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明文选》诗歌中“兰”之意象研究

2020-08-25徐皓玥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意象

徐皓玥

摘 要:“ 兰”作为深受中国古代文人所喜爱的物象,经过孔子和屈原的书写,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吟咏对象,其中也赋予了兰不同的内涵,本文从《昭明文选》诗歌类当中对“兰”的书写出发,对关于“兰”之意象进行分析,找出汉魏六朝时期“兰”之意象对其原型意象的继承和发展特点。

关键词: 兰;意象;《昭明文选》;汉魏六朝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4-0037-06

中国历代文人对具有高洁品质的完美型人格非常推崇与向往,而文人在对于具有高洁品质的君子进行歌颂描绘时总是离不开自然物,文人们借用自然物对君子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彼时的君子也就有了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而文人对“兰”的刻画,赋予其人格化特征,离不开孔子与屈原对其进行的歌颂与描绘的传统。

一、“兰”之原型意象的生成

关于意象的定义,《周易·系辞上》中提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①通过各种意象,尽最大可能地表达自己的“言”与“意”。

刘思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可以了解到,所谓意象就是饱含作者情感的物象。

兰作为一个极具东方色彩的存在,在中国古代是极具特色的意象,兰意象的生成和传播,有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所阐述的“兰”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兰,包括兰科植物“兰花”和菊科的“兰草”。

从生长环境来看,兰因喜湿,多生长在湿润气候的山林溪边与原野湿地,也因这样的生长环境使得它只能被远离俗世、游荡在山林的人发现和吟咏,由于处于幽静的生长环境中,兰自然被人联想与清逸高洁相关,《易经·系辞》中就用兰的香味来比喻说服力强、容易接受的意见,“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兰出现的时间也非常早, 《初学记》中转引了《韩诗》的话:“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本草拾遗》中转引《荆州记》云:“都梁有山,下有水清浅,其中生兰草,因名都梁香。”

到了孔子时,兰被形容为“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②孔子将兰和当时怀才不遇的自己联系到一起,说兰是国君才配欣赏和拥有的花卉,由此也被引申为了辅佐君王的贤臣应该也要具有如兰花一般的高洁品德。

《孔子家语》中还记载了孔子答复子路的一段话: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③用兰去比喻君子,无论是否贫困都不会动摇自身志向,将“兰”赋予了高洁的人格代表。

《孔子家语·六本》卷四中记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④。

将有兰的房间比喻可以感染和渐渐改变人的环境,将兰之香气比喻君子美德,“兰”在这里也被赋予了代表君子德行高贵的意象。

屈原在《离骚》当中,也多次提到兰,其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⑤,屈原在这里以兰花喻君子,将兰草和恶草相对,突出表现兰的高洁。

王逸也在《离骚序》中提到关于香草的象征:“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⑥

经过孔子和屈原对兰的描绘,“兰”被誉为代表高洁君子的原型意象也由此产生,《文选》中,书写到“兰”的诗歌共有49首,本文对其分析阐释后发现,后代文人在诗歌中书写到“兰”时,除了例如应召公宴诗之类对兰单纯地进行描绘,其余大多都是对其原型意象有继承发展关系的。

二、《文选》诗歌中“兰”对经典意象的继承

《昭明文选》中有许多书写到兰的诗歌都是文人在不得志处境中和精神受到打击与压抑的状态下,将自身的情绪感受投射到兰身上,在这里的兰之意象基本是继承了孔子和屈原给兰所赋予的经典意象——表现自身高洁品格。

三国曹魏时期,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中有两首诗提到了“兰”,作者继承了屈原在《楚辞》中借男女情爱比喻君臣的写作手法,《咏怀诗》其二是写男女情爱以喻君臣之间的关系,通过许多典故来表现出对君臣关系的讽刺和在政治风云日趋险恶的状况下自身的痛苦与愤懑,其中的“感激生忧思,谖草树兰房”⑦,写“二妃”由于相思而产生的离愁和忧思情绪,这里的“兰”是“兰房”,指女子高雅的居室,其中的兰即表现高雅意味,阮籍在这里借用关于二妃的神话爱情故事来表示自身的“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元人刘履在《选诗补注》中对其的理解为:“初,司马昭以魏氏托任之重,亦自谓能尽忠于国;至是专权僭窃,欲行篡逆,故嗣宗婉其词以讽之。言交甫能念二妃解佩于一遇之顷,犹且情爱猗靡,久而不忘。佳人以容好结欢,犹能感激思望,专心靡他,甚而至于忧且怨。如何股肱大臣视同腹心者,一旦更变而有乖背之伤也。君臣朋友皆以义合,故借金石之交为喻”,由此可见,“兰”表现的是诗人比喻自身的高洁品质。

另外,还有曹植对兰的书写也有许多,他的《美女篇》借描写美女以自叹,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卷六十三中评《美女篇》云:“美女者,以喻君子。言君子有美行,愿得明君而事之。若不遇时,虽见征求,终不屈也。”⑧

诗作中的“顾眄遗光采,长啸气若兰”,写美女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开口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可最后却只能“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美女只能独居闺中,深夜不眠,曹植写美女何不是与自身境遇相同,这是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惆怅心绪。

诗中的“兰”代表的是诗人自身的形象,表达拥有高洁品质和非凡能力却怀才不遇的忧愁。

他的另一首作品《朔风诗》中的第四章写自身在飘零时的痛苦,透过朔风素雪,向始终猜忌他的远方君王发出了责询。诗的后半部分“君不垂眷,岂云其诚?秋兰可喻,桂树冬荣”⑨,诗人又以凛然之气表明自己的心迹:即使君王毫不顾念于我,但我的忠贞却一直没有改变,就如同寒霜中的秋兰,朔风前的桂树一般不畏凝寒,改变芬芳之性,“冬荣”之节。这里的“兰”象征的是诗人自身高洁的品格,也表示对于遭受压迫的愁苦与悲愤。

如屈原在《离骚》中写下“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表达自身高洁和体现出社会责任感,相似的是西晋时潘尼在送给侍御史王元贶的一首《赠侍御史王元贶》中为圣世讴歌,表达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写“膏兰孰为销?济治由贤能”⑩,这里的膏兰是以泽兰炼成的一种用来点灯的油脂,“兰”蕴含着潘尼对为社会奉献的追求,更是自身高洁品格的表达。

刘琨在《答卢谌诗》表达沉重的家国之痛,其中用“虚满伊何,兰桂移植”来形容卢谌,其中的“兰”指的是作为贤人君子的卢谌,表达对他美德的赞颂。傅长虞在诗中也有对兰的书写,他的《赠何劭王济》一诗中用“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来形容何劭王济受到重用,写鸾鸟在盛开着兰花的水边嬉戏,凤鸟挥动翅膀扬起水花,水面还倒映着夕阳,其中的“兰”为才华出众的君子象征。

东晋时,谢灵运所作的《庐陵王墓下作》以季札挂剑之举和楚老吊唁之言两个典故来哀叹刘义真的英年早逝 ,诗中的“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说吴国王子季札完成心中的许诺,楚地彭城一位老人悼念龚胜的事情。

《汉书·龚胜传》中写龚胜不愿为新莽王朝效力而绝食自杀后,有一位同乡老者前来吊唁:“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白销,龚先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老人不赞同龚胜自杀这个事情,因为是无意义的事情,也可惜这个年轻人夭于早年,谢灵运在这里用“兰芳”指高洁的君子,也凸显出哀伤高士的情绪,和自身深沉的忧虑心态。

沈约的《和谢宣城》是一首酬赠诗,抒写自身的情怀和对谢朓的赞美,诗中的“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荪”夸赞谢朓如同昔贤造福百姓,十分有美德,“兰”代表的就是君子的美好品质,表达对谢朓美德的赞美。

同时代的颜延年为了回答谢灵运的《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写下《和谢监灵运》一诗,诗中叙述自身的仕途坎坷和个人的志趣,包括写昔日受到朝廷重用、个人隐居不仕,其中的“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写芳香馥郁如兰花,“兰”象征着诗人对自身品质高洁的概括。

由此看出,诗人们或通过描述男女情爱来写君臣之间的关系,表达自身不遇的愁苦,或写社会责任感,或是在诗作中赞美他人,当中提到“兰”都是对君子高洁形象的象征,表达敬意和崇拜。

三、《文选》诗歌中“兰”对经典意象的发展

由于经典的“兰”被赋予了高洁和高尚的品质,到了汉魏六朝时期,兰也由此生发出了更多的具体意象,总的来说分为知音之谊、离别之叹、隐逸之思与忧惧之感。

(一)知音之谊

东晋谢灵运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一诗总体为记行写景、想象和领悟。方回在《颜鲍谢诗评》中说:“谓游山之情已独赏矣,而无知我心共商之者,则何美之有?如此,则其事幽眛而无分别者。”其中的一句“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握着兰花希望赠送给知己却无法寄到,折了疏麻也无法赠送给思念的人,心中充满着忧思和愁绪。暗用了《山鬼》中“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二句语意。这里的“兰”,表达的是被降为“侯”之后的谢灵运心中对于期待不到人间知己的苦闷和对隐逸高士的思慕之情。

他的另一首写等待相约的朋友时自身心绪的诗《南楼中望所迟客》中也有对于兰的书写,这首诗从等客不来的失望到引用典故表达思念,最后到与友人相会的期望,其中的心绪一一娓娓道来,诗中“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 写疏麻还是含苞待放,兰花已经屡屡采摘想要赠送给远方的朋友以示问候,但前方的道路阻挡,音信不通,无法将兰花送给对方,怎么能安慰离居的友人呢?其中的“兰苕”代表的是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切情意和焦灼的等待心情。

西晋诗人陆机的《拟西北有高楼》中写知音难遇,这首诗整体表达陆机深切的世态炎凉之感,其中“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 描写歌声凄凉,自己从哀怨的琴声中感觉闻到了兰花的芳香,两种感觉都是诗人情绪上的表现,主要是表达其感人力量,其中的“兰”寄托的是诗人对于遇到在心理情感上都有共鸣的知音的渴求和自己对自身所处现状的悲哀之感。

苏武《诗四首》之四写送别友人,清代沈德潜在所编的《古诗源》(卷二)中评价其诗:“写情款款,淡而弥悲”,诗的前两句“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是古诗中常用的起兴手法,寄托的是诗人对于人生聚散无常的慨叹与对于友人将要离开的愁绪,其中有着芳馨的“兰”也表达了诗人對于友人的情谊。

嵇康写给哥哥嵇喜的《赠秀才入军》中,其十五表述的是兄弟二人分离之后嵇康孤寂忧愁的心态,“仰慕同趣,其馨若兰。佳人不在,能不永叹”,我所仰慕的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气质如同兰花一般,然而现在此人不在,怎么能不让人感伤呢。诗中将嵇喜形容为兰,表示诗人对此种气质之人的仰慕和赞美,“兰”在这里代表的是对志趣相合之人的倾慕和爱而不见的怅惘。

(二)离别之叹

《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诗,写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在故乡的爱人,无法相见的愁苦和忧伤,“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主人公渡江去采摘荷花,到生长着兰草的地中采摘芳草,这里继承了楚辞当中采花寄情的写作传统,与《九歌》当中的“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相类似,这首诗中的“兰”表达的是对爱人的相思情深和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心情。

陆机的拟作《拟涉江采芙蓉》所抒之情、所用意象、书写层次,以及用语的选择,都有步趋如一的模拟痕迹 。这里的“兰”表现的是对于故乡怀念却不能回的愁绪。

《古诗十九首》中“冉冉孤生竹”一篇是一首思妇诗,充满的是女子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和愁绪,其中的“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女子以蕙和兰花自喻,把现实的自己比作含苞待放的花朵,等待着爱人归来采撷。

其中的蕙兰花,不仅仅表现的是女子对自身美丽的形容,也暗含着自己的高洁和想象中的二人感情的美好,其中蕴含的是不得不自我说服的愁绪和担忧。

张华《情诗二首》是写夫妇互相赠答抒发思念之作,《情诗·其三》中一句“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写女子的丈夫此刻正在远方,房间中已失去了他的音容笑貌,《情诗·其五》中一句“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二句写游子由眼前所见之景想到采摘兰花送给妻子,但是转念“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就算摘了兰花,爱人不在身边,那这些都是无意义的事情,这二首诗中的“兰”都是蕴含着主人公对爱人的相思和爱而不见的愁绪。

对于模仿之作,南北朝诗人江淹所作的《张司空华离情》与其结构思想感情相类似,中有“兰径少行迹,玉台生网丝”,“兰”表达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寂寞惆怅之情。

陆机的《拟庭中有奇树》中描述了一个完整故事,写思念的人在兰花开放时离开,“欢友兰时往,苕苕匿音徽”,后来兰花又开放,可佳人却没归来,“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最后感叹我采兰花有什么用,只能是“感物恋所欢,采此欲贻谁”,这首诗中的“兰”表达的是对佳人的思念和渴求。

(三)隐逸之思

南朝沈约在《早发定山》中写赴任东阳太守途中经过定山时的所见所感,“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幽兰和杜若让诗人流连忘返,怀恋着官职却总是眷恋着芳荃,在这里“兰杜”和“芳荃”是被诗人寄寓着个人的理想,“兰”代表的是诗人所向往的自然山林中的美好,寄寓的是沈约对返归自然的期望。

曹魏时期嵇康的《赠秀才入军》是写给他哥哥嵇喜的,其诗多描绘诗人所想象中的哥哥在行军休息时的场景,“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描绘出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队伍在兰草地中歇息,策马奔腾于华山边上,对于想象中哥哥行军的画面是带有诗人自身的人生态度的,这里形容的“兰”表现的是嵇康心游物外、自然无为的一种悠然态度与情趣。

西晋左思的《招隐诗》中的“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表达出他希望不事政治,寄情于山水丝竹间的人生态度。其中的“兰”蕴含着左思对于不希望被尘世所累的隐逸思想。

郭璞因对现实不满,借游仙之题也写了许多颇具感慨的篇章,他的《游仙诗》其三通过描写隐士们栖居山林间的生活来表达对于清闲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追名逐利之徒的鄙弃。

诗中“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写翡翠鸟在兰茎上嬉戏,颜色和姿态都惹人喜爱,勾勒出了一幅自然鲜活的图画,“兰”作为景物描写来表达山林的自然幽寂又鲜活,象征的是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与企盼。

(四)忧惧之感

除了与人的离别,对于时间的流逝,文人诗作中流露出时间意识,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离别,三国时期的阮籍的《咏怀诗》其三表现出来的是时间意识,万事万物都互相联系且有其自然的规律,“变”才是常理,“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二句说人在发达鼎盛时期与清露之于皋兰相似,在怀才不遇情况下处于低谷状态时无异于凝霜沾野草,虽说皋兰和野草都会被沾上清露,生命受到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不会以人的意志为改变,但人生的富贵无常却是无法掌控的,诗中充满的是阮籍对于人生无常的慨叹,对于个体生命的沉重思考,对于现实世界的忧惧和焦虑以及伤感,“皋兰”在这里表现的是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失落、生命变成一种无意义的东西之后产生的忧惧心态。

西晋时期的张协、张华、陆机等人在诗中通过对兰的书写表达自身情感,张协的《杂诗十首》其二是写时光易逝,就像“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诗中的“飞雨洒朝兰,轻露栖丛菊” 写秋天景象,雨点飞落在朝兰上,细小的露珠停留在丛菊中,诗中描写的“朝兰”和“丛菊”等一系列自然形象都寄寓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美丽景色无法永久停留的感叹和淡淡忧愁。对于自然变更描写的还有张华,他的《杂诗》是纷繁复杂的局势中的一种心理反映。“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楚辞·招魂》提到过“兰膏明烛,华容备些”,这里的兰膏作为用泽兰炼成的膏,自然也被赋予了兰的品格,诗中的“兰”寄寓的是诗人通过自然物体的变更表达人生孤寂的哀愁忧惧之感。

关于陆机,徐公持在《魏晋文学史》中认为他始终没能够完全融入西晋主流社会,内心中存在的是在乱局中的挫折和幻灭感,其实是说出了诗人的典型心态。

陆机的《短歌行》全篇在用词和构思上都有模仿曹操《短歌行》的痕迹,诗人抒发惆怅和难言之情,感到人生苦短,在诗中表示“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只有及时行乐才可以不负此生,借酒消愁才能忘记现实的苦痛,其实是一种在乱世中的消极抵抗心态和方式。

诗中的“苹以春晖,兰以秋芳”说田字草到了春天才有光辉,兰花到了秋日才更加芬芳,“兰”体现的是生在乱世而无力改变的愁绪。

他的另一首诗《悲哉行》是通过描写山容水态,写作为游子看到春景后感到身世无托的悲伤感慨,其中的“幽兰盈通谷,长秀被高岑”写幽香的兰草和高树花朵布满山谷,其中的“幽兰”被诗人赋予了在西晋乱局中自身的悲伤和忧惧之感。

由于汉魏六朝文人对兰的大量书写,在继承孔子和屈原赋予兰的形象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其他的意象内涵,除了对于君子高洁形象的表达,汉魏六朝文人的书写给后世抒发感慨的士人们提供启发,用植物意象去抒发自身情感。

除了对于景色的纯粹描写,一般暗含自主情感的诗篇对于兰都有具体的意象,而这些对兰赋予的意象基本是对兰之经典意象的生发,从兰代表着高洁的人格形象,到汉魏六朝文人们在结合自身所处时代对于人生价值追求的思索之后,借由兰这一意象展现了各种具体的情感,上文中所分析的知音之谊、离別之叹、隐逸之思与忧惧之感这四种情感都是根据兰之经典意象发展而来的新情感内涵,也因汉魏六朝文人对兰的大量书写,给后世抒发感慨的士人们提供了启发,后世文人们用植物意象去抒发自身情感,使得兰的意象成为了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各代书写虽有不同,但在精神上却有统一和回归。

注释:

①周振甫:《周易译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 284 页。

②邓立军:《孔经三卷·事记卷·全论全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183页。

③邓立军:《孔经三卷·事记卷·全论全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210页。

④王肃:《孔子家语》,京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页。

⑤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0页。

⑥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页。

⑦萧统编:《文选》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68页。

⑧郭茂倩:《乐府诗集》卷63,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788页。

⑨萧统编:《文选》卷29,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1657页。

⑩萧统编:《文选》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60页。

宋红:《天地一客——谢灵运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页。

萧统编:《文选》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48页。

萧统编:《文选》卷29,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701页。

萧统编:《文选》卷29,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741页。

萧统编:《文选》卷29,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650页。

张松如:《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5页。

萧统编:《文选》卷29,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638页。

萧统编:《文选》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76页。

萧统编:《文选》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28页。

萧统编:《文选》卷29,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678页。

参考文献:

[1]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萧统.文选[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3]熊礼汇编著,王文生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宋红.天地一客——谢灵运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周振甫.周易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张立齐.文心雕龙注订[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

[7]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郭彧.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邓立军.孔经三卷·事记卷·全论全释[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10]王肃.孔子家语[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11]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2]周建忠.兰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3]张彬.魏晋诗歌中的兰花意象研究文献综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1, (6).

[14]普琪.魏晉诗歌兰意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15]张松如.中国诗歌史——魏晋南北朝[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1989.

猜你喜欢

意象
雨的文化意象
新自然主义的意象之美(视频)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玉人”意象蠡测
例说古诗中“鸟”的意象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