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超深海相气藏探井测试难点及对策

2020-08-27何世云

钻采工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测试工具射孔管柱

何世云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当今社会对油气资源需求量日益扩大,目前探明储量及开采量有限,客观上要求油气勘探逐步向超深层发展。川东北地区茅口组-灯影组是目前超深层勘探的主力层位,气藏埋深6 600~8 500 m,预测最高地层压力达150 MPa,地层温度180℃,且含有H2S[1]。对于井更深、温度及压力更高的茅口组-灯影组气藏,前期普光气田、元坝气田所采用的探井APR测试工艺已不能满足超深层测试需要,尤其需解决测试工具承压不足、橡胶密封高温失效、高密度钻井液沉淀、管柱埋卡等问题。本文针对探井测试难点,从测试工具和测试工艺两方面进行研究,经过系统工业化实践,形成了适用于超深层海相气井的测试联作工艺,为超深气藏的勘探测试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测试难点及风险

超深层探井以APR“射孔-酸压-测试”联作为主要工艺,受超深层复杂地质特征影响,测试工具和测试工艺均面临诸多难点,需从测试工具性能、管柱结构及配套测试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以确保测试工具正常工作、测试作业安全进行。

1.测试工艺难点

(1)测试管柱受力复杂,轴向变形大,严重影响RTTS封隔器可靠性。目前国内外对测试联作管柱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力学分析,而超深、高温、高压条件下以测试工具和复合油管组合的酸压测试联作管柱变形大,不同工况下超深测试管柱变形量计算和控制难度大[2]。以YB1井为例,酸压改造阶段测试管柱最大轴向变形量达9.40 m,管柱失效风险极高。

(2)采用APR“射孔-酸压-测试”三联作工艺,测试管柱需经历入井坐封、射孔、酸压、放喷、测试、打阀及压井、堵漏等多个工序。其中,射孔时在井底形成瞬间异常高压和低压,管柱正反压差超过70 MPa,易导致RTTS封隔器失封、芯轴塑性损伤等异常情况。

(3)在170℃~180℃高温下,钻井液稳定性较差,作业周期长,沉淀卡埋风险大。尤其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地层发育以裂缝和溶洞为主,酸压测试后普遍需压井堵漏,高温下钻井液沉淀以及堵漏材料返吐堆积易导致管柱卡埋。

2.测试工具面临挑战

(1)井深超深,深度6 600~8 500 m,超深井管柱受力复杂,管柱设计计算难度极大,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少,油管及工具可选择范围小。

(2)地层产出H2S、CO2等酸性气体与注入酸液在井筒内混合,腐蚀性强、机理复杂,对测试工具及其橡胶密封材质的耐腐蚀性要求高。

(3)地层温度过高,常用的丁晴橡胶、氢化丁晴橡胶、氟橡胶在井温160℃以上的环境中易发生封隔器胶筒及工具橡胶密封件变形、开裂、硬化及碳化,引起管柱密封失效问题。

(4)酸压改造和循环阀操作存在工具挤毁风险。测试管柱井底绝对内压大于180 MPa,环空压力大于140 MPa,现有测试工具中的RD循环阀、RDS循环阀相关机构承压不足,耐井底绝对压力小于160 MPa,耐绝对环空压力小于140 MPa,存在挤毁风险,无法满足超深海相气藏探井需求。

二、技术对策

针对测试面临的系列技术难题,通过测试管柱及工艺优化、管柱力学分析、工具结构及强度优化、高温橡胶密封材质优选等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超深层探井的APR测试联作工艺。

1.管柱组合及工艺优化

根据超深层海相气藏高温、高压、含H2S、超高施工压力和工艺现状,优化了测试管柱结构和APR测试工艺。

对于显示较好储层,为减少钻井液伤害、加快评价进程,优先采用APR“射孔-酸压-测试”三联作工艺,必要时可通过操作测试工具替入加重酸,但该工艺存在射孔冲击载荷导致测试工具或套管损坏风险,可能导致管柱卡埋等复杂情况。

为减少射孔枪在高温、高含H2S条件下滞留时间,降低防硫材质射孔器材成本和测试管柱卡埋概率,将部分井APR测试三联作改为两联作,即单独下一趟射孔管柱,压井后更换APR酸压-测试管柱进行两联作施工,提高施工成功率。其中,OMNI阀、LPR-N阀因技术原理和结构特点,要求液柱压力在100 MPa内,在钻井液中下入深度有一定局限[3]。

超深层海相气井APR测试三联作及两联作管柱结构如图1、图2所示。

图1 APR射孔—酸压—测试三联作管柱图

图2 APR酸压—测试两联作管柱图

2.测试管柱设计

2.1 管柱力学分析

针对超深层海相气井测试管柱,综合分析鼓胀、温度、屈曲、活塞等“四个力学效应”及其带来的轴向变形,结合酸压测试工况,建立力学分析模型,以“四个效应”为理论基础,建立力学分析模型,并在测试实践中不断修正,以准确计算不同工况下的管柱变形与受力情况[4]。

(1)按照施工泵压95 MPa(环空限压45 MPa),施工排量1~5 m3/min,酸液密度1.1 g/cm3,封隔器坐封井深6 200 m计算测试管柱三轴安全系数情况,见表1。

表1 某超深井管柱试挤、酸压工况力学计算结果

(2)按照排液后求产时日产量分别为0.5×104m3、2×104m3、10×104m3、20×104m3、50×104m3的工况,校核测试管柱三轴安全系数情况,见表2。

表2 某超深井管柱排液求产工况力学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封隔器以上测试管柱轴向受力最薄弱点阶段为低排量下试挤、难以压开地层的工况,该阶段测试管柱安全系数最低。计算不同排量下管柱变形量如表3所示。

表3 泵压95 MPa下管柱变形量数据表

通过计算酸压工况时管柱总变形量缩短约4.2~5.9 m,综合考虑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施工情况,因此采用2组伸缩短节,一组用以平衡酸压改造引起的管柱收缩,一组用以平衡下压坐封、放喷时的管柱伸长,提高管柱三轴应力安全系数,并根据不同的工况,控制环空压力,减少管柱在井筒中的形变,提高测试管柱的安全性。

2.2 测试油管及材质优选

根据超深层海相APR测试实际情况,从射孔至测试结束压井提管柱,管柱暴露在H2S环境中时间不超过15 d,属于短期测试,折算其腐蚀速率为0.019 mm/d,110SS材质可以满足勘探井短期测试评价[5]。经强度校核,结合测试工艺需要,形成了超深海相探井测试油管推荐组合,见表4。

表4 超深海相探井测试油管推荐组合

3.测试工具优化改进

3.1 密封胶筒及密封件优选

胶筒是RTTS封隔器的核心部件,通过施加压缩负荷使其外径胀大,与井壁紧贴,起到密封和隔离作用。井下压力、温度、流体性质是引发胶筒失效的主要因素。结合超深层海相气藏特点和测试工艺现状,优选出的封隔器胶筒结果见表5。

表5 封隔器胶筒及橡胶密封件性能参数表

对比石油类主要橡胶高温下的耐腐蚀性,进口氟橡胶和四丙氟橡胶(AFLAS)的耐酸、耐碱、耐强氧化剂等性能更优,同等条件下,使用寿命更长。四川地区超深探井APR测试推荐使用进口氟橡胶或四丙氟橡胶密封材料,满足地层温度160℃~180℃条件下测试工具及管柱密封要求[6]。

3.2 工具强化改进

超深层酸压采用高压-超高压施工,施工限压95~115 MPa,则井下7 000~8 000 m附近测试工具承受绝对内压可达195 MPa;按照RTTS封隔器推荐工作压差60 MPa计算,酸压改造期间环空平衡压力可达55 MPa,操作破裂盘工具时井底环空绝对压力达140 MPa;此外,射孔枪起爆后井底形成高压(能量聚集)及低压(穿透地层)和部分气井特殊条件,直接导致封隔器芯轴及胶筒压差达70 MPa以上。

APR测试工具配套的原装RDS循环阀、RD循环阀、RTTS封隔器等工具承压性能远不能达到上述参数指标。通过优选防硫耐酸、强度更高的材质,优化本体结构及尺寸方式对测试工具本体、芯轴进行强化改进,大幅提高其绝对承压能力和工作压差,其中,自主创新研发的小井眼耐高温高压差封隔器耐压差提升至85 MPa,耐温提升至200℃,芯轴抗拉提升至1 000 kN,RDS/RD循环阀耐绝对压力提升至186~230 MPa,满足了四川超深层海相气藏气井测试联作需要。

3.3 局部结构及通径优化

超深层海相气井测试联作关键工序简明,配套工艺复杂。高产天然气无阻低阻流动、大排量酸压改造、连续油管作业、堵漏压井等要求所有测试工具为全通径。

经过一系列局部结构及通径优化后,所有小尺寸测试工具达到通径大于38 mm、耐压差85 MPa、抗拉1 000 kN指标,同时测试管柱满足外置32 mm规格30K级别电子压力计以及大排量酸压和连续油管、压井堵漏等作业需要。

4.钻井液及堵漏材料工艺优化

高温钻井液沉淀及堵漏材料是超深海相井APR测试管柱埋卡的两大因素。为提高测试效率,因此对压井钻井液提出了如下要求:24 h静止密度差≤0.03,除硫剂3%~8%(视现场H2S含硫调节),机械杂质≤0.2%,pH≥11,失水≤5 mL。

此外,超深层海相属于碳酸盐岩地层,改造测试后均存在漏失现象,则不可避免需进行堵漏。前期采用的堵漏材料主要为1~5 mm核桃壳,核桃壳溶蚀率不足30%,该堵漏配方虽堵漏效果好,但对于管柱埋卡解卡以及后期投产解堵均是一大难题。因此优化设计了一套酸溶性堵漏材料(见表6),如管柱埋卡及后期产层解堵均可采用泡酸解堵解卡。

表6 两种超深井堵漏材料配方

在多口超深井酸压测试后期堵漏实践基础上,优化形成了以 “填、细、净、活、快”为特点的堵漏工艺,解决了高漏失储层防卡埋难题。

三、应用案例

CS1井是一口超深探井,采用套管完井,完钻井深8 420 m,测试层为灯影组,测试井段8 149~8 191 m。主要技术风险为高温引起测试工具橡胶密封失效、管柱失封和超深、高压导致的测试工具特殊机构受压挤毁。

本层采用Ø88.9 mm×9.52 m+Ø88.9 mm×6.45 m+Ø73 mm×5.51 m+APR测试工具+XCHTP-1封隔器组合,在坐封井深7 840 m,最高改造压力113 MPa、井底绝对压力191 MPa、地层温度175℃条件下,成功完成了射孔酸压测试作业。

四、结论建议

(1)通过自主研发及强化改进后的测试工具及小井眼封隔器,性能指标达到耐压差85 MPa,耐温200℃,同时封隔器胶筒及其他橡胶密封件优选耐温>200℃的高性能四丙氟橡胶,满足在井深6 600~8 500 m超深海相气藏探井的作业需求。

(2)形成的以“多工况多应力场管柱形变分析与优化设计、工具改进强化、堵漏压井防卡埋”为核心的超深探井测试技术,解决了管柱密封失效、卡埋、封隔器失封等难题,实现了射孔、改造、测试工艺一体化作业,为“超深”气藏快速勘探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

(3)通过在CS1、MS1等井的成功应用,表明优化形成的测试联作工艺可在超深探井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测试工具射孔管柱
基于套管损伤分析的射孔关键参数优化研究*
高压高产气井测试管柱螺纹安全分析*
高压高产气井完井管柱振动特性及安全分析*
PFC和2315XA进行电缆射孔下桥塞
深水测试管柱测试过程中横向振动特性分析
射孔参数对热采井套管抗热应力能力影响分析
电缆输送射孔的优缺点分析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基于移动平台APP测试
手车式真空断路器回路电阻测试电流线接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