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价值

2020-08-24赵沛炎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物质文化非遗文化文化传承

赵沛炎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国家,随着新时期社会文化不断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受到更多关注。文章通过对非遗文化传承价值进行分析,探讨非遗文化传承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非遗文化;物质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我国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宝贵的文明财富,它既充满了一些人文精神,同时也包含着历史物质财富,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象征。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不能只进行实践的保护,更应该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最终目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声音和技艺等形式存在的,其在传承的时候主要是以身口相传的方式具体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为无形文化遗产,其主要指非文字的和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民间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存在着广泛代表性,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沉淀的基础上得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是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其属于当前人们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在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注重推动文化和社会及经济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情况高度重视,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促使其推动社会发展,有效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虽然在相关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取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明显较快,还需要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规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认真研讨,使保护机制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推动其得以传承[1]。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策略

1.强调原真性

强调原真性,即强调杜绝“伪遗产”“伪民俗”的泛滥,由于扭曲的政绩观或商业利益,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人为打造遗产的现象和倾向,如各地出现的一些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名头的民族风情园、民俗度假村、民俗旅游点等,编造一些民俗节目吸引游客,并冠之为传统习俗;有些地方打造大型实地景观歌舞表演,请专家编排导演,使得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术演化为新编的舞台艺术;有些地方为了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将已经中断或消失的技艺重新发掘整理,包装为“遗产”。再如历史上一些绝迹的技术,经过现在工艺重新开发,名为再发掘,实际上只是为现代工艺品或仿古工艺品贴上一个“遗产”标签而已。

2.加强立法保护

需要立法保护非遗的知识产权(产权界定的重要性),加强法制管理。即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非遗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等相关机构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在保存和宣传方面,运用数字技术、博物馆展览、各种网站进行收藏性保护和舆论宣传[2]。

3.建立非遗资料庫,加强扶植力度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对各种非遗项目都进行详细的记录,而对非遗项目的资料进行长久的保存。同时,还要在非遗资料库中建立起一种名录保护制度,除了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登记以外,还可以对相关传承人进行登记,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并且要进行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双重保护。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植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保护。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各级政府可以对社会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通过一些开展范围广泛的宣传活动,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而且政府部门还要积极鼓励公民参与到非遗项目当中,可以和一些文化专家进行通力合作,从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4.利用新媒体丰富非遗传承形式

在智能互联的趋势下,文化经济通过非遗文创所产生的流量变现来推动发展。短视频、自媒体遍地开花使每一个群体或者产品都能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通过一种一对多的媒体营销式行为,获取信息或收集数据来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周围。新媒体时代我们致力于对非遗的传播,在此环境下需要做的是将媒体技术应用于非遗文化,将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为非遗创新灌入新的活力,将手工技艺的各种信息尽可能地清晰化、具体化、细致化[3]。

5.成立专业保护部门

政府需要成立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赋予市、区管理文化一定的领导职责,构建专业素质水平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明确得出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体系,在和国家的整体需求及地方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实施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估。在对濒临消失的品种评估的时候,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分析,其他项目评估时从加工技艺和稀缺度及代表性等方面对项目全方位评估。在这一基础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宣传等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必要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符合现代文化的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实现传承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荆伟婕.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新媒体研究,2019(14):34.

[2]吕彦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一一以苏绣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4(8):53-55.

[3]李霞.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国际公关,2019(7):261.

猜你喜欢

物质文化非遗文化文化传承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