1955-2009年获选的两院院士江苏籍的名列各省市之首,上海籍的居第二,浙江籍位居第三。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不少的儒商,出自书香门第的他们,重文崇学、务实办学。以无锡为例,许多无锡商人在发家后,都投资兴办了一批实业学校。如裕昌丝厂的周舜卿在无锡创立“商业半日学校”,华子唯等创立鹅湖女校。1919年荣德生建立公益工商中学,并设有工科和商科两个商业专业。此外,无锡实业家还建立了专门供学员学习的基地。由此可见,江南地区重文崇学、务实办学的传统由来已久,江南地区的企业家注重人才的培养,有着先进的人才理念。

(三)善抓机遇、创新进取

从中国经济发展史来看,每当经济转型时,长三角地区的商人总是能够率先抓住机遇,趁势而为。在魏晋南北朝全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之始,长三角地区的商人就抓住机遇,拓垦农地、栽种水稻、养殖桑蚕并大力推广丝织业和商业贸易;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长江三角地区与海内外的联系更加密切,杭州、苏州和扬州等随之成为经济发展主干线;从唐代的“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到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江南最终成为全国经济的翘楚。

以锡商为例,“洋务运动”中杨宗瀚兄弟创办的第一家名叫业勤纱厂的现代工厂诞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华北,北方发生粮荒,江南的粮食大批北运,荣氏兄弟创办面粉厂,夺回被洋商抢占的面粉市场。190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是无锡继业勤纱厂后开办的第二家近代工厂。1907年,荣氏兄弟又集资27万元,在无锡创办了振新纱厂。两年后,永泰丝厂生产的“金双鹿”牌优质丝已在国内获得众多奖项,成为国产著名品牌丝。“文革”大潮尚未褪去,无锡企业家已敏锐地感觉到经济的重要,敏锐的商业眼光,良好的合作氛围,使逐渐自信起来的锡商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在实业报国的理想和灵活务实的工商理念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过程中,无锡的民族工商业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象。无锡实业家的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根寻底都与江南文化的优秀传统密不可分。

三、在商科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地域商文化的实践路径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路径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置身于校园之中,创建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特别是营造一个学习商文化的氛围,有利于在无形之中提升大学生的品质品格。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中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校园的硬件设备,是硬件环境,另一方面更指的是精神环境,是老师和学生置身于校园之中的精神品质。校园硬件环境与精神环境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文化代表人物制作成雕像,名人警句制作成挂画放置在教室、宿舍走廊之中,建筑、景观的布置也体现出商文化特色,乃至校园里小路的命名都可以体现商文化传统。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熏陶滋养着大学生们的心灵,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促使校园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个保障机制就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的规章制度、礼仪、校园文化传统都是校园制度文化的体现,它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首先,要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江南商文化元素,加强完善制度建设。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商文化的渗透不足,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把商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上加以纠正和完善。制度的内化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意识,通过课程的改革,科学制定商文化素养教育的规章制度,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在专业课中明确增加素养教育模块,保障从第一课堂引入商文化课程体系。其次,要完善素养教育体系。将思想道德素养、职业发展素养、人文素养等多个素养方面的模块加入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将文化素养教育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第三课堂之中,丰富活动形式,并配备组织机构和队伍,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示范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制度的推行,激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自觉规范自身思想和行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做到知行合一。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径

校园精神文化是教育育人的重要载体,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助力,是价值观、心理观、生活观等意识形态,集中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展示于校园生活各个角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升华。学校通过设计具有商文化特色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最终使大家认同商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育人的内化力。高职院校应利用本地区的商文化优势,将地方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让学生真正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

作者简介:崔伶玲(1982-),女,汉族,宁夏固原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儒商江南校园文化
海门籍儒商陆诚:在逐梦路上永远前行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者儒商吴炳新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