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20-08-31郑玲容佘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呼吸机死亡率通气

郑玲容 佘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危重并发症,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致,是由各种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2],因而引起广泛的临床重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繁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各有其特定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多呈起病急、呼吸频率加快、以及难以用常规氧疗纠正的低氧血症等[3],往往需要机械辅助通气以维持呼吸功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若患者有休克、重度及感染、创伤等炎性作用下均会损伤肺部。此病起病较急,且发展较迅速,可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有着较高病死率,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多出现急性肺损伤,限制了机体的正常呼吸[4]。通过机械通气可有效控制及改变自主呼吸运动,有效维持全身氧输送。本文将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分析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治疗的68例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34),其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所制定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5];(2)发病后10小时送院就诊;(3)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研究符合伦理要求。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者;(2)恶性肿瘤者;(3)支气管扩张与支气管肿瘤者;(4)精神病者;(5)存在可能影响药物吸收的胃肠功能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主要给予抗感染药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抗生素,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的阿莫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菌素类的药物,包括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喹诺酮类的药物,例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还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比阿培南、美罗培南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用呼吸机治疗。人工气道建立完成后,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按照呼吸机的操作步骤来执行,呼吸机模式选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及呼气末正压通气。控制呼吸频率,每分钟14~20次,潮气量5~10 mL/kg,根据病情调整PEEP范围在5~15 cmH2O,氧浓度为40%~100%,每日坚持机械通气超过12小时。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比较 ()

组别 HR(次/min) RR(次/min) Sp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28.59±23.12 123.33±19.56 38.41±5.39 24.58±4.56 78.49±14.27 83.36±3.12研究组 129.45±21.78 95.23±20.11 38.56±5.78 17.27±4.15 78.45±14.19 98.29±4.47 t值 0.158 5.841 0.111 6.913 0.012 15.970 P值 0.875 <0.001 0.912 <0.001 0.990 <0.001

表2 (续表)

表3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中心静脉压(CVP)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例数、死亡率采用(%)表示,用χ2或Fisher检验,各项临床指标采用()表示,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比较

治疗前患者的HR、RR、SpO2、PaCO2、PaO2、CVP等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得到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HR、RR、SpO2、PaCO2、PaO2、CVP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所示。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泡与肺间质水肿所导致的肺内气体交换不全进而出现的综合症状,多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障碍及紫绀等[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生理及病理过程极为复杂,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8-9]。多认为是肺泡内毛细血管损伤而形成的肺水肿,伴随有肺间质纤维化,引起的炎症放大,出现肺容积缩减,通气及血流比例失调等呼吸系统病理症状[10]。若临床治疗不及时,可能由于缺氧而死亡[11]。该疾病有着较差的预后性,且病死率较高,临床寻求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氧疗等方法,但效果欠佳[12]。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及早通过机械通气治疗,可使呼吸机代替部分肺功能,较好的逆转缺氧症状,以防肺泡萎缩,提高患者肺功能,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性[13]。呼气末正压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但需注意参数设置,以免压力过大导致肺气压损伤,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肺部的血液循环而形成组织缺氧症[14]。临床应用中,通过呼气末正压法,结合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器官功能,适当调整参数,从而充分发挥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使得患者安全脱离呼吸机[15]。此次数据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取得理想疗效。但在使用呼吸机时,应设置相关指标的参考范围,以免压力过大导致肺部损伤,从而中断治疗。同时,在使用呼吸机时应按时对呼吸机进行消毒清洁,确保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的监测,从而更好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者动脉血气,降低死亡率。

猜你喜欢

呼吸机死亡率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