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研究

2020-08-31邓冬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躁动心率

邓冬兰

腹腔镜手术是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兴起的一项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可减轻对患者机体的创伤,术后容易恢复。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由于麻醉药物在身体内的残留,会出现嗜睡、情感障碍或者意识不清等症状[1]。表现在心理异常、行为躁动甚至过激等。这些应激反应会造成患者血压、心率等异常升高,会引发留置胃管或者引流管等脱落,创口撕裂或者出血等意外状况[2]。保证麻醉效果,既可以提升腹腔镜手术效果,还可以保护患者安全。因此,在全麻复苏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状况,提高复苏期护理质量[3]。文章选取88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进行一般护理和细致护理分析,研究对行腹腔镜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麻醉后复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来自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8例患者,术中实施硬膜外麻醉。按照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比组(44例)。干预组,年龄28~66岁,平均(45.23±6.42)岁。对比组,年龄25~64岁,平均(44.06±7.12)岁。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一般护理。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进入麻醉复苏室后,为其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特征,并进行静脉输液,气管插管拔管后,给予吸氧等护理措施。

干预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进行细致护理。(1)术前1天,为患者介绍疾病知识、手术知识、医护小组、手术室环境。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4]。术前,做好麻醉护理,与患者进行交流,平缓其焦虑、抑郁心情[5]。将手术器械、仪器所需用品合理摆放,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术中注意事项。(2)术中,为患者使用柔软舒适的体位垫;对输液剂量和速度进行控制;观察术中出血量;监测生命体征[6]。(3)术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体温;与患者进行沟通,唤醒其意识;做好疼痛护理。如患者出现异常躁动,可以使用小剂量麻醉药物,同时也能减轻气管拔管带来的痛苦。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后为两组患者测量血压、心率和体温。

(2)对患者干预后的躁动情况进行评价。采用三分评分法对患者复苏期躁动情况进行评价。0分:患者在整个复苏期一直保持安静,没有肢体躁动或者不良情绪。1分:患者在复苏期出现心理波动和身体躁动,经安抚后恢复安静。2分:患者出现躁动,有拔管倾向,使用小剂量麻醉药物后,恢复安静。3分:患者有明显挣扎、躁动等反应,有过激行为,采取强制措施后有所改善。参照王湘萍等[7]的评估标准。

(3)统计患者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等待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心率和体温状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稳定情况都比对比组好,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躁动发生率况比较

干预组躁动发生率为9.09%,对比组为25.00%,干预组低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等待时间比较

干预组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等待时间都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都比较小[8]。在术后麻醉复苏期,患者由于疼痛、心理不安等应激反应,造成其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过激行为[9]。这些行为会引起留置管脱落、伤口开裂或者切口大出血等问题,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甚至还要进行二次手术[10]。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会出现很多意外事件,造成手术失败。

综合护理方法,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深的了解。通过手术方法的介绍,让他们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护理人员热情饱满的态度,也获得了患者更多的信任[11]。术前,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师,可以增加他们手术成功的信心。通过在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为其做好保温措施,使用柔软的体位垫,可以保持患者手术舒适度,减轻术后应激反应[12]。在术后,对其输液进行控制,可以防止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其进行亲切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加快患者清醒时间,安抚其情绪,防止躁动情况的发生[13-14]。为其使用小剂量麻醉药物,防止其发生过激行为,将引流管等拔出,造成伤口开裂大出血等。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在术后麻醉复苏期能够更加平稳的过渡,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患者在复苏室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有助于他们的预后恢复。

表1 两组血压、心率和体温状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体温(℃) 心率(次/min)干预组 44 135.63±10.18 85.44±9.48 36.31±0.55 75.58±9.26对比组 44 148.54±10.01 94.43±10.00 37.52±0.53 80.00±9.88 t 值 - 5.998 4.328 10.508 2.165 P 值 - 0.000 0.000 0.000 0.033

表2 两组两组躁动发生率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等待时间比较(min,)

表3 两组患者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等待时间比较(min,)

组别 例数 恢复意识时间 拔管时间 复苏室等待时间干预组 44 13.63±4.18 15.44±6.48 32.31±7.55对比组 44 18.54±4.32 22.43±7.00 42.52±8.53 t 值 - 5.418 4.861 6.240 P值 - 0.000 0.000 0.000

本研究中,对88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心率和体温状况、躁动情况、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和复苏室等待时间都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麻醉复苏期的护理质量,缩短患者恢复意识时间,降低躁动行为发生的概率。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躁动心率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心率多少才健康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道路躁动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