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0-09-02陈昌锦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急诊循证护理并发症

陈昌锦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诊多发伤患者142例,应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患者抢救结局、并发症情况、波特五力模型(Porter)评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脱险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ort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诊 多发伤 结局 并发症 满意程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20.18.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18-00-03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CHEN Changji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18): -9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emergency multiple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142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7 to Nov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the digital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followed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nursing effects, patient rescue outcomes, complications, Porter scores, and satisfaction. Result: The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ate of people who were out of danger in the study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eath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mplications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orter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s significant and it is worth applying.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Emergency Multiple injuries Outcome Complications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Yancheng No.1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224000, China

多發伤主要是指机体在单一致伤情况下同时或者是相继发生≥2个器官创伤或者是解剖位置,且其中至少有一处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多处伤情会相互掩盖,相互作用[1]。临床上常见的多发伤引发原因主要有撞击、爆炸、挤压、车祸,这些原因会使患者的多部位、多脏器受到损伤。发生严重多发伤后患者的症状主要为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病情较为复杂,并发症比较多,致死率较高,应激反应明显等[2]。有关报道显示,损伤严重程度>16分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致死率>50%[3]。因此,及时、全面地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做好院前、院内抢救工作,根据医嘱做好护理工作是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致死率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使用循证护理,效果值得肯定,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诊多发伤患者142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诊严重多发伤相关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2)均在同一个因素下受到打击;(3)同时或者是相继发生≥2个严重的器官创伤或者是组织创伤。排除标准:(1)受伤原因不知或者是模糊;(2)精神、意识障碍;(3)癌症等重大恶性疾病;(4)哺乳或者是正处于怀孕的女性;(5)肝肾功能严重异常;(6)存在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应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40~69岁,平均(60.6±1.1)岁;受伤到就诊的时间15 min~42 h,平均(13.1±0.4)h;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0~42分,平均(27.7±1.1)分;挤压伤患者7例、打击伤患者13例、高空坠落伤患者7例、交通事故伤患者32例、其他12例;脊柱四肢损伤患者21例、颈部损伤患者6例、骨盆损伤患者7例、腹部损伤患者36例、胸部损伤患者59例、颅脑损伤患者64例;2个部位受到损伤的患者37例、>2个部位受到损伤的患者34例。研究组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41~69岁,平均(60.5±1.2)岁;受伤到就诊的时间16 min~43 h,平均(13.2±0.5)h;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在21~42分,平均(27.5±1.2)分;其中挤压伤患者8例、打击伤患者14例、高空坠落伤患者6例、交通事故伤患者33例、其他10例;其中脊柱四肢损伤患者22例、颈部损伤患者7例、骨盆损伤患者6例、腹部损伤患者37例、胸部损伤患者58例、颅脑损伤患者63例;2个部位受到损伤的患者38例、>2个部位受到损伤的患者33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得到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急救,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血流动力学、瞳孔变化进行稳定,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为术后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稳定后帮助患者对各关节进行活动,指導患者咳嗽、吹气球,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多喝水,多食用瓜果蔬菜,对患者的下肢情况进行观察。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进行循证护理,通过文献查找、检索等方式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对护理要素、进展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观察结果分享护理体会,最后对资料进行整合,对患者围术期有价值的护理问题进行判断,根据结果进行护理。具体为(1)疼痛:局部疼痛是由于肋骨骨折引发的,且会随着患者的身体转动、深呼吸、咳嗽而加重,有时候患者可以自己感觉到或者是听到骨摩擦感。骨折会使神经受到损伤,加剧疼痛感,体位会受到限制。循证支持:根据以上问题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疼痛感为5分,护理人员要进行相关止痛,并通知医生;当疼痛感为6分,护理人员要及时使用止痛药物,并通知医生。护理:对患者进行安慰,选择舒适体位,转移注意力,做好心理疏导;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慎重使用止痛药物,同时做好药物反应观察。(2)肺部感染:由于患者发生多部位损伤需要长期卧床,由于疼痛患者的咳嗽排痰能力明显下降,术中缺口等又会导致刺激的发生,患者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循证支持:根据检索及时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彻底吸痰、定时叩背、翻身可以有效使呼吸道保持顺畅,不断加强肺部感染预防。护理:对病房加强管理,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对洗手制度规范。鼓励患者勤翻身,及时将痰液排出,护理人员要对痰液的性质等进行观察,如果湿化过度,痰液会稀薄,如果不足,痰液会比较黏稠。每天湿化不仅要使痰液变得稀薄而容易咳出,而且同时不能湿化过度,否则会引发肺部啰音。另外,要对湿化瓶、雾化器、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多喝水。(3)压力性损伤:患者由于多处受到损伤,疼痛感等原因,都不愿下床活动,这会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循证支持:检索发现潮湿、摩擦力、剪切力、压力等是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营养不良、糖尿病也会引发压力性损伤。护理:使患者的床单、被罩保持干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加强营养。另外,做好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4)便秘: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排便、活动受到限制,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均会引发便秘。循证支持:排便存在困难的患者可以适当地使用开塞露,如果病情稳定可以进行灌肠通便。护理:为患者选择仰卧位,将腹部尽量放松,对腹部进行按摩,幅度由小到大,这样会促进肠道的蠕动。1次/d,10~15 min/次。指导患者进行收腹鼓腹运动,在平卧位下让患者深吸气将腹部鼓起,呼气时将腹部收缩,反复做10 min。同时可以让患者搭配提肛运动,在坐位或者是平卧位下进行收缩肛门运动,以便提高提肛肌收缩力。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合理的饮食,让家属、患者均积极配合。多让患者食用高纤维素、脂肪的食物,多喝水,这样更有利于预防便秘。(5)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长期输液、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循证支持: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主要有长时间卧床、血液高凝、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等。护理:对患者的静脉注意保护,对长时间静脉注药或者是输液的患者,要尽量减少针的留置时间,但是尽量不要>3 d;尽量减少下肢静脉穿刺,以便减少静脉壁损伤,尽量减少在同一支静脉、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使用高渗液体或者是刺激性强的药物时更要注意。指导家属对患者定时进行被动肢体活动,经常用热水泡脚,对下肢进行拍打、按摩,以便促进血液的循环流动;鼓励患者多喝水,创伤后减少止血药物的使用。如果患者的肢体肿胀较大则要根据医嘱使用合理的药物,并对血运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显效:急救护理后患者完全脱险,生命体征平稳,短时间内没有复发;有效:急救护理后患者基本脱险,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短时间内没有复发;无效:急救护理后患者没有脱险,生命体征没有平稳,症状加重或者是死亡[4]。有效性=(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结局、深静脉血栓、疼痛、感染、便秘、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3)应用波特五力模型(Porter)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Porter评分情况,对患者的胴静脉、远端股浅静脉、近端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外静脉进行评估,0分:完全畅通;1分:部分畅通;2分:完全堵塞[5]。(4)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满意(>80%)、基本满意(70%~80%)、不满意(<70%)。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效果对比

研究组有效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结局、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脱险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Porter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Port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研究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多发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高处坠落、爆炸、车祸所引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复杂,致死率较高,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有效地护理非常重要[6-7]。

循证护理又叫作实证护理,是一种经过大量的研究而得到的新型护理方式,该护理方法将科研理论作为了基础,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8-9]。多发伤患者护理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与评估非常重要,同时搭配紧密的配合抢救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研究显示,研究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在多发伤患者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条件上使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

多发伤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家属、患者均比较恐惧、激动,而此时对患者、家属及时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另外,医务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可以显著稳定患者、家属情绪,提高护患关系[10-11]。在多发伤治疗中,给予有效地护理非常关键,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脱险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2]。研究显示,研究组脱险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在多发伤患者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条件上使用循证护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这是由于循证护理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会对患者的感受有所顾及,会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调动,提高患者配合度[13]。另外,患者病情严重,应激反应较大,急诊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进行了解,通过交流会使患者的心态逐渐平稳[14-15]。最终有利于提高患者自信心,护理配合度。

研究显示,研究组Port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在多发伤患者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条件上使用循证护理,患者的Porter评分越低,满意程度更高。这是由于循证护理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在常规的条件上进行循证护理,更体现了循证护理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曲强,魏晓东,侯景文,等.血栓弹力图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5):623-628.

[2]尤建权,戴佳文,校爱芳,等.一体化结合损伤控制模式救治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8):929-930.

[3] Alamri Y.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plenic Injuries:The Role of Multi-Organ Failure[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17,42(3):1-2.

[4]孙燕,游向东,黄品同,等.急诊应用超声FAST方案评估腹腔及心包多发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5):499-501.

[5]王翔,杨帆,解杰,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7):647-652.

[6] Shen T C,Chang P Y,Lin C L,et al.Risk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2017,88(8):1-17.

[7]周敏杰,孙建,李梅芳,等.多发伤患者血白介素-1β与伤情及并发症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3):323-327.

[8]徐永松,王润泽,朱梦梦,等.动态扩展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技术在多发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中華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1):61-66.

[9] Mcloughlin E,Stanhope B,Johnson K.The answer is not always in black and white:A frequently missed diagnosis in a child presenting with elbow pain[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17,34(8):524-525.

[10]周敏杰,孙建,李梅芳,等.多发伤患者创伤早期血清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关系[J].上海医学,2017,67(10):618-623.

[11]唐伦先,刘中民,孙贵新,等.基于损伤控制策略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8):962-965.

[12] Naylor J F,April M D,Roper J L,et al.Emergency department imaging of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during combat operation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J].Pediatric Radiology,2018,48(5):1-6.

[13]薛冰.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在严重复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3):339-340.

[14]刘涵,陈翔宇,黄崧,等.乌司他丁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炎症及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17):1666-1671.

[15] Memon S K,Sarkar N I,Al-Anbuky A.Multiple preemptive EDCA for emergency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distributed WLANs[J].Wireless Networks,2017,23(5):1523-1534.

(收稿日期:2020-02-18) (本文编辑:张亮亮)

猜你喜欢

急诊循证护理并发症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