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以镇江市为例

2020-09-02孙忠英高亮何玉健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镇江文明绿色

孙忠英 高亮 何玉健

(作者单位:中共镇江市委党校)

坚持绿色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镇江市的“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提出在新的发展时期,应采取多项措施,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社会耦合系统;建立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创新技术合作机制,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治理突出环境问题,突破绿色发展瓶颈;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江提出“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积极参加国家一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加快污染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创建国家城市品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镇江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等荣誉。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镇江视察,称赞“镇江低碳工作做得不错,有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寄语“镇江很有前途”,期望镇江继续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全国做出更大贡献。2015年镇江作为中国低碳城市的代表应邀参加了联合国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气候大会。生态领先、低碳发展作为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亮相国际舞台,被称为中国低碳发展的“镇江模式”。2016年至2019年镇江连续4年举办了国际低碳大会,为推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镇江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其经验确立生态领先、绿色发展定位

近几年镇江加快转变发展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生态领先、绿色发展为指导,把生态作为镇江的“城市名片”和发展动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设美丽镇江。

编制发展规划,推进低碳发展

2012年镇江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编制了《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2020年全市建设空间控制在28%以内、生态和农业空间高于70%的国土空间管制目标。2015年打造上线全国第一朵“生态云”。推出“四碳”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202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园区、企业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做到转型、提升、整治“三管齐下”,做好 “加减乘除”法,即在新项目和新技术上做加法、在生态治理和节能减排上做减法、在企业创新和效益提升上做乘法、在安全隐患和风险防范上做除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领导责任,推动机制创新

一是加强领导责任,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四套班子共同抓”的生态保护领导管理架构。二是推动机制创新,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辖市区、乡镇(街道)作为补偿对象,实行“重点性补偿”“基础性补偿”和“激励性补偿”三种补偿方式,推动生态保护。

镇江推进绿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绿色发展认识局限,缺乏社会耦合系统

相比过去,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但还没有从系统、全面、长远的视野认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形成社会耦合系统。如有人认为提高环保门槛影响经济发展;有人认为环境保护主要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事;有的企业重效益、轻环保,违法偷排或超标排放仍有发生。

绿色产业占比偏低,产业发展质量不高

近几年镇江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但产业发展依然偏重传统工业,如建材、化工、造纸、电力等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比重近 60%,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与苏南其他城市相比,镇江传统产业多,高科技产业少;普通产业多,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少。如南京的软件信息服务业、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石墨烯、苏州的纳米等产业优势突出,品牌效应明显。

循环利用缺乏支撑,绿色发展动力不足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资金、技术、产业等相关支撑。就企业运作看,投入治污资金势必增加成本,实施技术创新又怕担风险。就园区情况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污染物合理处置需要关联产业和相关技术为重要支撑。由于技术创新有风险、循环利用缺乏相关支撑,企业实施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绿色发展约束乏力

近几年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文件,但主要是针对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进行分解、考核和约束的规定,生态文明制度还不完善。有些制度在执行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存在制度严、执行弱的现象。

对镇江以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绿色发展从理念到政策、从技术到机制、从制度到实践都要采取一系列组合拳,实现政府内部横向纵向协同增效、治理主体多方参与互动合作、政策手段集成高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社会耦合系统

镇江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形成,为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基础。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由人口、环境、科技、信息、制度等要素组成,人口是耦合的主体,环境是耦合的基础,目标是在耦合原则和协同模式、整合模式、利益模式等耦合模式指导下产生正合作效应。这种模式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镇江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改变过去单纯利用长江岸线资源、追求经济效益的狭隘观念,转变为加快实施长江生态修复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域进行休养生息,突出自然修复、涵养水源、湿地保护等生态功能。构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模式,使各方达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共识并产生乘数效应,促进港口经济、产业布局、城乡发展和长江生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建立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加快建立生态经济体系。要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做大做强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同时加快培育新型绿色产业。围绕已有主导产业部署产业链、创新产业链,把握新基建风口,聚焦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重大项目,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激发新增长点。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严格按照《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镇江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合理布局工业企业。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镇江低碳城市建设,注重“两手抓”,做好“加减法”。减法即减少碳源,主要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工业领域碳排放、减少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减少生活和消费领域的碳排放等;加法即增加碳汇,主要通过增加林地、绿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率,增加碳汇资源储备吸收碳排放。

创新技术合作机制,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创新绿色技术合作机制。鼓励园区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和信任原则,以共同投入、共担成本、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方式对绿色技术进行合作研发,搭建循环经济链对污染物进行循环利用和协同治理,以降低企业治理成本和技术创新风险。同时,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快绿色技术合作创新发展步伐,为园区、企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合理引入第三方专业治理机构。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能够有效提升治污效率,降低治污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合理引入第三方专业治理机构,规范其运作模式,重点解决企业治污难题,避免追求盈利、忽视管理、乱收费用等问题,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在全社会形成“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污染治理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治理突出环境问题,突破绿色发展瓶颈

绿色是城市的底色,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强美誉度的一张名片。以重点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破制约绿色发展的瓶颈。

打赢蓝天保卫战。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最紧迫的任务。镇江要全面排查大气污染源,实施精准治污措施,重点对企业烟粉尘、建筑扬尘和土壤尘、汽车尾气和农村污染源进行靶向治理。同时,还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测,防止区域性大气污染蔓延,提高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加强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一江一河”为重点,尽快消灭城市黑臭水体,改善水质。重视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提高城市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

探索“无废城市”建设。为推动城市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和合理处置,2019年1月国务院在全国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共有16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进入实质操作阶段。镇江要发挥生态优势,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路径,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科学谋划。在资源化利用操作层面合理设计,包括技术引进、管理规范与标准化建设以及社会监督同步推进,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完善考核制度。一是改革以GDP为主的考核制度。把生态效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生态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企业的社会征信系统。二是实行差别化考核制度。对重点保护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取消GDP考核,考核生态保护指标。三是强化主体责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加强环境监管。一是加大环境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电力、钢铁、水泥等传统企业加强监管,推进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加速转型升级。对新建企业提高环境标准,把好“三关”,即环评、能评和碳评关,从源头上把好环境入门关。二是加大环境联合执法力度。组建由多部门组成的环境联合执法队伍,开展生态环境全面排查,对整改情况实施督察,对偷排偷放等违规行为公开曝光,实施严格处罚。对于严重的环境事件依法处理,提高环境执法能力。

倡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部门要向社会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防止因公众不了解情况而发生群体性环境事件。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镇江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请文明演绎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