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洲大蠊萃取液对面部蠕形螨作用的观察与分析研究

2020-08-26魏质鑫邹玉凤绍维在杨毅梅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透明胶螨虫胶带

成 云,魏质鑫,张 倩,邹玉凤,杨 倩,绍维在,杨毅梅

(1.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腾冲 679100;3.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蠕形螨(follicle mite)又名毛囊虫,在分类上属真螨目蠕形螨科(Demodicidae),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虫。蠕形螨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7℃,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此两种蠕形螨发育、形态和致病机理基本相似。

蠕形螨致病机理主要有机械性刺激、继发细菌感染和免疫病理作用3类。蠕形螨在皮肤内活动时对上皮细胞和腺细胞造成机械性破坏。蠕形螨可引起毛囊扩张,上皮变性,当寄生虫体较多时,可引起其寄生的毛囊、皮脂腺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皮脂腺分泌阻塞及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等病变,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分泌物、代谢物的化学刺激可引起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宿主局部皮肤的非细菌性炎症反应。此外,虫体代谢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虫体的进出活动携带其他病原微生物进人毛囊或皮脂腺可致继发感染,引起毛囊周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国外报告人群感染率为27%~100%,国内人群感染率一般在20%以上,最高可达97.86%。人体蠕形螨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肥皂、化妆品等均对人体蠕形螨不具杀灭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蠕形螨的感染率逐渐升高,部分大学中的学生感染率可高达50%〔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越来越重视蠕形螨对面部皮肤的损害,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治疗蠕形螨引起的肌肤问题也逐渐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学者转向了中医中药对面部蠕形螨的作用研究〔4-8〕。本课题组在查阅大量资料基础上,进行了美洲大蠊萃取液对面部蠕形螨作用的观察与分析研究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美洲大蠊萃取液(以下简称“萃取液”,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空白基质、甘油、蒸馏水。

1.2方法

1.2.1 取材对象 通过咨询大理大学下关校区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在校学生150余人,成功招募82名志愿者参与面部是否感染蠕形螨的检查实验,采用透明胶带法得到21名阳性志愿者参与后续实验。

1.2.2 取材方法 蠕形螨取材常用方法包括:①透明胶带粘贴法;②挤压刮拭法;③挤粘结合法。本实验需要多次取材、反复观察与分析美洲大蠊萃取液对人体面部蠕形螨作用,因挤压刮拭法与挤粘结合法取材标本无法保存,且对受试者皮肤有所损伤,故本课题采用了透明胶带粘贴法自受检者面部获取蠕形螨。

1.2.3 确诊方法 将透明胶带平贴于载玻片上,并在胶带上注明粘贴部位(如:额头,左颊,右颊,下颌),发给受检者,让受检者晚上睡觉前用清水洗脸,待干后,把透明胶带分别粘贴于相应部位。嘱受检者晚上睡觉尽量采取仰卧位,避免胶带脱落而影响检查结果。次日早晨取下胶带后,贴回原载玻片上,所得样本及时送至实验室镜检,用碳素笔直接在胶带上圈出螨虫所在位置,并记录结果〔9〕。

1.2.4 “针刺给药杀螨法”的产生及应用 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螨虫后,螨虫紧密粘贴于胶带上,液态药物如何给药是该实验的关键,若取下胶带给药,虫体与胶带将分离,这样会造成螨虫破损及遗失,无法判断药物效果;由于不易确定螨虫位置,无法准确给药。课题组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发现直接用注射器向胶带下圈内给药,能使药物与螨虫充分接触以发挥药物作用,不会造成螨虫遗失,易再次查找螨虫位置。因该方法以注射定点杀螨观察为特点,特取名“针刺给药杀螨法”。

应用“针刺给药杀螨法”进行效果实验。在显微镜下选取活动活跃的蠕形螨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用注射器分别向其中两组胶带下加入50%和60%的萃取液,另外一组加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将加好药的样品置于37℃的恒温箱中,每5 min观察一次,仔细观察蠕形螨的活动情况和死亡情况,并详细记录加药后蠕形螨的死亡时间和虫体的变化情况。

1.2.5 “针刺给药杀螨法”体外实验 确定不同浓度萃取液对面部蠕形螨的杀伤作用且确定最适杀螨浓度。标注蠕形螨透明胶带玻片标本号。随机平均分为7组,分别记为1组~7组。1组用药为空白基质,2组用药为1%萃取液,3组用药为2%萃取液,4组用药为3%萃取液,5组用药为4%萃取液,6组用药为5%萃取液,7组用药为6%萃取液。分别在低倍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玻片活螨成虫个数。将上述不同浓度萃取液分别用注射器加到各标本胶带下,使萃取液与虫体充分接触,置于37℃恒温箱中,每隔6 h用显微镜观察螨虫死亡情况。

1.2.6 感染者面部用药 根据“针刺给药杀螨法”确定的最适浓度,并于试验前14 d告知受试者(面部蠕形螨检查阳性志愿者)停用一切口服及外用药物。每天晨起和晚睡前各用药1次,用药前用温水洗脸、拭干,然后分别滴加萃取液并将其涂于整个感染部位,轻揉片刻。分别于用药后1、3和7 d用透明胶带取螨法取螨观察,分别记录玻片上所有螨虫数及死亡、存活的螨虫数。观察受试者面部感染部位用药后蠕形螨查虫数量的变化以及皮肤的改善情况。

1.3蠕形螨死亡判断标准“针刺给药杀螨法”给药使螨虫与萃取液充分接触,在400×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收缩、透明,虫体螯肢和足停止活动,用解剖针触之不动,虫体破裂,外周有油滴样堆积物。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

2.1萃取液对面部蠕形螨的杀伤效果分析分别选8只活动明显的蠕形螨进行预实验。加药前高倍镜观察蠕形螨,头、足均有活动。加入50%萃取液10 min后有蠕形螨死亡,35 min后全部死亡;加入60%萃取液15 min后有蠕形螨死亡,35 min后全部死亡。见表1。

表1 “针刺给药杀螨法”实验效果观察

2.2不同浓度萃取液体外实验杀螨最适浓度的确定萃取液有很好的面部杀螨作用,浓度为6%、3%、2%的萃取液有100.00%杀螨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57、χ23%=13.50、χ22%=14.70,P<0.05)。由此可见,6%,3%,2%浓度的萃取液杀螨效果较好,考虑到药物成本,取最小杀螨浓度2%为最适浓度。见表2。

表2 不同浓度萃取液体外实验效果观察

2.3受试者用药后情况分析21名阳性志愿者中,仅有8名愿意参加面部用药。8名受试者面部感染部位用药以后,皮肤潮红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用药3 d后,其中2名受试者面部查虫出现阴性结果,4名受试者面部查虫死亡率明显降低,1名受试者面部查虫死亡率明显升高,1名受试者面部查虫死亡率不变。用药7 d后,有4名受试者面部查虫出现阴性结果,2名受试者面部查虫死亡率明显降低,1名受试者面部查虫死亡率明显升高,1名受试者面部查虫死亡率不变。见表3。

3 讨论

当前人体蠕形螨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且逐年增高。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蠕形螨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使用化学合成药物、天然提取药物等〔10-12〕。但是这些药物疗效差,或长期使用有一定毒性及对皮肤有刺激性,破坏了皮肤的营养状况造成对皮肤的损伤。此外,市场上出售的除螨护肤品中,大多数添加剂主要集中在金盏花、金缕梅、金银花、茶树提取物上,这些植物的提取液主要作用集中在抑菌、控油,仅仅通过抑制油脂分泌达到防螨、治螨的目的。抑螨途径单一而且效果不佳,除此之外还破坏了皮肤的营养状况造成对皮肤的损伤〔12〕。本实验旨在评估萃取液对蠕形螨的杀伤作用,探索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杀螨浓度,并能够应用于临床起到治疗作用。

表3 2%萃取液面部杀螨效果观察[n(%)]

实验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得蠕形螨,此法检获率较高,容易镜下观察,且不会对受检者面部皮肤造成影响,于体外实验时不受湿度和空气的影响,但是不易给药,若撕下胶带给药,会造成螨虫的遗失和移位且易损伤虫体,故本实验自行设计了“针刺给药杀螨法”。在摸索“针刺给药杀螨法”的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方法,如将取得标本的透明胶带查虫后直接撕取然后涂药,再次显微镜下观察,找不到原来标记的相同位置的蠕形螨,且查虫的难度包括显微镜下的清晰程度和寻找难度均变高;透明胶带扎孔滴加药物的尝试中,药物无法进入胶带和玻片之间,不能与螨虫接触,无法观察药物效果。在多次反复试验后,摸索出“针刺给药杀螨法”,注射器吸取萃取液,在已经标记出面部蠕形螨位置的圈边刺入,针头朝圈心,缓慢注射药物,使得药物浸入整个圈中,进入玻片和胶带之间且使得其与面部蠕形螨充分接触,并且面部蠕形螨虫体不发生较大的移动,便于观察,以准确获取虫体用药后的活性数据。

预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液有很强的体外杀螨作用,但由于所用萃取液浓度(60%和50%)过高,不宜直接用于面部实验。参考康复新液的有效浓度后,逐步探索本药体外杀螨作用的最适浓度。不同浓度萃取液实验结果表明,其中3种浓度的萃取液有100.00%杀螨效果,考虑药物成本,萃取液的体外作用最适浓度为2%,此浓度比康复新液的有效浓度低,理论上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故将2%萃取液用于人体面部实验。

2%萃取液面部杀螨效果观察,因个体差异,用药后的情况并不相同。在受试者面部用药3 d后出现3种不同的状况,其中4名受试者面部查虫死亡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萃取液对面部皮肤毛囊深部螨虫的刺激作用,使之爬出皮肤表面,而使查虫死亡率明显降低。用药7 d后,有4名受试者面部查虫出现阴性结果,可能是由于萃取液对这4名受试者杀螨效果明显,死螨及时被洗掉,同时不排除萃取液对该4名受试者面部蠕形螨无刺激作用或刺激作用还未表现。其中2名受试者经过7 d用药后面部查虫死亡率明显降低,推测是因为个体差异药物对面部蠕形螨的刺激敏感性不同所致。

美洲大蠊具有促进组织修复、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作用〔13〕,用药7 d后观察受试者的面部状况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包括毛孔缩小、皮肤弹性增加等。

4 结论

美洲大蠊萃取液对于面部蠕形螨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萃取液对体外蠕形螨作用的最适浓度为2%,效果好,未见副作用,受试者的面部皮肤状况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本项目研究过程中通过多次改进设计的“针刺给药杀螨法”实用有效,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简易可行的新方法。

5 展望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始对美洲大蠊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康复新液是从昆虫药材提取液中分离、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剂,是根据云南大理白族人民应用美洲大蠊治疗恶疮的有效经验提取而成。经美洲大蠊醇提物纯化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品康复新液治疗了大量在越自卫反击战中受伤的战士,显示出其对烧伤、烫伤等外伤刨面的良好疗效〔14-16〕。目前尚未见美洲大蠊萃取液针对人体面部蠕形螨作用的相关报道,本实验证明用美洲大蠊萃取液治疗人体面部蠕形螨感染具有很大的研发前景。本课题组接受来自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实验结果可由实验室理论研究转化为药用物品,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科研转化效益。随着人们对蠕形螨病的治疗需求日益增加,治疗蠕形螨引起的肌肤问题也逐渐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的方向,本次试验为解决面部蠕形螨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针刺给药杀螨法”是本实验自创方法,操作简便,在本实验过程中证实其有效性及可行性,为相关实验涉及透明胶带取材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方法。

猜你喜欢

透明胶螨虫胶带
太阳真能晒死螨虫吗
去年反馈最好的螨虫贴,这一贴能把600万只全杀光
老待空调房,更要防螨虫
纸胶带随身笔
创新透明胶
有趣的胶带画
扎不爆的气球
螨虫真的那么可怕吗?
方便胶带
直上云霄之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