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 年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报告

2020-08-27张新仕孙立永王亚楠曹薇闫相如王桂荣李英杰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河北省小麦生产

张新仕,孙立永,王亚楠,曹薇,闫相如,王桂荣*,李英杰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 石家庄 050011;3.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21;4.衡水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河北 衡水053000;5.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天津 300041)

河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的传统地区与重要地区,小麦单产和总产水平均居全国前列。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产业创新团队进行实地走访与数据调研,对2019 年河北省小麦生产概况、价格走势、销售、不同种植规模的经济效益进行概述与分析,提出妥善处理好五大关系,保证河北省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2019 年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

1.1 小麦生产情况

1.1.1 夏季丰收 2019 年河北省小麦生育期内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生长,生产管理措施及时到位,小麦田间长势明显好于2018 年。2019 年种植面积为230.71 万hm2,较2018 年减少了1.7%;平均产量为6 306 kg/hm2,总产量为1 454.8 万t,分别较2018 年增长了2.4%和0.6%。2019 年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单产、总产双增长。

1.1.2 秋播顺利,越冬良好 2019 年通过大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采取精细整地、足墒播种和播后镇压等措施,土壤墒情适宜小麦秋播,各主产区抢抓农时,适期、适量播种,整体提高了冬前一类苗和二类苗的占比,为该地区小麦的节水、抗逆、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 年河北省秋播小麦播种面积为220.34 hm2,适期播种率达到了72%,较2018 年增长了6 个百分点。

进入越冬期以来,河北省小麦主产区有3 次大范围的降水,大部分麦区降水量丰沛。截止小麦返青期前,平均降水量较常年提高了58.6%;2019 年11 月1日~2020 年2 月23 日平均气温为1.7 ℃,较常年提高了1.4 ℃,冷空气过程少、强度低,温度变化平缓。据苗情监测与农情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一类苗和二类苗的种植面积达到了94%以上,返青前河北省主体麦田的总茎数为1 275 万~1 500 万株/hm2,主体麦田越冬状况良好,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墒情充足,整体好于2018 年和常年,有利于小麦顺利返青、早发稳长,同时为春季节水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小麦价格走势分析

2019 河北省小麦价格走势分为以下4 个阶段:第1 阶段为缓慢下跌期(1 月~5 月底),该阶段价格波动幅度小,走势较为平稳;第2 阶段为快速下跌期(6月初~7 月初),该阶段小麦大量上市,供给量充沛导致价格下跌;第3 阶段为低位徘徊期(7 月中旬~10 月初);第4 阶段为回升期(10 月中旬~12 月底),传统节假日(春节) 人们对小麦及加工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加之2019 年国家出台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导致小麦价格在这一时期回升(图1)。

图1 2019 年1~12 月河北省小麦价格走势Fig.1 Wheat price trend in Hebei Provinc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1.2.1 第1 阶段:缓慢下跌期 2018 年河北省小麦略有减产,导致收购商对后期小麦价格看涨,对小麦价格稳定起到了支撑作用。而2019 年1 月末~2 月末进入春节假期,小麦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降低,加之3~5 月临近新小麦上市期,收购商和农户开始清空余粮,导致这个时期的小麦价格开始出现波动。基于以上原因,2019 年1~5 月河北省小麦价格整体平稳且略有下降,跌幅为2.61%。

1.2.2 第2 阶段:快速下跌期 2019 年河北省夏收小麦丰收,收购商对后期小麦市场供应普遍看好,加之国家下调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至2.24 元/kg,较2017 年下调了0.06 元/kg,导致小麦价格持续走低。2019 年6~7 月小麦平均价格为2 259.59 元/t,其中2019 年6 月底下降至最低点2 273 元/t,较6 月初降低了6.27%。

1.2.3 第3 阶段:低位徘徊期 随着新小麦大量上市,导致农户加速出售小麦,收购商对后期市场看跌;同时河北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对小麦市场起到支撑作用,2019 年7 月中旬~10 月初小麦价格止跌启稳且处于低位徘徊期,价格保持在2 290~2 390 元/t。

1.2.4 第4 阶段:快速回升期 小麦价格受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国家公布2020 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2.24 元/kg)与2019 年持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小麦价格由2 320 元/t(2019 年10 月8日)增长到2 405 元/t(2019 年10 月31 日);11 月小麦价格进入平稳期,此时价格保持在2 400 元/t 左右;进入12 月迎来中国2 个传统节日(新年和春节),小麦产品的需求量突增带动了小麦价格上涨。

1.3 农户销售渠道与经济效益

2019 年10 月对河北省衡水、邢台、邯郸、石家庄4 个地区8 个县(市)277 户小麦生产者进行入户走访与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77 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98.92%。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小麦生产、销售、储存和保险等。其中,家庭农户206户,合作社45 户,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23 户(表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构成符合河北省地区的小麦生产情况,分析结果具有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

1.3.1 农户销售渠道 实地调研显示,河北省农户多以地头交易和粮贩交易为主,其中小麦地头交易占比为32.43%,粮贩交易占比为20.27%。近些年由于河北省小麦加工厂较多,增加小麦收储业务的合作社增多,导致农户将小麦交给合作社、加工厂的比例显著增加。

表1 农户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farmers

1.3.2 库存与加工 2018 年河北省小麦库存量占粮食总量的55.14%,较2014 年降低了5.07 个百分点,2018 小麦商品粮库存为180.7 万t,较2014 年减少了32.75%,小麦库存占比、商品库存量均有所降低。2011~2018 年河北省小麦粉加工量为793 万~1 004.61万t(表2),年均增长率为3.34%,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加工量为905.89 万t,是山东和河南加工量的52.94%和40.59%,差距较大。

表2 2011~2018 年小麦主产省份小麦粉加工情况Table 2 Wheat flour processing in main producing areas from 2011 to 2018 (104 t)

1.3.3 不同种植规模投入产出分析 种植面积>1.00 hm2的产投比最高,其次是0.34~0.67 hm2,规模种植增效明显(表3)。一方面,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主要投入品中的种子费、机械费用、化肥费等均有明显减少,以小麦收割费用为例,普通农户小麦收获作业费为750 元/hm2,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收获作业费为675 元/hm2,导致生产成本低于小农户;另一方面,规模种植户种植品种统一、吨量大,收购商可从中获取更高利润,因此收购价格比一般农户略高,经济收益高于小农户。

2 妥善处理好五大关系,保证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

2.1 稳定生产面积与保护环境的科学平衡

2020 年2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河北省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省份,黑龙港作为地下水超采区试点,实施季节性休耕政策,压减部分小麦生产面积。《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了每年实施季节性休耕的调控目标为13.33 万hm2,《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行动方案(2019-2022 年)》提出在黑龙港地区推行季节性休耕调控目标是到2022年达到18.33 万hm2,由于调控政策的实施,河北省小麦面积保持平稳且略有下降,2018 年小麦播种面积为234.79 万hm2,较2017 年减少了0.68%。

同时河北省是我国小麦、优质小麦优势主产区,在粮食安全战略与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如何科学有效的平衡稳定小麦产量与保护环境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河北省小麦发展本着减氮、减磷、增钾、降总量的原则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同时优化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深层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最大程度实现河北省小麦提质增效。

2.2 单产稳中有增与技术进步的基础支撑

目前我国化肥投入的增量对粮食增产的边际效应趋于零,粮食单产水平趋于稳定。河北省小麦单产水平居全国前列,连续6 a 保持6 000 kg/hm2以上。从种植品种来看,种植品种的遗传背景狭窄,优质种质资源不足,突破性的品种培育难度加大;从生产管理技术来看,国家提倡节本增效、绿色有机的农业发展战略,高产、高效、节肥、节药、节水的小麦生产技术模式尚未规模化,对生产技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从防灾减灾技术来看,一些突发性农业灾害的预测预警技术和减灾防灾技术尚未发挥全部潜力,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小麦稳产与高产仍然构成严重威胁。确保小麦产能潜力提升,须在相关种质创新和育种方法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种植模式创新以及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上找出路,下功夫,求突破。

2.3 关注消费需求与产品供给之间的平衡

河北省小麦生产既要满足本省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时作为粮食主产省也承担着向粮食主销区外调外销的职责,促使河北省小麦生产首先要有数量的保障,还要有产品品质结构优化的要求。河北省小麦总产量连续5 a 总产保持1 450 万t 以上,消费量约为950 万t,净外销约为500 万t,生产供给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河北省居民消费量将保持刚性增长,满足省内产消平衡,势必要压减外销份额,将给河北省完成主产区粮食外调任务带来较大压力。近些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规模程度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小麦加工企业对优质强筋小麦需求量不断提高,市场前景良好。河北省小麦生产应响应市场需求,优质麦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应适当控制规模,保持供销平衡,才能实现有效供给,避免结构性供过于求,导致优质不优价。

2.4 支持政策与生产主体需求的精准对接

我国小麦产业支持政策经历了一个逐渐探索完善的过程,先后出台实施了良种、农机等农资补贴、最低保护价收购、临时收储等政策,为促进小麦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的政策绩效开始出现下滑,就河北省小麦生产效益而言,小麦生产总成本增长速度高于产值增长速度,2018 年小麦生产净利润为-1 707.15 元/hm2,粮食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小麦生产政策需以稳定种麦收益为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强小麦支持政策与小麦生产者的需求精准对接,多点发力,形成体系。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条件保障;实施各项补贴政策,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实施价格支持政策稳定,小麦种植基本收益;实施农业保险政策,降低小麦生产自然风险。采取多维度政策,确保小麦种植收益稳定与提高。

3.5 规模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能够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管理,有利于开展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减少水沟、田头土地浪费,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因此,2004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了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2014 年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5 a 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为促进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政策支持。土地流转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还需要经营管理方式和社会化服务提供生产保障。河北省小麦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覆盖面小、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后随着无人机、智能农机等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和产品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会有质的发展。社会化服务不但可以帮助规模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效益,也可以通过对家户型生产开展承包技术服务的方式实现规模经营,这将是对不转变经营权而实现规模经营的一项重大管理方式创新。

4 小麦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我国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占补平衡,以保持耕地面积总量不减。但在一些地方发生占好补劣事件,耕地质量缺乏保障,加之生产者对耕地过度使用,耕地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加强高标准粮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是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要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持和不断提升耕地生产力,夯实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4.2 加强小麦产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强小麦优质高产资源高效型品种选育,促进产量稳产、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加强小麦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增长;加强减灾防灾技术创新与应用,保持小麦产量和质量稳定;加强小麦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丰富产品类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安全贮粮技术创新及应用,最大限度地避免粮食在贮藏过程中的无效消耗。加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科技丰产”工程、“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以及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成果示范应用,为小麦生产提供区域针对性强、易操作的实用技术支撑。

4.3 调整小麦产业结构,支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

河北省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具有自然气候、专用品种、加工基地、消费市场等多个方面的优势,近几年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取得了较快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该省强筋小麦产业发展应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用化收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在冀中南区域集中打造产业生产加工转化聚集区,重点选择产业基础条件良好,规模生产程度较高,加工销售企业相对集中的市、县(区),加强生产组织、企业扶持和品牌培育,确保优质强筋小麦产量、质量和加工转化率、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步提升,使其成为该省优质强筋小麦重要生产基地和加工转化主要聚集区,全面带动和提升强筋小麦综合生产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4.4 完善小麦产业支持政策,稳定保持种麦收益

在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方面,利用好补贴增量,精准识别政策支持对象,做好对种粮主体的精准施策。在价格支持政策方面,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价格保护机制,保护小麦种植主体的经济收入。完善生产服务体系,大力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规模化小麦生产区开展专业化生产管理服务。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保险理赔程序,提高保险理赔额度,有效缓冲农业灾害对种麦收益的负面影响。

4.5 加强小麦产业信息服务,辅助生产经营决策

产业信息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生产要素之一,其影响涉及到小麦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及时、准确的产业信息对指导和帮助小麦生产经营主体做出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在生产信息服务方面,应加强农业公共和公益类信息传播渠道建设,注重气象预报、农业灾害预警防治信息的快速传播,注意利用农民常用沟通交流软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市场信息服务方面,应注重产品价格现状和变化趋势的跟踪监测,及时公布价格并做好价格预警,引导和指导种植户更恰当地选择出售时机和销售渠道等,以期获得较好的收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风险。

猜你喜欢

河北省小麦生产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