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小微金融的发展实践与建议

2020-08-31代劲

银行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普惠小微贷款

代劲

民营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金融服务民营小微工作,2018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流向民营小微企业,这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民营小微企业经营效益下滑明显,金融资源排斥问题愈发突出,要使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产生更大效用,仍需探索新的改革路径。

疫情影响下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与历史上数次经济危机不同,本次疫情对各部门均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迫使经济从线下转到线上,“接触经济”转向“距离经济”,这对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经营者冲击更大。民营经济财务较为脆弱,更需要金融支持,但往往也更难获得金融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压力处于高位,金融资源排斥问题愈发明显。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速推进,一季度,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76%,生产经营逐渐恢复,但由于消费端恢复相对滞后, 企业产品库存周转天数明显增加,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大幅降低,营业收入难以恢复正常,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导致多数企业到期存量贷款很难按期还本付息。银行机构出于风控考量,对这些企业新增授信需求保持谨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老问题在疫情影响下进一步凸显。全国工商联调研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48.3%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亏本经营,同期78%的小微企业存在融资缺口,而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是21.4%,尚有80%左右的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5月份,中小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91%,但受海外疫情的影响,出口贸易前景不明朗, 加之企业生产费用率提高,现金流面临进出两方面高压,营收、盈利下降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融资问题更加突出。

融资结构性失衡明显,长尾小微获贷难上加难。从融资渠道来看,我国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来源包含信贷、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信托贷款、小额贷款、P2P、民间融资等方式,虽然渠道逐渐多元化,但融资方式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在西部、北部等地区,大约有80%以上的小微企业以抵押方式获得贷款,且抵押方式仍为传统的自有资产抵押,房屋土地抵押率占比大约为90%以上,机器设备抵押率较低,这一现象导致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集中在少数优质企业。但是,很多民营小微企业由于房屋、土地产权不清晰或证照不全,所提供抵押物主要在县和乡镇一级, 流转变现能力较弱等限制因素,导致其贷款额度减少、融资能力减弱。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疫情爆发以来,年营收10万元以下的长尾小微经营者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比例仅为6.7%,规模为300万~500万元、500万~1000万元以及1000万元以上的头部小型企业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比例分别为25.2%、25.1%和33.9%。

金融救助成效明显,线下金融局限凸显。面对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小微企业融资促进政策, 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为27.56%, 远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利率明显下降,银行机构已对超过1.4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采取延期政策。在此背景下,银行机构线上审贷力度不断加强,但对小微经营者的触达与信息获取仍然有限。很多银行只是将手机银行APP作为线上小微信贷产品入口,一些业务和审贷内容仍需线下尽调核查,并要求企业提供抵押品、担保等,与传统线下审批硬约束手段无异,难以独立满足广大小微经营者“无接触、无抵押”“短、频、快”的贷款需求。

民营小微金融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支持措施,激励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各地银行机构积极落实惠企举措,加大普惠金融创新力度, 构建了一些较好的支持模式,为解决疫情影响下民营小微企业的“麦克米伦缺口” (指现代中小企业由于普遍存在着金融资源短缺,特别是长期融资不足而形成的巨大资金配置缺口)提供了有益参考。

利用大数据为小微企业信用“ 画像”。农业银行推广“微捷贷”“纳税e 贷”等新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线上产品,打破以往担保、抵押授信模式,通过大数据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中国银行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引进海关、工商等第三方数据,通过建模大幅提高效率,使金融业务覆盖到了更多小微企业。建设银行“交易快贷”“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场景云贷”“抵押云贷”都是以科技为支撑对接第三方平台批量获客的普惠创新产品。工商银行发展普惠场景化应用,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锁定核心企业,通过采用追加核心企业担保的方式来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控。

运用金融生态建设机制,解决民营小微增信难题。近年来,湖北等地开展了为民营小微企业“培信+增信+用信”的机制建设,一方面通过银企对接展开信用培植,增加首贷客户,另一方面壮大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用政府融资增信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建立信用反哺长效机制,利用信用培植档案、征信系统、税务系统等平台,批量挖掘企业信用信息,甄别企业信用资质,对已经完成培植并达到信贷门槛的民营小微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湖北等地通过信用培植,帮助该省小微企业突破信用空白,实现首贷。据当地金融生态部门统计,开展培植计划仅半年时间, 该地区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客户较年初增长22.89%,首贷企业占全部民营小微企业客户比例达到31.49%。

依托供应链为小微企业融资。以往,供应链中的企业多采取赊销等方式去争取核心企业订单,但赊销会占用大量中小企业资金,当出现资金不足问题时,中小企业希望通过盘活未到期的应收账款来缓解自身的资金短缺问题。供应链金融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绑定,实现企业应收账款资金的提前收回。例如,开鑫金服与长久物流合作,通过科技输出对接成本资金,为物流承运商提供24小时到账的融资款项。此外,开鑫金服和华宏合作的供应链金融项目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与核心企业结账期较长、资金周转难的问题。通过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年化融资成本得以降到10%以下,回款周期缩短,企业资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开鑫金服凭借供应链金融项目入选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完善质押模式,创新贷款产品。河北银行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轻资产、高发展、重创意”的特点,开发了丰富多样的小微业务和科技信贷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先后为多家企业发放了快速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保贷以及科技政策贷。青岛市的专利质押融资创新打破了小微企业风控难、估价难的瓶颈, 为轻资产、缺少抵押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金融支持。这一新模式以对专利当前市场价值的评价取代了对专利成果的估价,引入保险机构增信,分解和化解了原本全部由银行机构承担的风险,仅用8个月的时间先后受理了300多家企业的贷款申请,撬动银行贷款5.93亿元。交通银行“智融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采取创新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创新风险处置模式、创新质押贷款流程三大举措,并将专利价值和风险评价体系、反向许可操作融入其中,与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合作,在北京先行试点,然后在广西、山东等地推广。目前,交通银行成功获批“智融通2.0”的贷款企业还可以享受同期同档次利率九折优惠,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题。

进一步发展民营小微金融的建议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民营企业座谈会,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0年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支持措施。在我国,普惠金融的定位与追求就是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加强对民营、小微、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一直是普惠金融政策的着力点,也是当前发力普惠金融的重要切入点,改善民营小微融资现状,普惠金融大有可为。

建立普惠生态系统,构建“敢贷、愿贷、会贷”机制。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引导银行机构找准定位,打好配合。大型银行要发挥“头雁”效应,强化政策性银行功能定位,推进民营银行常态化设立,引导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推动地方财政建立对银行定向放贷风险拨备及补偿制度,建立以财政出资为主的资金补充机制,加大减税降费、财政奖补力度,形成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障推动、政府责任联动的普惠政策体系,补齐金融服务短板。建立民营小微企业信用增进机制,加强银政合作,创新基于政府风险补偿资金的“助保贷”“财保贷”等民营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建立地方政府出资为主的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为缺信息、缺信用的民营小微企业提供增信。完善考核激励措施,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在银行内部建立“五专”机制,探索监管沙盒机制,推进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放贷方式改革。

巧用金融科技赋能普惠,破解小微融资困境。突破空间阻隔,联通信息孤岛。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从交易、结算、纳税、采购等场景切入,进行数据整合与客群特征描画,精准定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需求,并提供金融搜索、匹配、推荐服务等方式,让用户获得高效、方便、划算且安全的服务,让更多长尾小微获利。降低边际成本,提升信贷成本的可负担性。金融科技可通过实体经济的供应链、资金链到价值链,跨周期、跨行业、跨地域挖掘出企业,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迅速放款,降低企业融资的综合成本,实现精准滴灌。全面拓展风控外延,提升商业可持续性。金融科技可以从传统信贷调查侧重的职业、收入、资产等方面之外多维度收集客户信息,同时对一些风险状况进行提前预判,以此减少各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充分地了解融资方的需求、实现线上选择客户、线上控制风险,更加精准地定义用户的风险状况。

释放普惠金融政策红利,引导资金直达民营小微。普惠金融是政策性金融,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为了拯救中小微企业,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救助政策,从政策救助情况来看,成效显著。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小微经营者最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是落实贷款优惠政策(39.2%)、降低贷款门槛(38.7%)和落实政策补贴、纾困资金(25.0%)等。从小微经营者的融资需求状况来看,在有融资缺口的小微经营者中,近一半最希望获得的融资帮助是提高贷款额度(42.9%),24.4%的小微经营者希望降低贷款利率,14.4%的小微经营者希望延长还款期限,12.1%的小微经营者希望采取灵活还款的方式,如随借随还和先息后本等。人民银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以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都是激励银行机构满足这些需求的有效手段,让政策紅利直达实体,使小微企业的资金可获得性得到明显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普惠小微贷款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旧信封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