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析

2020-08-27花姝红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金融风险发展对策

(郑州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数字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在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过程中产生了数字普惠金融这一新的发展模式,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金融行业的变革。本文旨在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的障碍,并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来促进国内数字普惠金融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金融风险;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17-0163-02

互联网元年以来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数字普惠金融这一概念被提出以后即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的障碍和制约,更好地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的长尾效应来促进数字金融的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概述

1.数字金融及普惠金融

联合国在2005年将普惠金融定义为:通过不断完善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来将金融服务拓展到一些欠发达地区,进而使得这些地区的低收入群体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更好地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本质上是为了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金融参与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数字金融对于全世界来说都可以称之为一种新事物,从其产生到现在也仅仅20多年的时间,是指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一些大科技平台等数字技术来进行创新产生新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业态,其主要业务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基础设施、支付结算、融资筹资、投资管理、保险。我国的数字金融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支付宝的上线对传统的金融产生了较大冲击,但主观上人们更愿意将2013年余额宝的产生当做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元年。近些年数字金融的发展相对比较波折,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和行业现象,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相关技术的不成熟以及业务模式的不足和监管的变化。

2.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是2016年9月G20峰会上的主要议题之一,峰会报告《全球标准制定机构与普惠金融——不断演变的格局》将数字普惠金融解释为一切通过使用数字科学技术发展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为。本文认为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解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是指通过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信息安全等来为金融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结合到海量的用户数据信息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多样化手段提升风控水平或者降低交易成本;普惠是指普遍地惠及各类主体,使得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客户都能够在自己能够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得到自己想要的金融服务,比如农民、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金融则是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为各类客户提供资金的融通,支付结算以及信贷等。因此数字普惠金融即可以界定为: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使得任何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群体都能够以自己可承担的成本来获得自己需要的金融服务。

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金服等利用海量的用户数据信息编制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这套指数在时间上包括了2011年~2020年期间的相关数据,在空间上涵盖了省市县地区各层级,并且将在今年发布第三期的指数报告。

1.发展特征

从时间跨度上来讲,近十年来国内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非常迅速,平均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从省份均值来看,仅2011年~2018年的几年间指数就已经出现了接近9倍的增长,可以说平均每两年到三年就翻一番。同时在2011年~2015年之间相对增长速度更快,到2015年之后增长有所放缓,但是增速放缓的另一方面是覆盖深度的加大,前五年之间的较快增速主要是覆盖范围的扩大而最近几年的增长则更多的是覆盖深度的加深,这样的增长特点充分揭示了国内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潜力。

从空间上来看,第一个特征就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增长存在的较大地区差异,具体则表现为以胡焕庸线为分界东部地区的发展相对较好,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这主要取决于东西地区人口以及资源的分布不均。第二个特征就是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很快但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放缓,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较高,导致东部地区的发展主要在于覆盖深度的不断加深,而西部由于相对落后,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在覆盖广度上增速很快。第三个特征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虽然西部的发展滞后但是正在以较快的速度追赶东部,有数据表明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近十年间中西部地区之间无论是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还是物流速度方面或是金融服务的多样性都在以一个显著的速度缩小。

2.优点

(1)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的今天,只要拥有一部移动终端和网络,用户即可享受到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无论是支付结算还是资金周转都可以云端办理。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26.3%,覆盖农村人口达到2.25亿,城镇网民人口6.3亿,移动支付的普及极大的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缺陷,在今年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居民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能在家通过网络进行消费更能说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巨大优越性。

(2)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对于银行来讲,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智能柜员机终端,不但减少了人工柜员业务量降低操作风险,还减少了银行网点的办公场所以及办公设備和人员成本。对于客户来讲更是能够有效地降低时间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往客户一个简单的业务办理都需要到达最近的银行网点排队取号办理,一个简单的业务极有可能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甚至更长,这其中还不包括网点到家之间的出行时间和费用。在数字普惠金融到来之后业务的办理极大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用户只需一个网络终端即可随时随地办理常见业务,不仅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还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对交易数据乃至信用状况进行分析,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存在典型问题

1.信息安全风险进入21世纪后我国数字经济走上了快车道,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交融更是不断深化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大量的用户数据,在用户进行数字活动的時候所有的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当然其中也包括很多敏感信息甚至个人隐私。从支付宝、京东金融搜集用户手机内第三方信息到信息泄露倒卖以及由此产生的金融诈骗,都在提醒着我们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2.监管困难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相互交叉严重,而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更是会涉及到各行各业,虽然这样的金融业态会给金融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对应的风险在各行业间传染带来的破坏性也具有无限可能。在目前“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体制下如何对跨区域跨行业的数字普惠金融进行适度有效的监管仍是不小的挑战,在互联网金融的前车之鉴下如何避免监管交叉、监管空白、监管套利等现象的发生仍是数字普惠金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3.征信体制不完善我国征信体制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主。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征信机构,但是从目前其管理的数据量来看征信数据覆盖度仅为35%,即使考虑到我国城镇化率,个人征信覆盖度也只有61%,远低于国际上其他国家水平而且很多人实际上并没有征信信息,这种情况下远远无法满足现实发展需要。征信体制不完善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无法准确对用户信息进行评估,无法准确评估也就意味着无法为用户提供真正与其风险匹配的金融产品或服务,这样势必会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进程。

四、发展对策

1.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首先,就是提升用户的金融信息安全意识,用户才是个人信息的所有者,在参与金融活动的过程当中必须意识到各种行为中存在的风险并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必要的时候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其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数据的安全防护能力,建立严格的风控、监察制度来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最后,就是要与时俱进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防止企业或者非法分子利用监管漏洞盗取用户数据信息。

2.完善对应监管体系监管的目的在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也即要兼顾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这点可以借鉴“监管沙盒”的做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同时建立与数字普惠金融相匹配的监管体制,形成机构监管、业务监管、平台监管等多位一体的协同联动监管机制,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通过大数据以及数字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全面的检测及时发现金融交易过程中的异常行为并发出预警信息,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3.构建多元化征信体系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的征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必须试着联合一些企业比如支付宝的信用信息和公安部门或者税务部门来构建多元化的征信体系,创新相关征信产品来拓宽征信渠道。在征信评价过程中根据用户信用数据分析结果来给出相应评级,不同等级的信用状况可以对应现实中不同的服务水平。

五、结论及展望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自其产生以来即以独特的优点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尝试对其现阶段状况进行分析,并指出一些尝试性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数字普惠金融一定能够凭借其优势在我国金融市场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怡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探索[J].现代金融,2019,(11):22~26.

[2]王傲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6):49~52.

[3]贺刚,张清,龚孟林.数字普惠金融内涵、创新与风险研究[J].甘肃金融,2020,(02):31~35.

[4]霍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青海金融,2019,(01):29~32.

[5]郭峰.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格局与经济影响[N].中华工商时报,2020-04~19(1).

[6]殷思媛.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策略[J].商讯,2019,(12):21~22.

[7]谢金海,涂奇.基层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难点和对策[J].金融与经济,2019,(2):83~85.

[8]孟晓华,乔璐萍,刘莉.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以汉中市为例[J].西部金融,2018,(2):70~76.

作者简介:花姝红,供职于郑州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金融风险发展对策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