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探微

2020-09-02王莉

艺术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作理念创作风格

王莉

摘 要:中国绘画作为中国艺术群体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绘画美学观念、创作风格和技法。道家精神作为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对中国绘画有着本源性的意义。本文主要是通过老子观点中的“有无论”、“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来具体阐述道家精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表现。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 绘画创作技法 创作风格 创作理念

先秦时期,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直到秦朝,儒家、道家等一系列主流思想开始统一全国,绘画艺术也随之深受其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识形态和特点受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的哲学学说的影响最为深刻,很多传统绘画的原则和美学理论都有老子思想的印记,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一、有无论——“留白”的绘画创作技巧

老子曰: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认为天地间充满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一片虚空,犹如一个大风箱,其内部空空无物,而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一旦运动起来,就会生生不息,永不枯竭。正是有了这种虚空,才给了万事万物成长的空间,天地之气才能正常升降,天地之间才能顺畅交通。老子又曰: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万事万物都是既有“实”也有“虚”,有时候无形的东西也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易被人察觉罢了。因此天地万物都产生“有”,“有”生于“无”。?譹?訛在大自然中,“实”为“虚”的载体,“虚”为“实”本质,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天地万物才能运转和流动。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运用之中有一个重要的形式技法——“留白”。所谓“留白”,不仅是中国传统诗学和中国传统美学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且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是个极其重要的绘画创作技法,它是指绘画创作中一种表现虚实的方式,创作者想要在视觉上营造层次感和空间感,就需要在作品的适当位置留出空白,用以增加作品的意外之韵和意外之境,丰富绘画本身原有的意义。而这与老子的“有无论”不谋而合,“无”便是指代画面中的“空白”之处,老子认为“无”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来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除此,老子也认为“有”和“无”是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这一“有”和“无”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留白”成了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中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直接关系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技法、形式语言表达以及某些物象的表现方法。通过“留白”,可以拓展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和层次感,丰富观者的想象空间,将绘画中的“实”和具有想象再创造的“虛”相结合,营造出绘画作品的意境和气韵,从而产生一种“景外之景”、“象外之景”。其次,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的艺术创作手法,与老子“知白守黑”的辩证观也有莫大的关联,“白”显“黑”,“黑”显“白”,黑白相生,也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谓的“计白当黑”。最后,中国传统绘画“留白”的绘画创作技法与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观点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运用都是旨在营造意境、表达主题构思,?譺?訛留白中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也正是因为它所包含的可能性,才将传统绘画灵动飘渺的意蕴和回味无穷的诗意推到极致,得自然之趣。因而中国绘画的画家的用心和画中妙处所在往往是在无笔墨处。画面中无墨的空白处处理得恰当,才更能唤起观者的想象力让观者参与进来,进行画作的互动,这才是一副绘画作品的真正的成功之处。马元的《独钓寒江图》的精彩之处就得益于“留白”这一绘画形式语言。整个画幅只有中心的一叶扁舟和一位老者,其他部分都是空白,将虚景和实景进行完美的搭配,虽然整幅作品没有华丽的色调与复杂的勾勒线条,却给观者呈现了无限空旷的寒景。

二、“道法自然”——平淡、朴素的绘画创作风格

老子提出 ,任何道都源于自然 ,大自然是创造万物的最高形式 ,也是缔造万物的最高境界。 “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认为“道”是一种亘古就有的东西,他摸不着,看不见,却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所谓“自然”,佛家称它为“法尔如是”,也就是宇宙之本源,道之性本自然。?譻?訛“道”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回归本性。“法”便是学习、效仿、法则的意思。大道运化天地万物,无不是遵循自然法则之规则和自然本源之功。“道法自然”作为哲学美学范畴,是指客观自然世界和社会现实生活应用于艺术领域的表现。老子提出的这一哲学美学定义意义深远,不仅为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中国传统诗学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传统绘画观念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确定一个较高的绘画标准。历朝历代很多画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一思想。“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得之自然”、“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等都是古代画家提倡的绘画理念。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最高的创作境界便是追求绘画于自然,从自然中取材,用自然的手法和笔墨,创作出自然的感觉。一幅绘画作品,如果脱离了自然,带有很明显的人工的痕迹,则无法保证作品的档次感,只有抹去人为的痕迹,才算得上一部较为成功的作品。

老子还提出了“淡”、“素”等概念,来具体阐释“道”的自然形态。其中老子所讲的“淡”,是一种淡雅恬淡的风格,代表了一种承自然之趣、天然去雕饰之美。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意思是不管在装饰还是行为处事上,以淡雅恬静脱俗为宜,在深层次意义上,要求我们“淡”,不要把事情看得太重,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勝不骄、败不馁,才能淡泊名利、修身养性,获得更高的修行。因此,“淡”并不代表无味,相反他是一种特殊的味道,代表了一种淡雅、恬淡朴素之味。老子这中“淡”“素”的哲学概念,反映到传统绘画中就形成了一种“平淡、朴素”的绘画创作风格。可以说老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艺术“不贵五彩,以素为美”的色相趣味。?譼?訛

中国传统绘画中对“淡”的运用与发扬主要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小农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小农经济衍生出来的“自然”、“朴素”、“平淡”等一系列哲学思想自然而然也影响到绘画的创作。另外东汉末年,连年的战乱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昔日以儒家思想“忠”、“孝”、“礼”、“义”为标准的察举制和征辟制的选官制度已土崩瓦解,各方诸侯军阀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采用摒弃道德、名义的用人政策,严重污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生态,致使一大批有志之士和闲情雅客归隐山林,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因此他们的艺术作品也会呈现一种尚“淡”的风格。陆探微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画中的几位隐士在树林里或把酒言欢、或坦胸露乳、或坐或卧。

三、“对立统一”思想——“中和”的绘画创作理念

老子也强调“和”。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大体意思是讲道是独一无二的,包含阴阳二气,二气相交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万物而生,阴阳就是所谓的矛盾,矛盾双方对立且统一,因而能够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在这里,我们将从着色、线条方面着重分析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对立统一”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体现。

首先,中国画在着色方面,讲究追求画面整体色彩的搭配,要求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古代画家早就认识到:“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合,和则神气生动,否则行迹宛然,画无生气。”每一幅绘画作品中总会有一个主色调,有的色调庄重肃穆,有的色调活泼明朗,关键在于色彩的用法。敦煌壁画多采用黑色或土红色,并且经千百年的氧化之后,呈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宗教的神秘庄重感,达到了色彩与题材的完美融合;青山绿水是古代文人骚客描述最多的景色之一,绘画中多用墨绿色与石青色的色彩,两种意向不同的颜色相融合,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具有强烈的色彩和谐感。其次在上色时我们要做到淡而不薄,艳而不俗,浓而不浊。追求以适当为主,反对过而不及。着色时一定要沉稳,不可着急,经过“三矾九染”式的调整,宁可着色薄淡,也不可过于浓重。因此,未染的充足的地方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再加以复染,但是如果染的颜色太重的地方却不易修改,因此,中国画在着色方面要求把握“度”,浓淡适中,颜色搭配适中,厚薄适中,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使画面呈现和谐之美感。

其次,在线条的运用方面,也体现了此特点。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刻画的人物到宋代画家创造出代表中国画线条结晶的山水画皴法,都体现了线条的流动性。其中青铜器上的绘画表现出稳重和谐的美感,在青铜器上出现较多的造型是饕餮纹、云雷纹,线条简单粗细均匀,却庄严肃穆显得威武平实,使整个画面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气氛;皴法是山水画的一种表现手法,主要刻画对象为山石、草木表皮以及山峰丘陵。国画中所画之山石,为了显示山石上的阴阳面和纹理,勾出轮廓后,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就叫做皴。据统计,皴法有二三十种,并且大部门的皴法的名称都是从自然中来,像钉头、雨点等,正表明了自然与绘画技法的联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为与造化的和谐存在。

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他独特的驾驭线条的能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传统绘画中的线条美。《八十七神仙卷》中,每个人物都姿态轻盈,飘飘欲仙,列队前行,都是由遒劲而有活力的线条表现出来的,丰富的线条完美组合体现了和谐之美,也表现了画家自身丰富的精神境界与艺术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结语

中国绘画史,是一部时代发展史,也是哲学思想演变史。从“有无论”到“对立统一”再到“道法自然”的老子思想,从“虚实结合”到“中和至美”再到“平淡朴素”的绘画风格,中国绘画艺术思想与传统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处处散发着古典哲学的光辉,尤其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给传统绘画的发展指明方向、开辟空间。

注释:

闫萍.论老子“大象无形”的绘画美学思想[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2).

高佳.从美学的角度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J].西安工業大学学报,2009(2).

黄保健.用绘画的眼光品察“道法自然”[J].宿州学院学报.2010(1).

刘昌奇,程玉悦.老子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存在形态之影响[J].文化艺术研究,2015(11).

王佩琳.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表现[D].河南大学,2011(5).

参考文献:

[1]闫萍.论老子“大象无形”的绘画美学思想[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2).

[2]高佳.《从美学的角度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2).

[3]黄保健.用绘画的眼光品察“道法自然”[J].宿州学院学报,2010(1).

[4]刘昌奇; 程玉悦.老子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存在形态之影响[J].文化艺术研究,2015(11).

[5]王佩琳.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表现[D].河南大学,2011(5).

注:本文系湖南省社科青年项目,项目名称:中国现象学美学接受研究,编号:15YBA290。

猜你喜欢

创作理念创作风格
媒介融合背景下纪录片的嬗变
抽象艺术创作理念探究
张晓风散文的阅读体会
罗奇伯格的创作风格探析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我国少儿节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浅谈普契尼歌剧的音乐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