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电力工业概况及电力供需研究

2020-09-02林毅胡臻达张艳艳严通煜

能源与环境 2020年4期
关键词:核电厂台湾地区电厂

林毅 胡臻达 张艳艳 严通煜

(1国网福建省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12 2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3)

0 引言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岸要应通尽通,要提升经贸合作的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和行业标准的共通,同时提出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的通水、通电、通气、通桥。上述“四通”着眼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发展,通过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帮助解决经济民生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条件。

为了服务未来的两岸能源基础互联互通、共同发展,需要对两岸能源尤其是电力生产和消费进行研究分析。但由于台湾电力工业长期独立运营,电力系统和电力供需情况资料相对缺乏,本文通过多方资料收集,对台湾电力供需进行研究分析,为两岸共同发展提供参考。

1 台湾电力系统概况

台湾地区面积约3.6万km2,为世界第38大岛屿,其中7成为山地与丘陵,平原则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变化大。台湾地区目前辖8个市(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12个县,2018年底人口约2 359万人,人口密度649人/km2,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1.1 电力工业概况

依据台湾地区《电业法》,台湾电力公司(下简称“台电公司”)负责台湾岛及金门、马祖的供电义务。台电公司成立于1946年5月1日,属公用电业,经营范围涵盖发电、输电、配电与售电业务,事业主管机关为“台湾经济部”,下设“国营会”监督管理台电的各项运营。1994年之前,台湾地区所有电厂、电网和购售电业务均由台电投资和运营。1994年之后,发电侧开放引入民营电厂,民营一般电厂的电力以及热电联产机组的盈余电力仍统一由台电公司全额收购并销售。本文采用台电公司口径,对全台湾地区的电力电量进行分析。

台湾地区公用交流电网频率为60 Hz,由超高压345 kV,输电161 kV、69 kV,22~11 kV及低压配电电压等级构成。具体见图1。

2.2 用电量增长分析

根据“台湾经济部能源局”和台电公司的年度统计,2018年台湾地区(含金门、马祖等)发用电量约2 755.8亿kWh,较2017年增长2.0%,2015—2018年年均增长2.2%。按照全口径计算的2018年台湾地区人均用电量11 606 kWh。台湾电力工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在2010年后处于较慢增长阶段。1990—2018年用电量增长情况见图2。

1.3 发购电结构及用电特性

截至2018年底,台湾地区装机容量5 268万kW,其中抽水蓄能、火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为 5∶75∶9∶11,发电量比重为 1∶84∶10∶5。 具体见图 3、4。

根据台电公司的调度运行规则,扣除新能源电厂的发电后,一般先由发电成本低的机组开机,因此核电和燃煤电厂的发电利用率一般较高。根据台电公司2018年统计,台电自有火电机组、核电机组的年发电利用小时分别为6 430 h和6 141 h,其中燃气机组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6 364 h,而民营燃煤电厂的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约6 831 h,民营燃气电厂的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约4 009 h。

台湾地区用电结构中第二产业用电比重较高,是地区用电的主要构成部分,一般在60%~63%[1]。全年最大负荷与福建省相似,一般出现在气温最高的七、八月份,全日最大负荷出现在午后1时至3时之间[2]。全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一般在6 200 h以上,较福建省略高。

2 台湾电力供需发展趋势预测

2.1 供需现状

2018年台电公司供电最大负荷3 706万kW,近年来用电负荷依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台湾新增电厂建设较慢,加之第四核电厂的封停、第一核电厂的逐步退役,地区系统的备用容量率逐年下降,近三年已经下降至10%左右,低于政府核定的 15%标准[3]。

从反应运行当日充裕情况的备转容量率来看,扣除装机容量中不可靠出力,近3年台电公司电力系统最低备转容量率实绩分别为 1.64%(2016年 5月)、1.72%(2017年 8月)、2.89%(2018年5月),主要因高温炎热气侯天数多,且机组发生临时性故障(如破管、电塔倒塌),以致用电需求激增、供给能力降低;2016—2018年间备转容量率低于6%的天数,从80天突增到109天,显示电力供应较为吃紧;2018年在包括大潭#7燃气单循环、通霄新#1及大林新#1等机组完工商转下,备转容量率低于6%之天数降至29天,供电紧张情况有所缓解。台电公司历年备用容率变化见图5。

2.2 用电需求增长

2013—2018年,台电口径年最大负荷从3396万kW增长至3706万kW,年均增速1.8%。根据台湾电力公司《2017年长期电源开发方案》以及《2018年电力供需报告》,随着经济成长、气候变迁及推动产业发展的影响,未来用电需求逐年增加的趋势基本不变,但增速趋于下降[4-5]。预计2020年最大负荷预计3 792万kW,2025年将突破4 000万kW,达到4 045万kW,2016—2020年、2021—202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3%。

2.3 供需形势预测

台湾地区目前在建的主要大型电厂有大林新、林口新、通宵新、兴达新、大潭等火电厂以及第四核电厂,但在福岛核事故后,2014年4月“行政院”宣布龙门第四核电厂封存,未来投产的不确定性增加。其他规划方面,台湾地区基本遵循去核化的路径,2025年之后核电厂全部退出运行,主要电源为燃气、燃煤及可再生能源电厂。2018—2026年合计新增各类装机容量约4306万kW。电源退役方面,根据统计2015—2026年期间有包括三座核电厂及原大林、通宵、台中、兴达、协和、麦寮等电厂到期退出运行,2018—2026年退役电源机组合计约1 265万kW。

但是,由于新增装机中约58%为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实际出力率较低[6],2018—2026年全系统实际新增的净尖峰能力约为971万kW,不足装机容量的30%[7]。但退役机组全部为核电、燃气等主力机组。由于台湾地区目前电源选址和建设困难,大多规划的电厂如期投产的可能性较小,若仅考虑在建和已核准的电厂,2021年台湾地区将出现供电缺额,2026年电源提供的净尖峰能力较2019年还将下降160万kW,电力缺额增加至约570万kW。即使考虑部分规划电源的建成,则2020—2026年台湾地区电力供应形势严峻,整体电力供应缺额在200~400万kW左右。

3 结论和建议

台湾地区能源资源匮乏,电力供应依靠进口煤炭、燃气和核电等发电厂,近年来虽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随着去核化的推进,实际电力供应将出现较大缺额,供电形势日趋严峻。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要应通尽通,能源资源互通和基础设施连通是大势所趋,首先力求率先实现从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的连通。2018年8月5日,福建晋江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两岸23年来“共饮一江水”的愿景成真,两岸更大范围的互通有了实际操作可能。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清洁能源发展较快,能源和电力供应充足,与金门、马祖的电力互联,甚至远景与台湾本岛实现电力联网都有较好的基础,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两岸未来能源基础设施联通和经贸发展合作将更加广阔。

备注:本文数据采用台湾电力公司网站等公开渠道数据整理分析。

猜你喜欢

核电厂台湾地区电厂
某660MW电厂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管径选择分析
核电厂新材料使用批准制度研究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核电厂工程建设机组防异物管理与实践
秦山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研究与应用
改进型LSTM实现燃煤电厂脱硝预警及优化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传统中国礼法对台湾地区婚姻制度的影响——兼谈我国婚姻家事立法的完善
关于台湾同胞专利申请的若干规定(第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