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话题链的《红楼梦》原译文对比分析

2020-09-01邓炜静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话题对比分析主语

摘  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翻译尤为重要的因素。话题链是构建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一种统摄机制。本文结合汉英两种语言在主语、话题和话题链这三方面的差异,对比分析《红楼梦》第五回部分原文语料及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以探讨汉英话题链的对等翻译,实现篇章的连贯性。

关键词:主语;话题;话题链;《红楼梦》;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邓炜静(1996-),女,汉,广西梧州市人,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04

一、引言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二者在语法、句法结构和篇章结构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拟将《红楼梦》(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第五回的部分原文语料及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主语、主题和话题链的角度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话题链在汉英中的差异及其翻译策略,以期为英汉篇章翻译的连贯性研究提供新视角。

二、话题链视角下的《红楼梦》原/译文对比分析

(一)主语与话题

主语和话题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核心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讨论(石毓智,2010)。其中,Keenan(1976)在研究了世界各种语言之后,全面概括了主语的定义,Trask(1993)关于主语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语和主题是句中名词短语可能有的最显著的语法关系,具有易于被辨认的特点,以及各种语法、语义和篇章特性。石毓智认为:主语常常居于句首,具有认知上的凸显性,所以可以被看作无标记的话题。

诸多语言学家都承认汉语是一种话题注重型语言,因而话题链在汉语篇章中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频繁地隐藏主语,而通过零回指的形式将话题投射到话题链上,篇章依然保持连贯;而英语属于主语注重型语言,更为重要的是,英语句子各个成分的排列顺序是依据其与主语的关系疏密度而定的,因而一般情况下主语必不少(钟书能,2016)。也就是说,英语句子的主语不可省略(除祈使句和并列句之外)。因此,进行汉英翻译时,必须合理处理“主语”和“话题"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即英译汉时经常要隐藏主语以迎合汉语的句法需要,而汉译英时却要注意添加句子的主语,使译文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实现语言的连贯通顺。例如:

(1)φ待要问时,φ情知他必不肯泄露;φ待要丢下,φ有不舍。

(1a) Baoyu could make nothing of this either. He knew the goddess would not enlighten him, yet he could not bring himself to put the book down. (杨宪益译)

汉语是话题注重型语言,该部分的话题是“宝玉”,各分句的主语也是“宝玉”。因话题和主语一致,因此分句均以零形主语的形式承接话题,即将主语隐藏起来。而英语是主语注重型语言,主语必不可少,因此在进行汉译英时需要将主语表达出来。杨宪益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将主语补充翻译为he,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2)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φ年岁虽然不大,φ然品格端方,φ容貌丰美,φ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2a) And now suddenly this Xue Bao-chai had appeared on the scene—a young lady who, though very little older than Dai-yu, possessed a grown-up beauty and aplomb in which all agreed Dai-yu was her inferior. (霍克斯譯)

这段话的话题是薛宝钗,每一分句的主语也是薛宝钗,因两者重合,故原文除第一句以全称名词“薛宝钗”做主语外,其他分句均使用零形主语,体现了汉语话题凸显的特性。而霍克斯将其翻译成英文时分别使用了全称名词和代词做主语,以明确指称。

(3) 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袭,φ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3a)“My room,” said Qin-shi with a proud smile, “Is fit for an immortal to sleep in.” And she unfolded a quilted coverlet, whose silk had been laundered by the fabulous Xi Shi, and arranged the double head-rest that Hong-niang once carried for her amorous mistress. (霍克斯译)

本段话题是“秦氏”,每一分句的主语也都是“秦氏”,话题与主语完全重合,所以除了第一句用全称名词做主语以外,其他句子的主语自由地隐藏了起来,以零回指的形式将话题投射到话题链上。而霍克斯在进行英译时,第一句使用全称名词做主语,后面则使用代词做主语,而不是省略主语,体现了英语主语凸显的特点。

由此可知,英文句子的主语往往不可省略(除祈使句和并列句子之外),但是汉语却在很多情况下进行主语的隐藏,出现很多的无主句。因此,在进行汉译英时,需要注意将汉语所隐藏的主语添加到英文句子中,以明确指称。此外,英文常常使用代词作为后面分句的主语,以避免重复使用全称名词带来的啰嗦冗余。

(二)话题链

国内外多位学者曾为话题链界定。曹逢甫(1979/1995)认为话题链是由一个以上分句组成并以一个位于句首的共同话题贯穿其间的语段或者篇章。Li &. Thompson(1981:659)认为话题链是在第一个小句中出现指涉的对象,其后的小句不明显提及该对象,但均是对该对象所展开的描述的语段。钟书能(2014)认为一个语段或语篇的话题总是把特定的信息映射到各个分句中,从而统领整个句子,形成顺畅的主题链。杨彬(2016)认为话题链是一个由具有同指关系的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回指等三种形式的话题引领的单个或多个小句联缀而成的话语链条。

概而言之,话题链体现的是一种回指现象,作者可以原形、变形或零回指这三种方式将前文提到的事物投射到各分句的主语或宾语上,从而实现话题的聚焦,以及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汉英话题一般都以全称名词或代词的形式直接投射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的位置上,并且经常与主语实现重合。由第二分句开始,汉语话题通常以零回指的方式投射到各分句的主语或宾语之上,即将主语隐藏起来,而英语话题常常以代词的方式投射到主语或宾语之上。如果话题以这种方式在每一个分句上进行有效投射或延续,这样的段落就形成了一个衔接连贯的典型话题链。在汉英翻译中,应该合理地处理话题链,使译文不仅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也保持语篇衔接的连贯性。例如:

(5)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φ,φ歇一回再来。

(5a) Soon Baoyu was tired and wanted to have a nap. The Lady Dowager ordered his attendants to take good care of him and bring him back after a rest. (杨宪益译)

该部分的话题是“宝玉”,第一和第二分句的主语是“宝玉”,但第二分句隐藏了主语隐藏,第三分句的主语变成“贾母”,第四分句又是“宝玉”。由于话题具有统摄作用,以零回指的形式分别折射到第二第三分句的宾语和主语的位置,话题链仍然保持连贯通畅。杨宪益在进行英译时,第一句以全称名词为主语,之后便将话题以代词him投射到宾语或者介词宾语上,以此来承接话题,使得话题链衔接连贯。

(6)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φ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φ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φ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6a) As for Bao-yu, he was still only a child - a child, moreover, whom nature had endowed with the eccentric obtuseness of a simpleton. Brothers, sisters, cousins, were all one to him. In his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he made no distinction between one person and another. (霍克斯译)

原文和译文都体现了话题“宝玉”的延续性。该语段的话题是宝玉,各分句的主语是宝玉,主语和话题重合。因此除了第一个分句使用了全称名词做主语以外,其他的分句都以零形的形式将话题投射到主语的位置以回指宝玉,形成连贯的典型话题链。尽管霍克斯翻译成英文时,每一个分句都使用了不同的主语,但是却通过代词或者关系代词he,whom, him, his来投射话题,话题因此得以进一步延续,话题链保持连贯的同时也避免了重复,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翻译。

(7)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φ年岁虽然不大,φ然品格端方,φ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φ。

(7a) But now Baochai had suddenly appeared on the scene. Although only slightly older, she was such a proper young lady and so charming that most people considered Daiyu inferior to her. (杨宪益译)

本段原文的话题是“薛宝钗”,前四个分句主语都是薛宝钗,因为话题与主语完全重合,因此这几个分句的主语都隐藏了起来,即话题以零回指的形式投射到主语的位置,第五分句的主语虽然不是“薛宝钗”,但是话题仍然以零回指的形式投射到宾语补足语的位置上,以从句代替简单句,这也是使话题链得以保持顺畅的方法之一。杨宪益进行英译时分别使用了全称名词Baochai、代词she来做第一、第二分句的主语,为了使话题链保持连贯,杨宪益将有可能阻断话题链的主语放到了一个从句当中,并且使用了一个指向“薛宝钗”的代词her做宾语,将话题投射其中,保持话题链的衔接连贯。

(8)“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

(8a) Since the start of this dynasty, for some generations, our family has enjoyed a fine reputation as well as riches and rank. But after a hundred years our good fortune is at an end, gone be?yond recall. (杨宪益译)

这部分的话题是“吾家”,主要反映“吾家”曾经的荣华富贵,但如今却面临着衰落的命运,表达“吾”的无奈之情。由于每个分句的主语都与话题一致,因此除第一句以全称名词做主语以外,其他分句都以零回指的形式将主语隐藏了起来,话题链连贯顺畅。翻译成英文时,杨宪益以“our family”为第一句主语,之后则使用隐喻的方法,以“fortune”代表“吾家”命运,并以形容词性物主代词“our”将话题“吾家”折射到主语的位置,保持了原文中话题链的连贯,是非常成功的译文。

(三)英汉段落结构对比

汉英民族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汉英篇章段落意识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汉英语的段落结构也不同(聂仁发,2013)。陈伟英(2009)、秦洪武、王克非(2010)认为“汉语的一个段落可以容纳一个或一個以上的话题,因此一个段落也就可以包含几层意思”。Bander (1978)和Quirk (1985)认为英语的一个段落只允许容纳一个话题,一个段落基本是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宋天赐(2005:468)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段落结构及话题容纳度的差别后发现,英语的段落不仅倾向于将不同的话题分为不同的段落,在描写到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常常用引语的形式将其独立成段,汉语则习惯于将心理活动杂糅在文章的叙述句中,而不是单独成段。

由此可知,汉语语段的话题容纳度比较大,一个段落往往蕴含一个以上的话题链,而英语段落的话题容纳度较小,一个语段仅允许一个话题的存在。因此,在进行汉英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话题链为依据将段落进行分层,使译文的段落结构符合英文的段落习惯。

下面选取《红楼梦》第五回中描写宝玉梦境的一段话,具体分析汉英段落的差异,阐述进行汉译英时要注意的问题。

(10)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原文一个段落有两个话题,第一个是“宝玉”,即围绕宝玉展开描写其一系列翻看册子的动作,第二个是围绕“册”展开叙述册上的画面。如前文所述,英文段落只能容纳一个话题,因此这两个话题应该放置在不同的段落进行描写。但中国学者与英语汉学家对以上段落的处理却截然不同。

(10a) Unable to make anything of this, he put the album down, opened the door of another cabinet and took out the Second Register. This opened at a picture of fragrant osmanthus above withered lotus in a dried-up pond. By this was written…(杨宪益译)

杨宪益将两个话题安排在同一段落中,这似乎忽视了汉、英段落之间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杨宪益用了指示代词“This”将前面的话题投射后一个话题链上,使后一个话题与前一个话题联系联系起来,减少了话题链的阻隔程度,从而将两话题放在同一段落。这也不失为一种处理包含一个以上话题的段落的好方法。

(10b) Bao-yu was even more mystified by this than by the first page, and laying the album aside, opened the door of the cupboard marked ‘Supplementary Register No. I and took out the album from that.

As in the previous album, the first page was a picture. It represented a branch of cassia with a pool underneath. The Water in the pool had dried up and the mud in the bottom was dry and cracked. Growing from it was a withered and broken lotus plant. (霍克斯譯)

霍克斯则将原文的一个段落分成两个独立的段落,即一个话题放置在一个段落中,使译文的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之外,段落与话题的关系也必须予以重视,注意保持译文的结构符合目的语的习惯,这也是一种翻译忠实的体现。如果要将两个及以上话题放置在同一段落,则需要以隐喻等方式将前面的话题投射到后面的话题链之上,以保持话题链的连贯。

三、结论

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回的部分原文语料及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主语、话题和话题链为基本理论框架,结合汉英两种语言中主语、话题和话题链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汉语是话题凸显型语言,主语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隐藏起来,而英语是主语凸显型语言,除了祈使句或并列句之外,句子的主语必不可少,在进行汉译英时,需要注意添加句子的主语。同时,合理运用话题投射的方式翻译话题链,对篇章保持连贯性至关重要。此外,汉译英时还需注意汉英段落对话题的容纳度的差异,使译文的段落形式符合英语的段落习惯,以提高译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Bander, R. 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8.

[2]Quick, R., Greenbaum, S., Leech, G. & Svartvik, J.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3]TRASK, R. L. A Dictionary of Grammatical Terms in Linguistics. London: Routledge, 1993.

[4]陈伟英.现代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陈红,邓仁华.基于话题链的《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的原/译文对比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8.

[6]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7]邓云华.英汉句式的认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聂仁发.汉语主语和话题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9]秦洪武,王克非.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0]石毓智.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1]孙坤.话题链在英汉篇章翻译中的应用策略与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70- 72.

[12]杨彬.“话题链”的重新定义[J].当代修辞学.2016,(1):72 - 78.

[13]钟书能.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1):85-91.

猜你喜欢

话题对比分析主语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话题与主语研究
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晓松奇谈》话题选择及启示意义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