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保持“Let me try.”的积极性不退

2020-08-24陈仰哲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

陈仰哲

摘要: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交际和思维离不开语言环境。语言一旦离开了相应的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在母语非英语的国家,营造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进行英语学习,能使学习取得最佳效果。语言习得与运用是一个长期不断重复进行的过程。所以,想要学生乐于持续地开口“说”,营造有效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就不能仅限于课堂,而需延伸至课后的整个学习生活中,这样才能保持学生“Let me try.”的积极性不退。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发展合适自己的口语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金钥匙”。实现培养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有效的;课外环境;口语交流;小学中年段英语

“Let me try.”是一句简单的、普遍性的、习惯性的课堂用语?不,不仅如此,对于在启蒙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语。课堂上,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Let me try.”时,伴着高高举起的小手和渴望被邀请回答的眼神,实质是隐藏着他们满满的表达欲、强烈的自我展现欲和对学习英语无比浓厚的兴趣!如何保持学生乐于运用英语口语交流的热情恒温不变呢?要想始终保持沸点,不仅强调课堂上的英语环境的创设,还需注重课外口语运用环境的营造。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交际和思维离不开语言环境。语言一旦离开了相应的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克拉申认为:人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来自习得。在自然环境习得的知识蕴藏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可以被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运用于交际中。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母语非英语的国家,更要尽量营造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来进行英语学习,这样能使学习取得最佳效果。所谓“时过然后学,则勤苦难成”,“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小学中年段的孩子接触英语口语大约两年,学习兴趣浓厚、使用口语交流热情高涨,该年龄段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还善于模仿、求知欲强、乐于展现自我,他们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而口语运用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语音信息量的输入是否丰富。但是单凭教科书提供的语言素材和课堂创设的英语学习环境,根本难以真正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需求。因为研究表明:语言习得与运用是一个长期不断重复进行的过程。所以,想要学生乐于持续地开口“说”,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就不能仅限于课堂,而需延伸至课后的整个学习生活中,这样才能保持学生“Let me try.”的积极性不退。

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针对小学中年段的学生特点,应该如何营造课外口语运用环境,才具有有效性,关键在于课外学习任务设计的合理性:

一、灵活运用真实情景

《英语新新课标》指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当学生们接触三年级上册ModulelGreetings这一模块时,我利用现实的情景,不管有课没课,早上都到班里面跟同学们说“Good morning”、“Morning”,下午见面的时候说“Good afternoon”、“Afternoon”,利用下课和放学时候跟孩子们说“Goodbye”、“Bye”、“Bye-bye”等等,每天同一情景,每次却使用不同的口语表达,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自然与灵活,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与互动。坚持主动互动后,当孩子们养成习惯用英文互相问好时,便出现了“Hello!中午好”的表达方式,这时我便因势利导,只要过了中午12点,就属于“Afternoon”,西方国家没有“中午好”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再如:当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初次接触What are youdoing?现在进行时的句子时,我便利用孩子们课间活动时间,主动与他们进行口语交流,把What are you doing?的句型放到真实的情景中运用,代替枯燥乏味的句型操练跟语法提示。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新知识的运用,培养英语的思维模式,掌握巩固课本知识并从中拓展学习生活中其他活动项目的英语表达方式,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理想状態。灵活运用真实的环境,能让孩子们体验语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激发口语表达的乐趣。

二、布置趣味观察任务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感兴趣的事物,才有主动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布置趣味性高的活动任务,能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核心素养。例如:当学习复数名词时,可以给出一张只有动物脚印或者明显身体部位的图片(图一),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图中动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同时,让学生自己也模仿画一张图片让自己的伙伴来观察。趣味的活动将口语知识运用于实际情景当中,还发展了孩子们的观察、思维能力。

再如:学习三年级上册Units Wash your face一课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让学生课前通关观看视频预习发指令的口头用语,再通过观察图片(图二),给PeppaPig提出建议。趣味的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小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设计观察任务,让孩子们在预习中,丰富了自己的英语知识储备,为课堂上的口语表达做好充分准备。

三、分层安排实践活动

面前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不同学生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学习水平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因此,活动任务的要求也需要分层安排,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减。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Unit1 I like red之后的课外作业介绍自己的玩具(图三):

1.擅长绘画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玩具画出来贴上去,热衷摄像的同学可选择拍照;

2.乐于表演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介绍录制成短视频,与同学们分享;

3.觉得自己的声音好听的可以录制音频;

4.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选择抄一抄课本例句并熟读。

同一项作业进行分层要求,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不仅体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还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差异,发展学生个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口语运用环境。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一般依靠形状、色彩、声音和触觉来思考的。”因此,营造有效的课外英语口语运用环境,还应注重教室、校园以及家庭的英语文化环境布置。

四、教室英语文化环境

建立班级英语角,课间分享自己每日阅读的英语绘本、观看的英语动画短片中学到的新单词或者喜欢的一句话;展出每月英文单词书写、字母手抄报优秀的作品;寻找生活中的英语,按照学号,每日轮一名同学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英文信息写到“每日英语”中,例如:KFC.No smoking.Makein China等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库,为口语输出奠定了基础。

五、校园英语文化环境

开展校园英语广播站"Happy English",每周的广播制定不同主题,让学生准备好素材进行投稿,争当小小广播员,在无形间营造一个自然的课外英语口语运用环境。

在校园的文化墙、画廊贴上英汉双语的名言警句、提示语等,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浓厚的校园英语环境氛围。

六、家庭英语文化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给学生提供最佳的体验学习环境,提供发现语言规律的良好材料,就需要借助家长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英语文化环境。例如: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起学”、“趣配音”、“蛋糕英语”等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模拟口语运用环境,及时起到英语学习环境的延伸作用。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沒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想要激起学生开口“说”的兴趣,就要营造有效的英语口语运用环境在相应的环境中,只有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活动任务,才能让学生保持“Let me try.”的积极性不退。

小学阶段让孩子们乐于开口“说”,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发展合适自己的口语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金钥匙”,从而打开通往高效的英语学习之路。真正实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一小学英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朱鑫.《考试周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