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韩国企业文化

2020-09-02吕娜李海涛

西部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文化交流

吕娜 李海涛

摘要:通过对2019年韩国排名前50家的企业进行调研发现,韩国现代企业文化具有最为重要的四个儒学特征,即以人为本、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事业报国。韩国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就是要重视兼容并蓄,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回归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儒家文化;韩国企业文化;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1-0136-03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极大地影响着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模式。韩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不仅成为韩国社会的普遍价值观,而且对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商业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韩国还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落后农业国,但却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经济腾飞,这与韩国大企业的迅速成长是密不可分的。韩国成均馆大学安炳周教授指出:“儒家思想对防止现代化发展中产生的私欲、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和社会思想的堕落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儒家文化倡导自我牺牲精神和忘我精神是受到普遍尊重和赞扬的良风美德,这些传统思想正是西方所没有的。”韩国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得益于韩国独特的企业文化,我们对2019年韩国排名前50名的企业文化进行了调研,力图通过分析这些企业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特征,从而增进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为中韩两国企业间进行交流提供借鉴。

一、韩国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

韩国的企业文化是在韩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韩国在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与朝鲜战争后,除农业与矿业外,其他产业都很落后,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60年代,朴正熙上台执政后,确立了“经济发展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工作重心转到大力发展经济上,韩国企业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这一时期韩国企业在政府的指引下主要生产轻工产品,实现了轻纺工业的进口替代,并逐渐向外向型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解决国内资金不足的难题,制定了奖励出口的相关经济政策,资本的引进和海外贸易异常活跃。值得注意的是,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关注日本企业经营模式,并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韩国企业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但1987年开始的韩国民主化运动给劳资关系与员工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变化。为了解决劳资冲突,保障企业稳定发展,企业界和学术界开始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大宇集团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1989年2月,大宇集团设立了企业文化部,目的是指导企业精神文化运动,引导员工的文化需求。随后,各大企业纷纷效仿,设立了企业文化部,通过发行内部刊物、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制定各种福利政策等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后,韩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成熟性消费社会的需求,韩国企业推进产品的高附加值与知识密集化。企业文化成为韩国企业重要的经营管理策略,不仅調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增进了企业内部凝聚力。

二、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亚文化,深受企业所属国家及所属文化圈的民族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影响。韩国哲学会前会长金泰吉指出:“现在的韩国文化具有两个属性:一是传统的思考、行为特性;二是从西欧和日本引入的相对较新的舶来思想所形成的特性。”

中国的儒家文化从西汉时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在统一新罗时期得到广泛传播。高丽王朝中后期,程朱理学传人韩国,儒教在韩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李氏朝鲜建立后,实行尊儒抑佛政策,儒学成为其正统思想。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在韩国仍占主导地位,其思想价值观已经深深根植于韩国人的心中。

1910年,朝鲜半岛开始沦为日本殖民地,文化上受控于日本。日本强迫韩国接受现代思想,主观上将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武士道精神相结合的儒家文化投射到韩国社会,客观上缩短了韩国的现代化进程。虽然日本的民族同化政策最终宣告失败,但日本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对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日本企业的工会行业制度、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等企业管理模式至今仍影响着韩国。

韩国光复后,在政府的介入下获得美国大量的政治和经济援助。很多在美国受训的将领退役后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因而潜移默化地将美国的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到韩国企业当中,大多数韩国公司都采取军队式组织形式,强调责任与高度服从。

由此可见,韩国企业文化既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时又吸收并兼容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论,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了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韩国企业文化的儒学特征

当代新儒学大师杜维明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韩国在保持儒学传统方面做得如此好的重要原因,就是韩国在政界和企业界也推崇儒家文化。企业文化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管理方式等。韩国学者李学锺(1990)对年销售额超过150亿韩元的75家企业的社训进行了调查,按照十种价值观因素对这些企业的社训进行了分类,其重要程度的先后顺序是:创意与创造、仁和与团结,诚实与勤勉,事业报国与奉献、正直守信、品质与技术、责任、进取与实践、合理与科学性。本文对2019年韩国排名前50名的企业的社训及价值观进行了调研,排在前几位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及企业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诚信公正、奉献报国、合作共享。如三星集团的“事业报国、人才第一、合理追求”,LG的“为顾客创造价值、以人为本”,韩华的“挑战、奉献、正道”等等。由此可见,儒家文化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对韩国企业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当代韩国企业文化中的儒学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一)以人为本,和谐共处

儒家认为“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于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价值,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很自然将人的价值注入到企业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就企业而言,“人”不仅指企业员工,也包括客户、供应商、竞争伙伴等在内。韩国很多企业的社训或经营理念当中都包含了这一思想,如三星的“人才第一”,浦项的“顾客至上”,CJ的“培养一流人才”等等。LG为我们所熟知,很大功劳源于其品牌标识,大写字母L和G呈现在圆圈中所组成的笑脸图形,体现出企业把“人性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象征着企业追求客户最高满意度的决心。“以人为本”并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体现在韩国企业具体的经营实践中,比如为了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浦项集团制定了很多制度,“直接邮寄制度”便是其中之一。企业所有员工都可以将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者建议直接邮寄给总经理本人。管理人员也会定期与员工交流意见,从而形成了畅通无阻的上下沟通信息网络,充分地将企业发展与人的价值实现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内部团结和凝聚力。

21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韩国每年都会投入巨资来发展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储备大量高素质人才,韩国也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崇尚教育的国家。这与儒家文化中的“尚贤重教”传统有关。韩国大部分企业都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比如SK人力管理哲学的核心是:“以人为企业经营的主体,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如何对一个人的能力进行开发与利用。”其前任会长崔钟贤指出:“企业之根本在于人才”。韩国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研修院或利用产业教育机构来培养人才,像三星这样的大企业每年都要投入6000多万美元经费用于培养人才,这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

(二)自强不息,勇争第一

儒家经典《易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这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对韩国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韩国大企业的创始人大都在战争的废墟上以惊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了缺乏原料、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等各种困难,创造出经济奇迹。比如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于1938年成立了“三星商会”,主要业务是向中国东北地区出口果蔬和干鱼等,不久又建立了面粉加工厂。但是在朝鲜战争时期,三星失去了所有的资产,李秉喆并未因此一蹶不振,战争一结束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开始了企业业务的转型。1953年,李秉喆通过建立糖厂和毛纺厂,使公司进入工业生产领域,后来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世界闻名的三星集团。除了三星,现代集团的郑周永、LG集团的具滋景、浦项集团的朴泰俊、大宇的金宇中等大集团创始人身上也都体现了这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开拓奋斗精神。

韩国经历了36年的日本殖民统治,艰辛的历史造就了韩国人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在各方面赶超日本,同时也想向世人证明:韩民族不比其他民族差,别人能做到,韩民族一样做得到,所以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能行”“我可以”。这种精神也体现在韩国企业文化当中,即“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开拓进取精神。韩国许多企业的社训或经营理念中都体现出“第一主义”原则,比如三星集团的“人才第一”,LG的“一等LG”,CJ的“首创、最佳、与众不同”,浦项的“三最三无”(“三最”是最佳的生产效率、最高的质量、最低的成本;“三无”是无残次品、无事故、无浪费)等等。这些大企业集团引领其他企业一起在各领域进行新技术开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诚信守信,正道经营

“诚”与“信”是儒家文化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道德条目。《中庸》中提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孔子把“信”作为立人之本,认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一伦理观念也深入到韩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并进一步融入到韩国企业文化当中。韩国企业在经营时非常注重诚信,这在韩国企业社训和价值观中也有具体体现,如起亚的“诚信”,韩进的“诚意和实践”,斗山的“正直与公开”。三星集团在商业原则中提到要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遵守国家和地区的所有规定,尊重市场竞争秩序,公平竞争。不会通过违法贸易道德的非法手段取得不公平的利润。”再如韩华集团自1952年建立以来,一直恪守着“讲信誉,行道义”的韩华精神,从而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78家办事处和分公司的韩国十大集团之一。韩华集团希望自己的员工无论何时何地都铭记“诚实公正”的精神,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家庭,都要尽职尽责。倡导韩华人在进行企业活动时要并本着“诚实公正”行动原则:不被眼下的利益所动摇,按照原则正直行事,公私分明,根据能力与成绩,公正对待每个人。作为韩华下属部门之一的大韩生命保险,连续2年获得韩国最高级别的信用评价等级AAA,正在稳步迈向韩国最受信赖的超一流金融公司。

(四)事业报国,奉献社会

韩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举世闻名,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韩国曾向美国伸出求援之手,但被美国毅然拒绝。陷于孤立无援境地的韩国普通老百姓纷纷向国家捐献自己的黄金和白银,帮助国家最终度过了难关。许多韩国企业家受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具有明确的国家意识和使命感,将“事业报国”为己任,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回馈社会。三星集团的社训是“事业报国,人才第一、合理追求”,其创始人李秉喆一直都强调三星要“事业报国”,要为国家、为国民、为人类提供服务。他在《胡岩自传》中写道“国家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全球企业公民,三星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且一直以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方式创造社会价值。自2010年至2019年,中国三星每年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开展视觉、听觉等全方位助残行动。除了三星外,韩国其他企业集团也注重社会慈善事业。LG电子在巴基斯坦、摩洛哥、埃及和肯尼亚为患有遗传性唇腭裂的儿童提供手术经费,还在哈萨克斯坦為白血病患者提供资助。此外,公司不断为贫困儿童捐赠二手电脑,帮助他们赶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在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后,韩国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1日,中国三星、现代汽车、SK中国、韩美药品、LG集团、浦项、斗山集团、韩亚航空15家韩企捐款捐物总额达8926万元,其中现金6350万元、物资折价2576万元。除了经济方面给予本国或他国援助,韩国企业还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比如三星将生态管理付诸实践,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了许多努力。三星制定了2020年绿色管理计划,即制造对环境影响小的产品,目的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再比如韩进集团从2004年开始在蒙古建造“大韩航空林”,开展公益植树活动,为地球村的绿化事业贡献力量。

四、韩国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中国和韩国同属于亚洲文化圈,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事实证明,儒家文化精髓促进了韩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韩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第一,注重兼容并蓄。韩国在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的同时,能够综合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正是这种复合型文化促进了韩国企业的崛起。我们要学习这种兼容并蓄的精神,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大同观。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企业要想在商业活动中与全球共通共荣,就要以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为前提,虚心学习别国先进文化,为我所用。

第二,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当前国际间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企业虽然也践行“以人为本”,重视人才,但总体上来说,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还远远不够,导致了一些人才外流现象。因此,学习韩国企业文化,我们要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尊重并关心员工的价值取向,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定期开展培训,实施奖励机制,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第三,要回归传统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远远超越国界,成为东方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文化。目前韩国保存着众多的儒家传统,把孔子尊为万师之表,每年成均馆大学都会举行祭祀孔子的“释奠大祭”。儒家文化发源于我国,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当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大使”。

五、结论

21世纪将成为文化竞争的时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韩两国虽然社会制度和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但都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19年韩国排名前50家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提炼出韩国现代企业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四个儒学特征,即以人为本、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事业报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韩国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兼容并蓄,吸收并学习他国先进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加强对人才的重视,真正践行“以人为本”;最后要回归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并加大力度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作者簡介:吕娜(1982-),女,汉族,吉林梅河口人,博士研究生,单位为青岛滨海学院,研究方向为中韩语言文化比较。

李海涛(1983-),男,汉族,山东安丘人,现任高丽制钢(青岛)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一)
栖霞山与中外文化交流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