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8-26王玉鹏

关键词:根治性脏器白蛋白

王玉鹏

(高邮市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600)

胃部恶性肿瘤多数来源于胃的腺体组织,肿瘤可以沿着胃壁或直接穿过胃壁,将肿瘤细胞转移入血流或淋巴系统。胃癌会导致机体出现呕血、黑便、消瘦等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常见的手术方式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但是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是医生尤为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降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叙述了2016年~2019年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4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54~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4±4.01)岁。在40例患者中合并传染疾病有5例,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全的有14例,合并肝硬化的有4例,合并糖尿病的有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有6例,合并肺部疾病的有4例。在4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有贫血的情况。

1.2 方法

在40例患者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有35例进行不同程度淋巴结清扫,进行D0-D1清扫的有9例,D2清扫的有18例,D2+-D3有7例。有4例患者联合胆囊、脾等脏器切除全胃。所有患者实施食道空肠吻合的方法进行消化道重建。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情况,以及合并症的情况等多发因素;分析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以及白蛋白等单发因素。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的数据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别采用百分比(%)和(±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结果采用x2和t检验,结果对比以P<0.05位差异。

2 结 果

4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为术后心功能不全,2例裂开合并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2例胸腔感染及积液。在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统计结果明显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见表1。

表1 术后并发症单因素数据分析

多发因素分析显示,与联合脏器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合并症和经胸腹联合手术时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对患者输血和白蛋白是保护因素。

3 讨 论

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部恶性肿瘤一种重要的方法,彻底切除胃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受浸润的邻近脏器,是目前可能达到治愈目的的主要手段。影响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单因素,在研究后显示与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肿瘤直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术、经胸腹联合手术以及肝硬化、糖尿病等密切相关,根据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长期研究,以往采用单因素方式较多,对多因素分析较少。随着进一步改进,对多因素分析的方式进行完善,对各种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对比研究,认为在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以经胸腹联合手术以及联合脏器切除术、合并症为主要影响因素。对淋巴结清扫并不是影响因素,白蛋白水平和输血则是有保护作用[2]。

综上所述,通过对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防治,可有效减少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根治性脏器白蛋白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在达古雪山巅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单中心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