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病情分级对急诊患者就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0-08-29雷桃英

中国医院统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急诊科分级病情

雷桃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321200 浙江 金华

急诊科是收集危急重症的科室,救治、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负责性和风险性。我国医患、护患比例严重不足,综合医院急诊科过度拥挤的现象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问题[1]。当前急诊科空间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就诊的患者多,医护患之间缺乏沟通;加之急诊科工作负荷重,常出现治疗和护理工作脱轨的现象,影响患者病情处理的效率和患者的抢救[2]。研究认为[3],对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清,不能准确找到候诊区,认为就诊应该严格按照“先到先看”等是造成急诊科过度拥挤的主要原因。病情分级是急诊科分诊常用的方法,但常规的急诊病情分级已经不能满足急诊患者就诊现状。现选取某院急诊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急诊病情分级的合理方法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选取某院急诊科2018年11至12月收治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5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月收治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62例患者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⑴年龄≥18岁;⑵均自愿参与研究;⑶未经ICU治疗;⑷经救治病情稳定;⑸具备配合完成调查的条件。

排除标准:⑴不配合分诊安排者;⑵因各种原因退号离开;⑶资料不完整者;⑷仅来急诊科取药、化验、注射药物者;⑸入院后24 h内死亡者。

对照组男83例,女75例。年龄35~71岁,平均(58.12±15.4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4 h,平均(12.35±4.64)h。呼吸系统疾病25例,脑血管系统疾病4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30例,外伤45例,其他16例。观察组男88例,女74例。年龄31~69岁,平均(58.56±15.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23 h,平均(12.21±3.43)h。呼吸系统疾病28例,脑血管系统疾病45例,心血管系统疾病33例,外伤44例,其他1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常规病情管理

根据急诊通道依次排队就诊,科室内未进行相应的颜色区域划分,对于危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对于需要收治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定时巡视,观察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完成治疗性操作,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1.2.2病情分级管理

⑴病情分级原则。患者达到急诊科后由2名分诊护士按照《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将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4级;根据患者分级对其实施分级管理并优先安排危重患者就诊。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标准见表1,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级流程见图1。病情分级不同的患者在相应的区域内接受治疗、护理。区域配置有相应的诊疗器械,护理排班以“组”为单位,实行新老搭配,设置1名护理组长(核心)。其中抢救室配置3名护士,采取封闭式管理,要求组长急诊工作经验≥10年,精通抢救技能,可熟练应用各项仪器,安排抢救工作。其他2名护士为患者提供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⑵培训。每个区域小组护士在上岗前均接受理论知识及情景演练,要求重点突出、迅速、有效,其中理论知识培训时间累积8 h,情景演练时间累积10 h。⑶病情分级后的护理。红色区域内的1级患者入院后开放绿色通道,直接送入抢救室抢救,后续完成相应的手续及缴费工作;2级患者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每30 min巡视1次,观察病情的变化;3级患者给予常规急诊处理,每1 h巡视1次,观察病情的变化;4级患者安排顺序就诊或转为门诊就诊。

表1 急诊患者病情4级分级标准

图1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级流程

1.3 观察指标

1.3.1就诊效率

统计2组患者的等候时间(从进入分诊台至开始接受医生问诊时间)、开始用药时间(从接受医生问诊至开始用药时间))、救治时间(开始用药至病情稳定时间)。此外,统计患者的住院率。

1.3.2护理满意度

采用笔者科室自制的《急诊患者就诊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内容包括急诊秩序、就诊顺序、就诊时间、服务质量4个方面,每个方面5个条目,每项指标分为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2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总分20~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5,内容效度CVI系数为0.83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急诊就诊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候诊时间、开始用药时间、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候诊时间、开始用药时间、救治时间、住院率比较

2.2 2组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整体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患者就诊时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流行性大,护理风险高。当前我国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受急诊室过度拥挤,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非急诊患者不合理滞留等因素的影响[4-5],部分危急重症患者并不能得到及时地救治,导致急诊科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有研究报道[6],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仅有20%属于医学范畴内的急诊患者。大量非急诊患者到急诊科,占用了急诊资源,耽搁了真正需要急诊救治患者的时间。近年来,随着我国急诊科分区分级管理得到应用,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重度和临床资源情况,安排患者救治的优先次序,进而有效降低了急诊科不良事件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7],采用分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急诊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8]。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时主观性较强,病情管理的结果容易受到医疗水平及患者家属的影响。

该院急诊科按照《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将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4级。对不同分级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类型、相关参考指标都做了相应的规定。根据患者分级对其实施分级管理并优先安排危重患者就诊。通过与常规病情管理的急诊就诊效率相比发现,4级病情分级、分区管理缩短了急诊患者候诊时间、开始用药时间、救治时间,并降低了住院率(P<0.05)。梁素荣等[9]对急诊脑卒中患者采用4级分级、分区管理,发现患者的候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以及急诊救治时间大大缩短。潘艳玲[10]、包英群[11]等研究报道,4级分级制度能够有效减少急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朱芳芳等[12]也认为,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的工作效率,缩短区域安置时间、注射用药时间以及医生就诊时间。以上研究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病情分级管理以病情严重度分级为依据,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病情在不同的区域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合理安排危急重症患者与普通患者按照相应的顺序诊疗。不仅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而且避免了常规情况下部分重症患者得不到准确分诊以及耗时较长的体查项目,进而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每个区域内的责任护士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救治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使整个救治过程得以序贯实施。避免了操作的重复与无序,进而缩短了开始用药时间及救治时间。病情分级管理后急诊住院率的降低,考虑与将病情不紧急的患者,安排顺序就诊或相应门诊就诊有关。急诊住院率的降低,更有利于加快急诊床位的周转率[13]。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施病情分级管理后,急诊科患者的就诊整体满意度得到提高(P<0.05)。这与许姚红[14]、诸白美[15]等研究结果一致。护理满意度是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急诊候诊区等候时间长、秩序混乱、人员拥挤是影响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实施分级分区管理后,危急重症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而且其优先救治并不会引起普通患者的不满。同时急症患者、普通患者也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候诊区域,做到有序候诊,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诊病情分级能够提高急诊就诊患者的就诊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猜你喜欢

急诊科分级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