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血压控制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020-08-26易德茂吴虹霞

关键词:意外事件收缩压高龄

易德茂,吴虹霞

(西昌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 凉山 6150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心血管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症[1]。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与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出最合适的血压范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将强化血压控制应用于高龄高血压患者,探讨其应用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高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73.80±8.1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74.70±9.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法进行治疗,治疗目标为SBP<140 mmHg;观察组采用强化血压控制法进行治疗,治疗目标为SBP<120 mmHg,静脉输入40 μg/mL硝酸甘油,初始剂量为5 μg/min,每5 min调整一次,以5 μg/次递增,增至20 μg/min时,再以15 μg/次递增,在增至200 μg/min后,输注20 min,若收缩压仍>150 mmHg,则再加入50 mg乌拉地尔和250 mL生理盐水,以200~300 μg/min的速度静滴,1 h内控制血压于140~150 mmHg之间。

1.3 观察指标

由医疗人员进行随访调查,并进行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心血管意外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功能异常、脑卒中及冠心病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

组别 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半年 一年 半年 一年对照组 30 144.43±27.08 137.41±21.12 72.32±7.02 69.23±8.03观察组 30 130.34±25.56 124.86±19.86 87.28±11.23 89.62±11.01 t 2.072 2.371 -6.187 -8.195 P 0.043 0.021 <0.001 <0.001

2.2 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n(%),n=30]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慢性疾病,难以治愈且严重危害人身健康,有研究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膳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使得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3]。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全身性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所以血压控制对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针对血压控制标准尚无统一定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6.67%)(P<0.05)。该结果显示,强化血压控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极大的降低了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作者认为,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呈近似对数直线正相关。血压的升高极大的增加了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中,强化血压控制,将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内,能最大程度地将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患者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强化血压控制可以有效改善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意外事件收缩压高龄
脑筋急转弯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