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虚拟现实的社会关系思维边界

2020-08-31霍钟灵

西部论丛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边界体验

摘 要:本文探讨在虚拟或者现实中,理解和描述人们所构建的社会系统下作为个体的状态。以及人们的思维在虚拟和现实中的边界,电影《头号玩家》带给我们关于社会关系的思考,回到现实,我们发现在精神上与虚拟世界中的思维是一样的。

关键词:VR(虚拟现实);社会关系;边界;体验

《头号玩家》描述了在未来世界所存在的高科技游戏与生活方式——“绿洲”,它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生活。玩家利用四种数码设备触碰另一个现实世界,你可以在里面工作、学习、甚至睡眠。它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社会关系体系和行为准则。有被多数玩家所吹捧认可的行为方式,有被严令禁止的条陈目录。虚拟现实技术的高度实现使得人们产生了两种不同生活体验,一是所在的实在的物质世界。而另一种则是进入虚拟游戏世界的“现实”

从电影《头号玩家》可以看到,玩家进入预设的虚拟世界。身处其中并与其环境产生互动,甚至构建成自有体系“绿洲”。在“绿洲”中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似乎边界模糊,影片中有人把自己所创造的虚拟世界当作现实。在此可以随意改变音容相貌,创立人设和虚假信息。身处于其中的每一个玩家都深受此环境影响,以“假面”示人。

虚拟的世界作为一个模糊的概念, 意指由虚拟现实构成及与虚拟现实相关的文化现象。一旦玩家进入这个概念,他的社会关系会重新建立,人物属性也随之改变。脱离开电影种光怪陆离的精彩世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这种社会关系的体系也与之相同,我们每日被庞杂而缤纷的社会信息所充斥,每个人的自我思维尽可能的融入这片信息浪潮。受到现实社会的束缚和制约,而这现实社会,就是另一个意义的“绿洲”。这个在现实的“绿洲”由我们接收的所有信息所组成。有渠道多样如纸媒体信息、电子信息,有正误参半的信息。身处于这个社會关系的每一个参与者,我们不可避免的在与我们多维度的思维和身份之间进行转换。社交媒体上对于网络音像的操控。自拍滤镜和加工软件对自拍的过滤和修改。或者是互联网巨头占用互联网语境下,个人说话表达意图,网络文字书写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思维边界。甚至于肉体可能在现实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是他的精神却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虚拟的世界中,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账号尘封于茫茫数据流中,像是被隐藏了一样,但是当人们回忆起这个账号或者偶然访问,他的记忆逻辑、思维方式又从数据世界中被读取、展示出来。你可以与“他对话”,也许永源不会得到回应。

这种种现象表现出,我们被社会的系统异化成现成的加工品。人们自己作为网络个体和社会系统所处的新的环境中有可能也化身为现实的“绿洲”。也就是存在于现实的“虚拟世界”。疏离感在现实也无处不在,有的人戴上可穿戴无线耳机就拥有了全世界,有的人拿起手机就忘记了身处环境。我们不以为然,我们被虚拟所改造了。我们习惯于此工作、学习甚至是睡眠。精神处于虚拟和肉眼处于虚拟又有什么不同呢?

“劳动异化”理论是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的。他基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程的观察,他觉得工人不可避免的,失去对自己工作的控制,从而失去对生活自我的控制。[2]而在此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则认为,交往异化理论以交往为基础考察人的行为模式,认为规则系统对生活世界的侵蚀使得生活世界发生异化。算法时代的浪潮和周遭环境的社会系统,日益发展的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持续的不断把人转换成了代码数据、样本数据、意识数据,甚至是市场。我们拥有的标签体现出一般的职能与特征。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创造“自我”,他可以被赋予和修改甚至于毁灭。他只是我们的一个思维片段,用来反应一段行为。社会的现象以电子信息为本的趋势。虚拟和现实渗透于我们的生活,甚至成为我们的一部分,甚至是器官。如《头号玩家》中的虚拟世界的钥匙只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头戴设备,也是整个虚拟系统的核心,通过全屏的裸眼3D效果窥见“桃花源”,二是手套的动作输入和触觉反馈手套,三是数学反馈,覆盖全身的特殊服装,四是让玩家能够在虚拟世界中的移动模拟输入设备。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耳机、手机、智能手表的装备实现另一种虚拟的跨越,哪怕相对于电影还差了一些。这些不起眼的设备正在慢慢的为人类搭建虚拟世界的桥梁,对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思维的边界人们会更加的模糊。

然而在影片中的最后,虚拟游戏世界——“绿洲”的创造者halliday说:“只有现实是真实的”,也透露出了科技和虚拟对人类的压榨和异化。比如为了游戏装备的疯狂氪金,在直播间千金一掷博红颜一笑。乃至于年纪轻轻背上巨额网络债务。除开人们赋予自己的消费符号和价格标签,去伸手掌控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即使没有那么强的体验感,也依旧有人沉浸于此。这种荒谬的真实感或许可以用周遭的环境所剥离开。但是我们却无法打破人们的默契所制无形的“幻境”。可以触碰的是现实,可以看见却无法触碰的是虚拟。研究发现在虚拟环境中从伴侣处获得的信心和鼓励,会在真实世界中依然持续,并对两人的情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3]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空间的媒介延伸感官,即使是现实的人体,在虚拟里寄托现实情感,在这两种社会关系成立的前提下,那么网络也确实是虚拟的现实世界——只不过体验感远没有电影强罢了。

参考文献

[1] 肖炅斌.是“绿洲”,还是“荒原”?——《头号玩家》暗喻下的虚拟狂欢世界[J].文教资料,2018(24):44-46.

[2] 李雁楠.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J].生产力研究,2020(05):11-14.

[3] (美)吉姆·布拉斯科维奇,杰里米·拜伦森.虚拟现实:从阿凡达到永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霍钟灵(1997-);性别:女;籍贯(具体到市):河北省保定市民族;汉族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边界体验
守住你的边界
有边界和无边界
OF MALLS AND MUSEUMS
人蚁边界防护网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