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野下的意象交互分析

2020-08-24张笑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八音盒妮娜黑天鹅

张笑

摘要:《黑天鹅》从芭蕾舞演员妮娜由“白”到“黑”的蜕变出发,采用大量意象和隐喻,诠释出人性深处的潜意识和欲望。本文将对《黑天鹅》中典型的物的指代、独出心裁的色彩隐喻创作手法和电影中的意象进行研究,然后对这部电影进行内在心理剖析。

关键词:隐喻;象;精神分析

《黑天鹅》讲述的是妮娜幻觉中的黑天鹅和白天鹅作为一种潜在的意象侵入她千疮百孔的生活和心灵,通过指代性的意象来塑造人物双面性,即通过象征和幻觉,来体现女主内心的发展变化。黑天鹅是生命之欲的化身[1]。

本片将隐喻和心理剖析做到了极致,如色彩的巧妙运用:电影最初的妮娜是“纯洁”的。因为她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是经过筛选的;她的一切,都是被安排的。妮娜的世界就像她自己那个被放满毛绒玩具的粉色房间,天真而美好;她自已就像放在床头柜的音乐盒上那个跳舞的小公主,当被上了发条后,她的世界里只有快乐的音乐和机械的旋转。但是当压抑的气氛逐渐弥漫,她练舞时穿的衣服从白色变成灰色,当回到家后穿的衣服也選择了灰色……妮娜的开始逐渐被暗色深色所侵蚀,暗示着在心理上精神上,妮娜开始逐渐朝“黑天鹅”转变。

一、主体——意象

在拉康对于主体间性解读中,可以得知,在我们确认存在主体时,作为主体无意识的部分会被牺牲掉,并获得意识化的身份象征。在主体需要获得认同时镜像中的幻想是被牺牲掉的部分,同时这也是引起欲望的原因之一。这部电影在塑造妮娜人物形象上运用大量意象表现压抑妮娜的欲望。

首先是地铁。地铁这一场景在片中大量出现。嘈杂,昏暗,狭小,密闭,这些地铁的特性是妮娜心理的折射。第一次看见莉莉并产生异样情绪是在地铁中;在漆黑上映出人影的玻璃门窗中审视自己是在地铁中;第一次对着玻璃反射的影像涂碧斯的口红想要去向托马斯争取天鹅女王一角是在地铁中;感受到中年男子狠琐的眼神,但是不反感反而为此而高兴,由此感受到自己的女性魅力是在地铁里。地铁像是封闭妮娜的一个巨大牢笼。

再就是八音盒。一个有伴随着好听的音乐旋转的芭蕾舞小人的八音盒数次出现在妮娜的身边。第一次出现是妮娜睡前,她的母亲给八音盒上好发条并放在妮娜的床头,让八音盒清脆的声音和旋转的小人陪伴她入睡。而当妮娜因莉莉的介入充满沮丧和愤怒时,她顺手将八音盒挥到地上打碎。八音盒最后一次出现时,盒里的小人只剩下残肢仍在随着音乐旋转。八音盒代表着妮娜的舞蹈梦想,由母亲灌输着夜夜陪她入睡,因对手的“阴险介入”而梦碎,最后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清醒的头脑,只剩下两条腿机械地继续跳舞。

还有不断凭空出现的伤痕。妮娜的后背和指甲多次出现流血的情况,而妮娜对这些伤痕是从何而来的毫不知情,最后还会突然消失。影片的尾声中那些黑色的羽毛正是从这样的伤痕中“破茧而出”,喻示着这些伤痕是妮娜身体里另外一个自己想要挣脱出来的证据。而妮娜母亲对于这些伤痕的干涉,代表着镇压,代表着想要压抑着另一个妮娜的出现。

最后是“天鹅”这个最重要的意象。天鹅在本片中无处不在,如贯穿始终的音乐和舞蹈《天鹅湖》,如“白天鹅”妮娜如“黑天鹅”莉莉和“另一个妮娜”。毋庸置疑,白天鹅代表着纯洁与柔弱,黑天鹅代表着欲望和诱惑。在上台表演黑天鹅的几分钟前,她臆想穿着黑天鹅服的莉莉想要扼杀自己,她内心黑天鹅邪恶的一面正在慢慢吞噬着白天鹅的一面,直到她拿起一片碎玻璃捅进了莉莉的身体,“白天鹅”完全蜕变成了“黑天鹅”。随着妮娜扮演的黑天鹅在舞台上的旋转,她“长出了翅膀”。在黑天鹅最后定格在舞台上之时,墙上的投影中翅膀的影子十分清晰。

二、他者——认同方式

主体对于他者过程关系同时也是欲望捕捉的关系,欲望是意识化的欲望,所以欲望永远不可能被满足,妮娜母亲作为欲望主体总是指向下一个欲望,而同时母亲相对妮娜来说是需要被认同的他者对象。在这部电影中,母亲的人物的塑造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妮娜的母亲永远身着一袭黑衣,保守而压抑。她常常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画自己年轻时的样子,还有妮娜的脸。她沉迷于自己曾经辉煌的过去,痛恨自己因男女之事生下女儿断送了舞蹈生涯。她有着极强的支配欲,女儿已28岁却仍亲自帮女儿剪指甲、穿衣服、脱衣服并且不容女儿反抗和说“不”。片中很多关于母亲性格的细节被刻画得十分细腻一一当女儿成功被选角为天鹅女王时,她买来了一个大蛋糕庆祝,但当妮娜表示自己胃不舒服不想多吃时,母亲歇斯底里地要把整个蛋糕倒掉;莉莉来妮娜家找妮娜时,母亲甚至不问问妮娜就把莉莉拒之门外,并告诉妮娜门外没有人;当妮娜与莉莉站在走廊里对话时,母亲多次出来打断并干涉;当妮娜遵照托马斯的嘱咐在家尝试自慰,正要进入状态时却发现母亲守在自己的床旁睡着;妮娜在浴室和在自已的房间多次尝试用东西抵住门,可见母亲平时非常不尊重她的隐私,常常不顾女儿的感受破门而入来干涉。母亲认为性是不可饶恕的,当女儿提到自己与陌生男子发生性关系时母亲愤怒地掌掴她并告诉她不准说这个字。她强迫女儿停留在纯洁的懵懂之中直接间接导致了妮娜的崩溃。

三、认同——升华

母亲这个角色有着病态的控制欲,对女儿寄予了重到成为压迫的希望,想要女儿完成自己的毕生职业梦想,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因为男女关系而断送前途[2]。而妮娜通过自我克制追求完美,妮娜达到主体与他者的统一,在母女一体的世界为了获得母亲认同不断压抑自我,为了获得救赎,妮娜通过对莉莉的想象性谋杀实现了自我升华,表演结束,压抑的自我被释放的自我杀死,妮娜由此完成自我意识上的升华,最后的死亡在拉康的理论解释为死亡即升华。

四、结论

天鹅的坠落预示着他者认同的破灭,《黑天鹅》中,黑白天鹅都是人的欲望和本能,在这部电影的色彩隐喻和创作手法中体现的非常精彩,虚幻与真实,痛苦和希望,真实就是所有一切的包容体,妮娜母亲追求的完美就是其中相互之间的转化[3],而妮娜在完成黑天鹅的蜕变后才真正体会到了主体的同一性和“完美”,摆脱了原始的阉割,构建起新的自我。

参考文献:

[1]张星.电影《黑天鹅》的精神分析[J].电影文学,2011(11):112-113.

[2]王欣.他者:残酷镜像寓言一一拉康式电影《黑天鹅》[J].电影评介,2012(17):61-65.

[3]戴锦华.电影批评.第2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八音盒妮娜黑天鹅
黑天鹅
当考拉离开桉叶
我的心爱之物
我的心爱之物
市场突遇黑天鹅机构 继续减仓
丁当黑天鹅华丽变身双面女神
八音盒儿童牙刷
淘气鬼妮娜
应用题
毛绒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