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循环空气钻井技术在BZ18井的应用

2020-08-27王春生刘殿琛卢俊安王延民刘厚彬

钻采工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井段井眼钻具

王春生,邓 柯, 刘殿琛, 卢俊安,王延民,刘厚彬, 迟 军

(1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 2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3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塔里木库车山前BZ构造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成为塔里木油田3 000×104t产能建设重点区块。但该构造上沉积的巨厚砾石层5 500~6 000 m[1],采用常规钻井机械钻速低(<1.4m/h)、钻井周期长、钻头消耗严重、提速工具优势无法发挥等难题一直困扰该构造的高效勘探与开发,而空气钻井面临沉砂量大及井壁失稳和井斜的难题[2],都制约BZ区块勘探开发进程,为突破上部砾石层提速瓶颈,笔者利用专业软件对BHA进行模拟,提出了预弯+双摆最佳钻具组合[3-5],依据最小携岩动能原理,优化注气量,充分发挥连续循环优势,采用控时钻进技术,避免了大量沉砂和井斜超标等难题;通过在BZ18井三开Ø311.2 mm井眼库车组层段进行了空气连续循环钻井提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工艺参数确定与优化

BZ18井位于新疆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带BZ段北部BZ18号构造高点的一口预探井,井型直井,设计井深7 135 m,完钻层位白垩系巴西改组。第四系~吉迪克组层段发育约5 750 m巨厚砾石层,其中未成岩段砾石厚2 100 m(0~2 100 m),准成岩段砾石厚650 m(井段2 100~2 750 m),成岩段砾岩厚3 000 m(井段 2 750~5 750 m)。

设计在三开Ø311.2 mm井眼井段2 836~4 500 m库车组~康村组开展空气连续循环钻井,以提高深部砾石层段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若出现井壁失稳、井斜超标且纠斜无效等情况,终止空气钻井作业,转换成钻井液钻井。

1.预弯钟摆钻具防斜组合设计

利用专用软件对三开Ø311.2mm井眼空气钻井预弯钟摆钻具组合进行仿真模拟[4],钻具组合:Ø311.2 mm牙轮钻头+α°预弯短节+止回阀+Ø228.6 mm无磁钻铤1根+Ø228.6 mm钻铤1根+Ø309.2 mm扶正器+Ø228.6 mm钻铤1根+Ø309.2 mm扶正器+Ø228.6 mm钻铤3根+Ø203.2 mm钻铤18根+Ø139.7 mm加重钻杆15根+Ø139.7 mm斜坡钻杆+顶驱。模拟条件:钻压60 kN,转速60 r/min,井斜角2°,图1表明动态降斜力最大(1.39 kN),运动较稳定。

图1 侧向力相图

2.钻井参数设计

三开Ø311.2 mm井眼空气钻井采用牙轮钻头,优选强保径、高抗冲击、金属密封优质牙轮钻头;钻压10~60 kN,注气量300~400 m3/min,见表1,实际钻进期间根据井斜、井下沉砂情况调整钻井参数。

表1 空气钻井参数设计

3.连续循环钻井设计

BZ18井三开Ø311.2 mm井眼实施空气连续循环钻井工艺[5-6],实现在接立柱、起下钻作业期间的空气介质连续循环,持续清洁井底,防止沉砂卡钻,延长空气钻井进尺,提高空气钻井作业安全性。

空气连续循环接立柱/下钻流程见图2。

图2 空气连续循环接立柱流程图

空气连续循环起钻流程见图3。

图3 空气连续循环起钻流程图

二、现场应用

BZ18井三开Ø311.2 mm井眼空气连续循环钻井井段2 836.50~4 111.50 m,进尺1 275.00 m,平均机械钻速6.40 m/h,用时15.5 d,平均行程钻速82.26 m/d。通过“预弯钟摆钻具组合+控时钻进”防斜,空气钻井井段井斜范围1.10°~3.94°,最大井斜仅3.94°/3 537.50 m,确保较好井身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1.钻进

BZ18井三开Ø311.2 mm井眼空气连续循环钻井共进行三趟钻作业,第一趟钻气举、空气钻进领眼,作业井段2 836.50~2 874.00 m,进尺37.5 m,钻具组合:Ø 311.2 mm HJT517GK+接头(630×NC610)+Ø228.6 mm钻铤×6根+接头(NC611×NC560)+Ø203.2 mm钻铤×15根+接头(NC561×520)+Ø139.7 mm加重钻杆×15根+Ø139.7 mm钻杆,施工参数:钻压0~10 kN,转速60~70 r/min,注气量180~210 m3/min,泵压1.0~2.0 MPa。

第二趟钻作业井段2 874.00~3 528.67 m,进尺654.67 m,平均钻速7.23 m/h。钻具组合:Ø311.2 mm JT537GK+接头(630×NC610)+α°预弯短节+Ø228.6 mm 浮阀+Ø228.6 mm钻铤×2根+Ø303 mm扶正器+Ø228.6 mm钻铤×1根+Ø304 mm扶正器+Ø228.6 mm钻铤×3根+接头(NC611×NC560)+Ø203.2 mm钻铤×9根+接头(NC561×520)+Ø139.7 mm加重钻杆×15根+Ø139.7 mm钻杆。施工参数:钻压0~20 kN,转速60~70 r/min,注气量210~300 m3/min,泵压1.4~2.9 MPa。

第三趟钻作业井段3 528.67~4 111.50 m,进尺582.83 m,平均钻速5.80 m/h。钻具组合:Ø311.2 mm JT537GK+接头(630×NC610)+α°预弯短节+Ø228.6 mm浮阀+Ø228.6 mm钻铤×2根+Ø303 mm扶正器+Ø228.6 mm钻铤×1根+Ø308 mm扶正器+Ø228.6 mm钻铤×3根+接头(NC611×NC560)+Ø203.2 mm钻铤×9根+接头(NC561×520)+Ø139.7 mm加重钻杆×15根+Ø139.7 mm钻杆。施工参数:钻压0~20 kN,转速60~70 r/min,注气量300~360 m3/min,泵压2.0~3.2 MPa。

本开空气钻井期间接立柱、起下钻作业全过程应用连续循环钻井技术,表2为BZ18井连续循环系统运转数据,累计入井连续循环阀30只,地面控制装置运行时间312 h,作业期间连续循环系统运转正常;三开空气钻井井底沉砂3~84 m,尤其钻进至井深3 058.82 m沉砂已达26 m,连续循环钻井技术的应用不仅延长了空气钻井进尺1 052.68 m,同时避免了沉砂卡钻,提升气体钻井安全性。

表2 BZ18井三开空气连续循环钻井数据统计

2.钻井液转换

三开空气钻井作业完后,钻井液转换的关键技术是预防井壁失稳、井漏等井下复杂[7],施工期间,采用光钻具组合下钻至井深4 081 m(距离井底30.50 m)进行替浆作业,依次替入48 m3润湿反转剂、60 m3随钻堵漏钻井液及密度1.53 g/cm3KCl-聚磺钻井液267 m3,出口见返,其性能见表3。下钻到底循环,起钻更换钻井液钻进钻具组合恢复钻进,从空气钻井作业结束至恢复钻井液钻进用时仅3 d,气液介质转换作业得以安全顺利完成。

表3 转换KCl-聚磺钻井液性能

三、效果分析

1.提速效果显著

BZ18井三开Ø311.2 mm井眼空气钻井平均机械钻速6.40 m/h,作业周期15.5 d,行程钻速82.26 m/d。同比邻井BZ103、BZ104等钻井液钻井,钻速提高4.1~6.0倍,行程钻速较钻井液钻井提高3.2倍以上,节约钻井周期33.5 d以上,见表4。

表4 BZ18井空气钻井与邻井钻井液钻速对比

2.延长单只钻头进尺节省钻头消耗

BZ18井三开Ø311.2 mm井眼空气钻井井段2 836.50~4 111.50 m,进尺1 275.00 m,共用3只钻头,平均钻头进尺425 m,同比钻井液钻井节省钻头5~10只,提高单只钻头进尺2.6~4.3倍,见表5。

表5 BZ18井空气钻井与邻井钻井液钻头对比

3.井斜控制效果较好

BZ18井三开Ø311.2 mm井眼空气钻井期间采用“预弯短节+双扶正器钟摆”钻具组合,控制钻时在xmin/m钻进,防斜效果较好,井斜范围1.10°~3.94°,最大井斜仅3.94°/3 537.50 m,井斜曲线见图4。

图4 BZ18井空气钻井井斜曲线

四、结论

(1)BZ18井空气钻井作业期间,地层不出水,井壁稳定性较好,证明了BZ构造库车组中下部~康村组层段空气钻井地质适应性好,适合在该层段推广实施空气钻井,以提高BZ构造深部砾石层机械钻速。

(2)BZ18井库车组~康村组砾石层空气连续循环钻井进尺1 275 m,开展连续循环接立柱43次、连续循环起下钻10趟,累计入井连续循环阀30只,连续循环系统运转时间达312 h,延长了空气钻井进尺1 052.68 m,避免了沉砂卡钻,提升气体钻井安全性。

(3)与钻井液钻井相比,空气钻井提速效果明显,钻速提高4.1~6.0倍,行程钻速提高3.2倍以上,钻井周期节约33.5 d以上。

(4)采用“预弯短节+双扶正器钟摆”钻具组合,控时钻进,能够较好控制井斜,确保井身质量。

猜你喜欢

井段井眼钻具
钻具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摩阻判断井眼情况的误差探讨
深部水平井随钻扩眼钻具震动控制在A4H井的应用
新疆玛湖油田水平井低摩阻导向钻具组合优选与应用
防斜纠斜技术在邑深1 井的应用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
基于Cempro Plus的长封固段固井顶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区块S7井为例
旋转导向井眼轨迹自动控制系统
分析钻具的使用与管理
鱼骨状水平分支井井眼轨道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