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述评

2020-08-31吴祥素

今日财富 2020年2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实训课程

吴祥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传统财务会计的职能逐渐弱化,管理会计越来越重要。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逐渐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本文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加以梳理,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度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信息技术和会计须深度融合以服务于企业成长,助推我国经济发展。大智移云物区等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会计的传统职能逐渐弱化,管理会计职能越来越重要。财政部早在2014年就发布政策文件,明确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2016、2017年又相继出台政策文件知道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强调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如何尽快培养一大批适应会计转型,具备管理会计知识和掌握管理会计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近几年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笔者梳理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加以综合整理,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主要聚焦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会计专业课程构建以及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关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

关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等方面。

从培养目标来看,申艳艳(2015)认为在我国很多高校对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教会学生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基本分析方法,重视对学生计算相关指标的精确性以及对定性分析方法的培养,然而对学生更加重要的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戴月娥、张鼎祖(2017)深入剖析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认为高校应借力国家管理会计改革政策,切实改进“管理会计学”理论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与方法,打牢学生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从培养模式的角度,毛雪黎(2017)认为高校应优化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相关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对考试内容进行改革,使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支持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培养出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够促进企业财务转型,以满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边雨佳等(2018)提出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高校应结合时代特点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课程体系体现时代特点。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课程也要开设,重视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另外,有关经济法等法律知识的课程也应该有所涉及,以有助于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从培养途径来看,李文勤等(2018)从优化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训体系和加强政府部门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引导等方面给出了优化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

(二)关于管理会计教学优化的研究

随着管理会计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学术界基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进一步延伸至管理会计教学优化研究。该层面的研究聚焦于教学内容、课程构建、教学方法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与主题上,宋小萍(2018)经过调研发现我国管理会计实训教材为数不少,但很多实训教材内容偏重对传统的管理会计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训练,缺少将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案例,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冷继波、杨惠舒(2019)认为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应该增加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知识、与互联网相关的知识、与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相关的知识,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财务知识。

在课程构建上,王昌锐、姜姗(2015)研究发现,即使是在我国主要的会计人才培养高校,不同高效在管理会计课程安排上存在明显差异,甚至有部分高效未对会计学本科专业设置《管理会计》课程。有些高效即使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对该课程的课时和学分分配也是处在较低的水平上。通过对比10本具有代表性的中英文管理会计教材,他们发现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体系差别较大尚未形成较完善统一的内容体系。陈琪(2019)提出课程设置改革的途径。在她看来,首先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高校应充分考虑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培养方案的修订间隔不宜过长,而且课程设置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要有会计信息化方面的课程以及管理与沟通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管理会计教育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申艳艳(2015)指出高校应创新管理会计的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在案例分析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应成为管理会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实训实践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宋小萍(2018)提出“三层三段递进式”的《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三层”分别为课前认知实践、课中三段递进式实践和课后调查实践;“三段”为课中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模拟实验。使学生更好掌握管理會计学相关知识,周谦(2018)提出通过翻转课堂形式实施“管理会计实训”。冷继波等(2019)认为,从授课方式来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课堂授课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尝试利用新技术创新授课方式,比如可采用翻转课堂、微课以及慕课等新型的授课方式,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高校的管理会计师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会计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已有关于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的文献,主要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研究脉络,对高校管理会计师资队伍优化展开研究。

一方面,高校管理会计专业教师要通过培训、参与企业管理实践、建立学院与企业共同培养“管理会计型”师资的培养机制等方式“走出去”。张新民、祝继高(2015)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比如实习、调研、案例分析与研讨等,也可以通过担任企业理决策顾问、独立董事等途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理论进行阐释。他们认为将企业发展跟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相结合才能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水平,以促进学科发展。王昌锐、姜姗(2015)提出促进高校与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既可以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实践的需要,也可以为高校教师带来系列管理会计教学所需的案例资料,可谓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引入机制,积极聘请管理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聘用校外企业兼职教师等方式“引进来”高校管理会计师资队伍。黄培(2014)提出聘请相关领域的优秀教师、知名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等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进学校作报告,不仅能给本校教师和学生创造接触到到管理会计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让师生对社会需求有更好的了解。王坚雄(2018)提出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的财务总监等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实训的外聘老师,给本校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使本校教师有更多的交流拓展的机会。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述评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学者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教学优化和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已经明确提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该目标的实现,高校开展多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进行专业课程建设,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师资水平等,因此,管理会计转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存在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于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现象,而且管理会计师资数量、规模和实力与推动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把先进的管理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管理会计知识能力的综合实训课程体系,通过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培养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助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实训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