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电磁辅助式智能减震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2020-09-02

机械与电子 2020年8期
关键词:电磁铁弹簧载荷

郑 凯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0 引言

减震装置在工业设备、机械加工、车辆中应用广泛。而在特定环境中,一般弹簧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往往易受突变载荷的影响,造成了局部压缩量的不稳定变化,存在循环震荡明显、减震效果不稳定等问题[1]。因此,如何在保证减震系统原有性能的同时,提高减震系统的稳定性,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设计了一种电磁辅助式智能减震装置(以下简称智能减震装置)。通过对电磁作用力的有效控制,使减震装置快速消耗因振动产生的能量,期望能够缩短减震时间,增强减震稳定性,提高减震弹簧的使用寿与效率。

1 设计目标

该智能减震装置的设计目标如下:

a.减震效率。在减震装置进行压缩时实现能量的吸收与转化而减小振幅,提高减震系统的稳定性。

b.自适应功能。能够对振动力进行自动实时检测,驱动智能检测系统工作,提供给电磁铁适当强度的电流,产生反作用推力减小振幅。

2 总体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2.1 总体结构

电磁辅助式智能减震装置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减震装置的结构

2.2 工作原理

联轴孔固定,当振动以力的形式作用在的联轴孔时,导向杆带动永磁体进行轴向移动,进而使减震弹簧产生轴向压缩力,并以减震弹簧为传递介质施加给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在完成信号转化后,将信号传递到检测反馈系统;最后,依据反馈系统的预定算法,向电磁体输入一定比例大小和方向的励磁电流,形成磁感应强度大小与方向可控的磁场,这时电磁体与永磁体在减震装置内相互作用,进而消耗剩余振动能,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3 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分析

3.1 减震弹簧的设计与分析

3.1.1 减震弹簧的选取

目前,减震弹簧有变节距与等节距弹簧,其中变节距弹簧虽然具有较好的减震稳定性,但变节距弹簧在过渡圈附近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而容易造成断裂,而等节距弹簧有利于对吸收振动力的定量分析,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控性。本文依据文献[2],选取了材料为碳素弹簧钢的等节距弹簧。其选取的等节距弹簧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等节距弹簧参数

3.1.2 减震弹簧的设计分析

弹簧刚度k的公式为

(1)

将表1中的等节距弹簧参数代入式(1)得k=25.89 N/mm。

弹簧预压长度L1的公式为

(2)

由表1可知,减震弹簧的预压力f=300 N,若F1=f,k=25.89 N/mm,代入式(2)得L1=11 mm。

弹簧稳定工作行程L2及工作载荷[2-3]F2分别为

(3)

(4)

根据表1的等节距弹簧参数,并已知F1=f=300 N,将参数代入式(3)和式(4)得F2=1 489.60 N,L2=57.65 mm。

弹簧极限工作行程[4]L3及极限载荷F3为:

L3=(L-n1d)-L1

(5)

F3=kL3

(6)

当减震弹簧被完全压缩时,处于极限载荷,参照表1中的等节距弹簧参数,已知L1=11 mm,代入式(5)、式(6)得F3=2 270.32 N,L3=86 mm。

3.1.3 减震弹簧的工作过程分析

根据3.1.2的设计分析,减震弹簧的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

通过3.3节减震弹簧的工作过程分析,可知减震弹簧的工作载荷不得高于2 270.32 N,当工作在稳定载荷1 489.60 N时,既保证了弹簧的减震效果,同时提高了减震弹簧的使用寿命。

图2 减震弹簧的工作过程

3.2 电磁铁组的设计分析

3.2.1 电磁材料的选择

本文选取了磁导率较高、磁滞回线较窄、矫顽磁力较小的铁镍合金[5],作为电磁铁组材料,其坡莫合金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铁镍合金参数

3.2.2 电磁铁组的设计分析

a.有效作用截面的直径。由3.1可知,当电磁铁组的电磁力[6]接近稳定工作载荷时,电磁铁组相互作用消耗剩余振动能,达到减震的目的。取F磁=1 500 N,并参照表2中的参数,代入式(7)得

(7)

Ba和Bb分别为永磁体与电磁铁处于相对位置60 mm(稳定工作位置57.65 mm)两端时的磁感应强度[6-7],Ba=0.702 T,Bb=0.082 T;S为电磁铁有效作用截面积。

由式(7)可以知道,当电磁铁有效作用截面直径D磁≥30 mm时,就能够满足本设计的需求。

b.电磁铁的励磁电流分析。

由铁镍合金磁化曲线(B-H曲线)[8-9]可知,当磁感应强度B=1.2 T时,磁场强度达到饱和点H=310.21 A/m,此时激励电流I=1.6 A。

因此,为了保证电磁系统工作的持续性,电磁铁的励磁电流应不超过1.6 A。

3.3 控制系统的设计

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同时驱动电源向电磁铁输入适当强度的电流。首先为压力传感器设置阀值,当外部振动载荷大于所设阀值时,系统通过比例环节向电磁铁输入适当强度的电流,产生电磁排斥力,使压缩环节速度减缓,振幅减少。而当外部振动载荷小于所设阀值时,系统在减震弹簧作用下进行减震,压力传感器所设阀值为300 N[10]。

3.3.1 控制流程

本文以PID算法为基础,选用Micro-chip公司的具有较高响应速度的DSPIC30F2010数字信号处理器[11]为控制核心进行控制,控制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控制系统流程

3.3.2 比例系数

当减震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压力传感器将振动载荷转化为电信号,控制器按照预定算法进行处理,处理后向电磁铁输入一定大小的励磁电流,形成感应磁场与永磁体相互作用实现减震。本文采用了PID算法中的比例环节。

设振动载荷与电磁力之间的关系为

F磁=kF振

(8)

4 系统仿真与分析

本文运用AMESim软件[12],通过绘制系统草图、建立子模型、参数设置、运行仿真4个环节,建立了一般弹簧减震装置与智能减震装置的仿真模型,模拟了二种减震装置在相同振动载荷下的减震过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得到了相应的特性曲线。

4.1 系统模型的建立

绘制系统草图。分别从“Signal,Control”电子器件库;“Mechanical”机械库;选取相应的“元件”进行系统草图的绘制;建立子模型[13]。选择“首选子模型”赋予“元件”具体的物理特性。本系统所用“元件”均来自于AMESim软件的标准库;设置参数。为各个“子模型”设置参数,就是为子模型中的系数赋予具体的“值”[14];运行仿真。查看相应元件仿真结果,绘制动态曲线。

4.1.1 一般弹簧减震装置的仿真模型

a.建立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一般弹簧减震装置的仿真模型

b.设定子模型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一般弹簧减震装置的子模型参数

c.工作过程

信号源产生脉冲信号,力控元件将其转化为与信号源大小,方向同步的交变压力(模拟振动载荷)。若压力方向为正方向,质量块产生移位,减震弹簧压缩进行减震;若压力方向为负方向,质量块产生移位,使减震弹簧复原。

4.1.2 智能减震装置的仿真模型

a.建立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

b.设定子模型参数,如表4所示。

图5 智能减震装置的仿真模型表4 智能减震装置的子模型参数

名称指标参数值电磁铁默认值默认值质量块质量/kg0.5减震弹簧弹簧刚度/N/m25.89压力传感器预设阀值/N300力控元件默认值默认值信号源脉冲波频率/Hz0.01最小值/mA-500最大值/mA500比例反馈比例系数0.625

c.工作过程

信号源产生脉冲信号,力控元件将其转化为与信号源大小,方向同步的交变压力(模拟振动载荷)。若压力方向为正方向,质量块产生移位,减震弹簧压缩引起压力传感器得变化,若当前值大于预设阀值,比例反馈系统工作,向电磁铁输入一定比例大小的励磁电流,电磁铁组产生磁场力消耗剩余振动能,实现减震。若传感器当前值小于预设阀值,则执行弹簧减震。

4.2 系统仿真与分析

本文对一般弹簧减震与智能减震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

4.2.1 一般弹簧减震系统的仿真

依据4.1.1中的仿真模型,按照表3中的参数进行设置并进行仿真,得到相应的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一般弹簧减震系统的特性曲线

4.2.2 智能减震系统的仿真

依据4.1.2节中的仿真模型,按照表4中的参数进行设置并进行仿真,得到相应的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

图7 智能减震系统的特性曲线

由图6可知,一般弹簧减震系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减震效果,但与图7中的智能减震系统相比较,图7中的振动明显进一步减弱。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智能减震系统进一步吸收了外部的震动载荷,起到了较好的辅助减震效果。

4.2.3 系统分析

依据4.2.1节与4.2.2节中的运行结果,分别对二种减震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频域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

图8 一般弹簧减震系统的频域曲线

图9 智能减震系统的频域曲线

通过频域分析发现2种系统在减震开始阶段都出现了较大的振幅。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弹簧减震系统逐渐进入稳定工作状态,这时图8A处的振动虽然减弱,但依然较为明显。而这时,在相同时间与外部振动载荷的作用下,智能减震系统也进入了稳定工作状态,这时将图9B处的振动状态与图8A处相比较,振动明显进一步减弱。通过分析证明智能减震系统起到了较好的辅助减震效果。

5 结束语

本文以弹簧、电磁铁和传感器为核心,完成了电磁辅助式智能减震装置的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通过AMESim仿真分析,证明新系统能够根据外部振动的强弱,主动减弱其振动力度,使减震系统具备了较好的自适应功能,同时在连续、高强度振动下,依然能够起到较好的减震力效果。因此适用于多种减震场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电磁铁弹簧载荷
奇妙的电磁铁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联合弹簧(天津)有限公司
磁浮列车R50弯道悬浮和导向分析计算
磁悬浮小车电磁铁优化设计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箔绕与线绕电磁铁温度场仿真计算研究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