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中的文学批评特色

2020-09-01高艺菱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导言文学批评鲁迅

摘  要: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出现的各类文学现象和作品、作家、团体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总结,表达了自己对这一时期文学的独特观点。其批评总是离不开中西对照,在广阔的视野中进行文学考察。同时按照时间顺序,以凝练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1917年至1927年文学现象,提出“乡土文学”概念,并精确评价了各个社团与作家作品,具有典型化特征。

关键词:鲁迅;文学批评;特色;《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作者简介:高艺菱(1995-),女,汉族,四川眉山市人,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02

鲁迅的文学批评同其文学作品一样,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特色。因为从小博览群书,又有丰富的人生体验,鲁迅的文学批评并不局限于单一的理论,而是透露着复杂性。在进行综合评价与归纳评价的同时,鲁迅的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着他个人的写作风格。《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导言由鲁迅、茅盾和郑伯奇共同撰写,茅盾和郑伯奇分别负责了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作家作品,而鲁迅则对这两大社团外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刊物进行了整理和评论。在这篇导言中,鲁迅以时间作为线索,评及《新青年》、《新潮》、《京报》等多种文学刊物,以及新潮社、浅草社、沉钟社等文学社团,也对自己、冯沅君、冯志、凌淑华等作家做出了评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显示出他在文学批评上的独特色彩。

一、中西结合

鲁迅文学素养极高,文化底蕴丰厚,同时思想开放,不拘一格。《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就展示出了鲁迅的广阔视野和丰富的联想能力,无论是谈自己的作品,还是评价他人,鲁迅都常常引用西方文学,将中西文学联合起来进行对照。这种中西结合式的批评不仅源于鲁迅自身的博学多才,同时和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917年至1927年是中国新文学的一个发端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立起“打倒封建”、“破除迷信”的旗帜,革命的声音渗透到文学领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西方文化思潮的传入使古典文学渐渐脱离原本的轨道,转而向现代文学迈进。当时的许多作家也受到影响,使得中国的文学创作中慢慢显示出一些西方色彩。鲁迅也是这时代浪潮中的其中一位作家。《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总結评价时,他大方承认了自己对西方文学的吸收和改造。比如他提及自己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就受到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启发,只不过相比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中小职员爱上老板女儿的故事,他的《狂人日记》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深度更进一筹,风格也更为忧愤。他的创作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借鉴的同时为作品融入中国内涵,具有创造性的转变。另外鲁迅还写道把人比作“虫豸”的比喻,也是尼采使用在先。尼采曾说人类进化这么多年,有些人却依旧还是猴子和虫豸。鲁迅则用这种引用这种说法来唤醒国人,提醒国民不要在沉浸于麻木中,早日摒弃那根深蒂固的“吃人”本性。除了果戈里和尼采,鲁迅还提到《药》的阴冷结尾也是受到安特莱夫的影响。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自己作品的批评都是在中西对照中进行的,他承认自己所受到的西方文化熏陶,同时将自己的成果与原作比较,给出了准确而客观的评价。

而鲁迅这种中西结合式的批评不仅仅存在于对自身作品的评论中,在论及其他作家、作品时,鲁迅也常常旁征博引,以中西对比的视角来观照。谈及罗家伦对婚姻的写作时,他想到了易卜生,并认为易卜生作品的引进是考察其思想的重要背景;谈到浅草社时,他认为不可忽视异域作家们的影响,比如王尔德、尼采、波特莱尔、安特莱夫等等“世纪末”的思想;论及冯沅君从《卷施》到后期《春痕》的创作退步,他想起了具有相似性的匈牙利诗人彼兑菲的诗歌;说到有着共同“乡愁”的作家们时,他又引用了勃兰兑斯的“侨民文学”来作对比,指出其中的异同;许钦文的烦恼则让鲁迅联想到爱罗先珂,他认为两人有着相像的悲哀,但是又不完全一样;提及黎锦明,鲁迅又以易卜生的解放者论、显克微支的风格来比较和阐释。《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通过这种中西结合的批评方式,鲁迅将1917年至1927年中国新文学的社团、作家、作品等纳入了极为广泛的文化视角,仔细比较其相似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指出中国新文学小说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它的特色和进步之处在哪里,不完美的作品又因何而不足。这种批评方式将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之林,挖掘出中国新文学的独特面貌,又对新文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反思。

二、简练准确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包含的作品非常广泛,1917年至1927年间出现的文学现象也异常繁杂,但是面对如此多的内容,鲁迅依旧梳理得相当明晰,并对各流派的代表作家与作品进行了精准点评,可见他对那一时期文学状况的精准把握。

1、流派评价

鲁迅《小说二集·导言》里也对新时期出现的一些社团和刊物进行了精准总结,如《新潮》、弥洒社、浅草社、沉钟社、莽原社、狂飙社、未名社等。

关于《新潮》,鲁迅肯定了主干成员为小说改造付出的努力,同时又毫不留情地指出其缺点。他认为上面的小说作者“技术是幼稚的”[1],语言平淡,且情节设置过于脱离实际,但是他们的小说从主题上来说是和现实社会相联系的,“每作一篇,都是‘有所为而发,是在用改革社会的器械”[1]的确,处于五四浪潮中的《新潮》带着五四时期特有的激进,主创者们借着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东风,一反过去不把小说当作正规文学的观点,用小说肩负起改革社会的重担,狂热冒进。发端期的作者们虽然笔法稚嫩,技巧青涩,但确实是为中国的小说做了一些突破,也为后来“问题小说”的出现埋下了伏笔。鲁迅评价的“为人生”正是新潮作家们的前进目标。

五四浪潮逐渐平息后,“为人生”的文学也渐渐衰退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浅草社。鲁迅眼中的浅草社成员,在对外学习西方文学扩展广度的同时,还兼顾深度,朝内探索精神本质。“那时觉醒起来的知识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热烈,然而悲凉的。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径一周三,却是分明地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摄取来的异域的营养又是‘世纪末的果汁”。[1]鲁迅点出了浅草社作者们无可奈何的自慰和无处安放的寂寞感伤,指出他们所受到的西方世纪末阴暗情绪的影响,把握住了浅草社最突出的精神氛围。他的评价也为后来的许多文学史家所认可。钱理群、温儒敏等人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在谈及浅草-沉钟社时,就引用并赞同了鲁迅的评价,他们认为鲁迅的评价是可以视为“定评”的,由此可见鲁迅对这些社团风格特色的精准把握,也证明了鲁迅评语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中的价值。

2、人物评价

除了定义概念、总结流派,鲁迅在《小说二集·导言》中还对不少作者进行了分析,他在概括这些作家基本特征的同时,又将作家创作的变化历程呈现出来,使得我们能更全面地把握这些作者的鲜明个性。

鲁迅自小阅读各类书籍,对于历史有着非常明显的重视,他的重视也体现在文学批评之中。在鲁迅看来,要研究作家作品时,就必须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不能把所有注意点都放在文本本身。这种在具体历史环境中考察创作的做法很像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知人论世”,无论是追溯社会状况还是了解作家本人的创作意图,对于解读作品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鲁迅具有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又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所以他反对割裂作家与世界的联系以及作品与作者的联系,认为单单看文本而解读作品的批评是不完整的。

《小说二集·导言》里,鲁迅对时代文化环境的介绍也随处可见,每当论及新的社团刊物,他总要提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为读者提供信息,方便读者快速理解。谈及新的作家作品时,鲁迅也总要提到作家平时的思想理念或者生平体验,并且将这些背景与作品联系起来。比如评论蹇先艾时,鲁迅就引用了他在《朝雾》里的自述来指出作者风格;评价王鲁彦时,也结合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去分析;谈到黎锦明,也说到他因为从小离开家乡,所以文字不像其他的乡土作家,少了一些乡土的气息,另外还引用了作者在《烈火》里写的序跋去阐释作者风格。这样,鲁迅在表述作家个性风格的同时又解释了这些个性风格的成因,给出了最贴切的批评。除了少许地方存在争议外,大多数文学史都承认了鲁迅对这些作家所做出的评价。

三、结语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的文学批评具有中西结合、简练准确的特点。他引经据典,利用西方诗学进行横向对照,展现出广阔的文学胸怀,道出自己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同时又以时间为线,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小说流派刊物与作家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点评恰当,生动凝练。这些批评具有普遍意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散发着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运峰. 1917-1927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2]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M].鲁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5.

[3]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4]钱理群,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严家炎.二十世紀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冯光廉,刘增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7]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 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茅盾.关于“乡土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10]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12]温儒敏.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学科史价值[J].文学评论.2001(3).

[13]曹万生,徐玉兰.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的经典化意义和偏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0(2):96-105.

猜你喜欢

导言文学批评鲁迅
文学批评新生代
专题导言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鲁迅,好可爱一爹
导言
导言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鲁迅《自嘲》句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