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研究

2020-08-31匡雪莲

今日财富 2020年26期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变化

匡雪莲

本文基于新媒体环境,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多样化、平台个性化等特点,进而分析受众参与文化引发的多重影响,包括传受关系变化,交流方式变化等,最后,提出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思考,媒体生产向受众制造转变,参与主体同质化趋向,提高受众参与主动性,以及加速参与式文化融合等,同时要注重提高受众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具有多元性,它不仅对人们生活产生推动作用,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推动传播方式的变化。新媒体传播正是凭借信息技术之力,它改不了人们的想象力,向人们呈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尤为突出的是新媒体开始关注受众的参与,随着受众的广泛参与,推动了参与式文化的出现,并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基于这一媒体背景,对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受众参与式文化引发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

一、新媒体传播特征

新媒体传播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它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方式与传统传播相比,更加多样化,传统平台体现出个性化特征。

(一)传播多样化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需要受众接受,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信息传播又取决于信息传播者,传播什么样的内容,传播的时间安排,采用怎样的传播方式,都是传播者完全掌控。信息传播行为发生后,受众的反馈存在滞后性和不及时性,处于静态传播模式;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传播革命,传播者群体得到无限的扩展,不管是专业的传播者工作者,还是业务的民众,都能够成为信息传播者,而且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后反馈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甚至能够得到即时的反馈,传播出现多样化的特征。

(二)平台个性化

传统传播时代下,传统平台局限性比较大,主要局限于纸质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等,缺乏个性化。新媒体时代,媒体阵容不断扩大,一些新兴媒体加入到传播中,例如网络直播,微信和微博等,这些平台的出现不仅扩大了媒体阵容,而且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传播平台都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个性化特征的出现又带来新的问题,容易形成信息风险,需要加大信息监管力度,完善信息安全机制。

二、受众参与式文化引发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发生了重要变化,受众参与信息传播成为现实,并且受到新媒体的重视,传统媒体也积极参与进来,参与式文化形成“全民文化”之势,受众参与式文化也引发了新的变化。

(一)传受关系变化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而且体现出从上到下的特征,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和控制权牢牢地把握在媒体机构手中。新媒体时代,受众角色发生了变化,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也参与到信息传播队伍中,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之一。这无疑引发了传授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受众只要参与就占据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媒体的话语权遭到削弱,角色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掌控者角色向公共空间转变,为受众参与提供机会。新媒体时代,传受两方的身份遭到了消融,之间的壁垒被逐步化解,媒体为受众创造机遇,受众只要积极参与信息传播,就有机会获得文化主导权利。

(二)交流方式变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获得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交流平台,这就使得共享性文化的发展成为可能,而且获得快速发展。例如,微信平台,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地将信息发布到平台,其好友可以即时地获得信息,并且能够通过评价的方式进行互动。不仅如此,其好友还可以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二次乃至多次传播,扩大传播的效应,为更加广泛的群体所获取。随着媒体功能升级,受众交互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例如“陌陌”平台,提供了附近群组功能,此外传统媒体也主动触媒,借助新媒体“熱搜”功能等,使之与受众之间的交互得到有效的增强,受众交互放方式的变化滋生了共享性文化。

三、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

新媒体传播表现出新特征,受众参与式文化也引发了新的变化,这些都将促进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

(一)媒体生产向受众制造转变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角色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单一化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消费者,也成为信息内容的生产者。这将加速“受众制造”参与式文化的形成,自上而下的传播形式也被改写,新媒体时代赋予受众的信息参与机会以及搭建的多元化平台,将进一步激发受众参与主动性,使受众从被动参与中转变出来,成为能动的受众,因此,媒体生产向受众制造成为必然趋势,它集中体现出群体智慧,从而赋予文化内容以多元性,也使文化内容更加丰富。

然而,受众制造也带来负面问题,例如信息不实,思想偏激等,由于信息内容的庞杂,第三方受众不容易甄别,容易造成虚假信息传播问题。这就需要针对“受众制造”,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化。一方面,从受众层面,强化受众自我把关意识,一方面,要注重氛围的营造,通过理性的氛围形成立体化监督机制,提高受众个体约束力和自制力。

(二)参与主体同质化趋向

新媒体环境下,参与主体呈现出同质化发展的趋向。新媒体环境下,参与主体的身份界限越来越模糊,赋予他们双重角色,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信息接受者,传统媒体环境下主客体的关系被重构,形成“主体+主体”的关系,这种同质化发展趋向,加速了传播者角色和信息接收者角色之间的融合,这就就使得传统文化图景被改写。

基于参与主体同质化趋向,适宜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提供多样化的交互平台,促进受众和受众之间的广泛交互,在挖掘信息传播深度的同时,尽可能的扩大信息传播的广度,让最广泛的受众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提升用户和受众之间的粘合度。

(三)提高受众参与主动性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获得了参与信息制造的机会,而多样化的平台为受众创造了更加广泛的信息制造机遇。目前,主流媒体都为受众创造了信息传播的机会,例如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等,这就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得到快速提升。加上微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样就使得受众信息发布的平台更加多样化,且富有个性化特征。受众主动性的增强,无疑将提高受众信息制造能力,激发受众信息创造力,并产生一定的效应。这些效应的形成,又将在第三方受众认可中,提高受众信息传播的话语权,形成强大的循环传播效应。

受众信息制造力的提升,将推动传播进入新的时代,传播的定位被改写,不再仅仅是向人们传达某种活动,而且也传递并共享着着某种信念。受众通过参与信息互动,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互动,发布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些见解和看法表现出多元性,有赞同,也有批驳,也有一些受众处于静观状态,但是这些观点对他们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他们是否参与交互而改变。

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要根据受众参与主动性增强的这一特点,迎合受众参与需求,不断扩大受众参与主动性,为受众创造更多参与的机会,在拓展受众参与广度的同时,为受众深度参与创造机遇。新媒体平台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细化受众群体类别,深入解读“80后”、“90后”受众的信息传播心理和特征等,还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的崛起,从而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尊重受众全体个性化传播需求,从而使受众更乐于参与信息传播和制造。

(四)加速参与式文化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式文化体现出文化融合的趋向,这种文化融合体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这种文化融合的趋向不仅表现在主流文化的融合上,而且边缘文化也开始进入到受众文化制造视野之中,它们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也被改写,不再是简单地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也逐渐地影响主流文化,并成为主流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鉴于此,新媒体的发展要根据参与式文化融合的新特点,精准解读参与式文化融合的特征,从而加速参与式文化融合,从而实现新媒体的更好发展。首先是价值观的嬗变。时代在发展,价值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同样信息的动态发展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文化认同。其次是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信息时代,信息交互加强,多元化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诉求成为常态,伴随着多元信息价值体系的形成,受众的思想也逐渐回归理性,媒介的融合使得信息獲得更加丰富的参考;第三,文化融合的协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受众的角色发生了重要变化,这就造成受众的群体协作,使得文化融合体现出协同性。第四,全民参与。由于新媒体为受众参与文化和信息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得受众成为信息传播者和生产者,这就形成了全民文化的格局,进而影响着文化融合的特征和进程。

新媒体只有加速参与式文化融合,精准把握参与式文化的融合特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提高平台与受众之间的粘性。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传播表现出新的特点,受众参与文化也引发了连锁性变化,也对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受众从单一化的信息受体向多元化角色转变,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新媒体则为受众参与文化传播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只要受众能够发挥主体性作用,就能够获得便捷的平台参与文化生产和传播。受众的全民性参与也使得参与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受众参与文化要做好配套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受众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只有不断提高受众媒体素养,才能避免虚假信息传播和信息安全等问题,受众参与式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

(作者单位: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猜你喜欢

传播者受众变化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这五年的变化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1927年至1937年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的发展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法治媒体如何讲好法治故事
喜看猴年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