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尔夫《海浪》中的海浪意象分析

2020-09-01李盈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

摘  要:《海浪》作为英国著名意识流大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力巅峰时期的佳作,因其新穎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优美的诗化特征备受关注。作品中作为主题意象和象征核心的海浪意蕴丰富,贯穿全文。本文主要分析海浪的象征意义,探讨伍尔夫对生活及生命所做出的哲理性思考。

关键词:《海浪》;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象

作者简介:李盈(1994-),女,汉,云南楚雄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2

《海浪》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大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力巅峰时期的作品,自1931年一出版,便因其“新颖的形式,大胆的试验”而广受批评界的关注。伍尔夫曾在自己的日记里将其描述为“以自己的风格写就的第一部作品”,《海浪》可以称得上是最能代表伍尔夫文学造诣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情节及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没有具体的所谓的故事情节,通篇完全依靠六个主人公各自的感觉感官和内心独白构成,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与象征手法,记录了伯纳德、奈维尔、路易斯、苏珊、珍妮、罗达这六个人物从童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和内心活动轨迹。全书由9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以一段抒情的引子为开头,主要描写了一天中日出日落,潮涨潮落和花园中草木枯荣的变化。各部分的引子与主人公人生各阶段相对应,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布设巧妙蔓延到各自的内心独白,伍尔夫用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创造了一部精妙绝伦的诗性小说。虽然评论界和小说自身的艺术特征肯定了《海浪》的作品地位,但是对该作品的研究远不及《达洛维夫人》和《到灯塔去》来得深入和详尽[1]。《海浪》这部作品中隐含着许多意象,对其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大多都是总体意象的探析以及配合其他艺术形式,主题内涵和诗化特征而作的研究,鲜有研究单独解读主题意象海浪[2],探讨其背后伍尔夫对生活及生命所做出的哲理性思考,这正是本文探索的目标。

一、记忆和创作的源泉

伍尔夫说“假如生命有个根基”,那么,其中之一就是童年时代的“海浪”。具体来说,这童年的海浪,就是她在康沃尔海岸度过的十年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日子和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所以伍尔夫童年的快乐时光成为了她成年后写作的重要素材,她的众多作品都以大海为底色,也都少不了海浪的身影,不管是《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还是《雅各之室》,以及直接由其命名的《海浪》。由此大海就成了伍尔夫人生记忆和写作创造的起点与源泉[3]。

小说的意象研究是现代小说文本叙事分析的重要途径,意象在在表达主题思想,联接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中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水这一普通而又常见的事物被人们赋予了多种隐喻性意义,是作家笔下的一个传统意象[4],具有丰富的蕴涵。不论是西方圣经新约中上帝将“生命的泉水”赐予圣人,圣徒籍着水洗礼;还是东方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水泥交融造人;水这一意象总是与人生对接,成为生命之道的象征[5]。水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深深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之中,水的原始意象作为一种自然物象,也被先人经过无数的感悟转化成人类精神与命运的积淀,呈现出不同的意蕴。大海和海浪作为伍尔夫作品中水意象的一种,意蕴丰富深刻,魅力无穷[6]。在《海浪》这一作品中海浪更是居于中心位置,反复出现,是象征小说主旨内涵的主题意象[7],对全篇情节发展具有统摄作用。涨落翻滚的海浪了不仅是伍尔夫本人,也是无数人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研究源泉。

二、人生起落的变化

小说中总的背景是大海,对海浪的描写贯穿散文引子的始终,在每部分人物内心的独白中也会提到海浪的意象,它是大自然的脉搏,是人生起落变化的象征。

《海浪》中大海象征一种潜在的破坏力量,海浪的涨落如人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那汹涌的波涛和翻滚的海浪也暗示着人生的险恶与变幻莫测。“作者在本书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个就是海浪。在白天,波涛是美丽的……海浪既体现了生命的循环,又孕育着死亡的种子。”[8]234书中六个主人公作为人类生命和人性标本,他们生命的浪花和意识的波涛融进了人类共同命运的大海中。无数翻腾的海浪涨落与激荡,代表着人类生命搏击与奋斗的节奏。

海浪的形象在人物心中产生强烈反响,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他们的意识。他们对大海就像对待人生一样,往往显示出既向往又害怕的矛盾心理。伍尔夫将海浪比作压抑人性、嘲弄人格和摆布人生的各种社会势力,甚至将大海描绘成一股危险而又可怕的破坏力量。“起风了。海波擂鼓似的拍击着海岸,就像有一群缠着头巾的战士,一群头上裹着布巾。手里握着涂了毒汁的长矛的人正在高高地挥舞着他们的武器,向着正在吃草的畜群,向着那头白色的绵羊发起攻击。”[9]61六个主人公对大海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种恐惧心理在奈维尔看来,伦敦的“文明世界”就像大海一样令人困惑。他感到自己在生活的浪涛中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不知所措”随时都会有葬身海底的危险。罗达在海浪中想起波西弗之死,混乱不堪的生活使她感到危机四伏却又孤立无援。她觉得自己就像“把一颗石子甩到岩石上,又沉没到波涛汹涌的海水中去”。[9]126而伯纳德自始至终将大海的波涛看作是时刻威胁自己生存的社会机器和整个资本主义文明。在《海浪》中,意象与人物融为一体,六个人物由童年到中年直到老年和死亡,生命的海浪所幻化出的一朵朵浪花,正如伍尔夫所说的一个个“存在的瞬间”随人生的起伏变化,昭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美丽。

三、生与死的循环

在《海浪》中意象本身是充满诗意的,蕴涵着丰富的意义。这诗意的韵律伴随着海浪的上涌与退却,六个主人公似六条小鱼在人生的海洋当中游来游去,浮浮沉沉。海浪除了象征人生的起落变化和险恶暗涌,海浪还象征着生命的轮回,生与死的循环往复。其中既有生机勃勃而又起起落落的生活,又有着生命的孕育与死亡的危险。这交叉重迭的海浪意象,是永恒循环,生生不息的象征。《海浪》中的六个人物由童年到老年和死亡,无数道海浪的起伏与涨落,犹如无数的个体生命和人类世世代代的生命之生生灭灭,循环往复。海水无声无息地推动着人物人生阶段的发展,暗示着主人公的命运,体现了伍尔夫对人生命运的深入思考,表现出一种生命的轮回循环意识。“电梯上上下下;列车开开停停,就像海上的波浪那么有规律。”[9]150

阅读《海浪》时,就如同被抛掷在浪花翻滚的海面上,生死气息排山倒海般扑来。伯纳德等人从大海的波涛中, 看到的只是人生的悲哀和死亡的阴影。“我生了儿子;波西弗却死了。我仿佛是悬在半空里,被两种都是十分强烈的激动心情左右紧紧地围住;但究竟那是忧,那是喜呢?”在波西弗死讯传来的同时,伯纳德的儿子出生了。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时间的一滴坠落了;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9]142罗达向死亡挑战,以自杀的方式承担起自己的生命。对她来说,溺水自杀并非一件恐怖的事情,而是一次新航程的发现,一次向不死之海的回归。在不死之海中寻求永恒的自由,她投向海洋时就像是在向孕育生命的自然母体回归,对她而言,死亡就是投入下一个自由与新生。而伯纳德希望拥有一个属于他的辉煌人生,可更多时候纠缠他的则是对命中注定无法回避的现实,那便是死亡。在小说的结尾,伯纳德心中高高涌起海浪般的波涛,发出了挑战死亡的宣言“哦,死亡啊,我要一直向你猛扑过去,永不服输,永不投降!海浪拍岸,纷纷碎裂。”[9]231-232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伯纳德看到了永恒的轮回,在死亡迎面而来的一刻,又一个黎明降临,生命就这样走向永恒。“《海浪》昭示了生命的循环性:个体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它的永恒性是通过生命个体之间的循环来体现的,换一句话说,一种生命形式的圆满和结束,意味着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10]325从中不难窥探出伍爾夫用海浪这意象传达出的生命循环观。

四、结语

伍尔夫笔下的《海浪》内涵丰富深刻,耐人寻味,承载着厚重的生命底蕴。作为主题意象和象征核心的海浪贯穿全文,反映出伍尔夫对生活及生命所做出的哲理性思考。海浪的起伏涨落,不仅象征着人生的起落变化和险恶暗涌,还象征着生命的轮回,生与死的循环往复。浪涛翻滚,拍岸声声碎,海浪的节律不仅是大自然的节律,更是人类生命的节律,悠远而又流长。

参考文献:

[1]孙方莉.浪涛翻滚  生死轮回——抒写伍尔夫死亡情结的《海浪》[J].潍坊学院学报,2009,9(03):103-104.

[2]段红.寻找有意味的形式——论伍尔夫现代小说文本的创作特质[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26(02):61-63+67.

[3]陈为艳.当文学逢遇视觉艺术——评杨莉馨《伍尔夫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J].中国比较文学,2017(01):201-205.

[4]巢玥.水、色彩与时空的三维艺术——论伍尔夫小说的语言与意境[J].社会科学论坛,2017(08):243-249.

[5]周晓岚.在意识之流中捕捉心灵的闪光——论弗·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回忆瞬间及其绘画美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92-94.

[6]万永芳.光与影的和谐——论绘画手法在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中的运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106-109.

[7]魏婷.一曲华丽的生命乐章——解读伍尔夫的诗小说《海浪》[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04):95-96.

[8]翟世镜.《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9]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M].吴均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0]高奋.《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
丫丫和小海浪
海浪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樊应举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
弗吉尼亚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