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盒火柴的村庄”的变迁

2020-08-28余鹤龄

老友 2020年8期
关键词:老支书水车火柴

余鹤龄

20世纪70年代,我们这些浙江人准备移居江西中部偏东的崇仁县。老支书余寿德带人一连考察了几个地方都不满意,但他们看了这个名叫“青龙湖”的村庄,便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

陪同的几位本地干部有些诧异,有位好心的乡干部悄悄地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挑来挑去看花了眼?这是个只有‘一盒火柴的村庄呀!”

那位乡干部说话自有依据。人们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这里是一个前有高山后有大河的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要在这么宽阔的河面上架桥,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到处都是破旧倾斜的木板房、臭气熏天的猪牛栏、坑坑洼洼的小路,哪像一个景气的村庄?这里虽然有河又有湖,但水位都很低,根本灌溉不到农田,总是三年两头旱,旱情严重时几乎颗粒无收,一个劳动力每天只有两分钱的收入。当时的两分钱只够买一盒火柴,所以被当地人称为“一盒火柴的村庄”。

老支书却认为,这里的人均土地最多,这就是最大的优势,最有发展潜力,只要肯吃苦,就一定能成為富庶之地。当年冬天,他就带领我们二十几户人家前来落户,从此和本地村民一同辛勤地耕田种地。夏末秋初,果然旱灾又来了,但老支书早有准备,从浙江请来木工,造好了4辆长长的脚踏水车往湖里一架,村民日夜加班,千脚万脚踏上来清澈的湖水灌溉了干渴的禾苗。扁担压弯了腰,烈日灼伤了背,村民们在风雨中摸爬滚打,三年后粮食产量翻了两番,很快就解决了温饱问题,成了全县农业的先进典型。

进入新世纪,农村涌起了“打工潮”。大多村民前往沿海城市,摇身一变成了工人或技术员,甚至经商当老板,赚钱比种田来得快,只留下年迈的村民在村里继续默默地耕种。

“柳暗花明又一村”,老支书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的孙子高中毕业后当上了村主任,带着一群有知识的青年种庄稼。他们对土地采取的是一种新的耕作模式:修好了机耕道,开好灌水渠,做到“小块拼大块”“高块变低块”,创造了一流的耕种条件。那古老的水车、耕牛、木犁、铁耙等都被抽水机、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替代。

如今,梦想竟然变成了现实。劈高山、架大桥,“抚八”线大公路穿村而过,打破了“孤岛”千年的封闭,新农村建设如虎添翼。在规划施工时做到“不填塘”“不砍树”“不做作”,创建山水田园特色的“桃花源”。

有一天,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崇仁,几位摄影爱好者要带我去看一个“画中的村庄”。我欣喜地坐上他们的小车,半小时后竟然来到我们村里。

走在洒满阳光的小路上,我的每一步都是对家乡大地亲切的吻,村庄的形状如一柄彩扇似的吸引着游子。桃花红、李花白,红白相映,像给错落有致的小洋楼穿上彩裙。斜阳远近青山翠,古树青藤黄鹂鸣。人在桥上走,鱼在桥下游,那小楼、庭院、校园,那亭台、幽径、文化长廊,处处洋溢着鲜嫩而和谐的韵味。每一处景致都是一首生动的诗,都是一幅优美的画,无不诠释着新时代农村的魅力。这里的美,保持着自然原生态;这里的美,美在和谐,美在真切,体现了传统农耕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往日“一盒火柴的村庄”,如今成了“江西省百座最美新村庄”之一。这既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更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缩影。家乡的年轻人,正执着地追求着21世纪的美好梦境。

猜你喜欢

老支书水车火柴
执灯而立
秘密
大回转冲水车
水车转转转
水车
水车真好玩
举报信
好处费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