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扬剧“金派姚腔”的形成

2020-08-24莫晨辉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

莫晨辉

摘要:扬剧作为我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已被录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扬剧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诸多艺术家,并且创作出了诸多经典作品。其中金运贵先生及其所创立的扬剧金派艺术便是这发展长河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从艺术性而是流传度来说,“金派艺术”在扬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金运贵先生的弟子姚恭林对于扬剧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实现了对金派艺术的改良,其“金派姚腔”受到了诸多人的追捧。本文对扬剧“金派姚腔”的形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扬剧;金派艺术;姚腔;形成

金运贵先生所创立的“金派”唱腔对于扬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流派特色鲜明,是扬剧发展史上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虽已过去百年,仍然深深影响着扬剧的发展[1]。解放后,扬剧代表人物金运贵先生前往江苏镇江,并且将戏台搬到镇江。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京口润州成为了扬剧史上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直到今天,金运贵先生及其所创立的金派艺术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被人们广泛认可。其中金运贵先生的姚恭林老师更是整个扬剧界的代表人物,他14岁便开始从艺,立志将扬剧发扬光大。果然不负众望,他在金派艺术的基础上对扬剧进行改良,创设了“金派姚腔”这一流派,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被称为扬剧金派“第一小生”[2]。

一、扬剧“金派姚腔”形成

现如今“金派姚腔”仍然深受很多扬剧表演者及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并且当下众多扬剧生角大多都沿袭着姚恭林老师的创作思路,对不同人物进行演绎,并且金派梳妆台、金派数板等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牌仍然出现在每一场扬剧的表演中。

姚恭林老师在14岁便开始从艺,并且是“金派艺术”创设者金运贵先生的关门弟子。经历了长时间的舞台表演后,金运贵先生将自己的艺术精华悉数教授予姚恭林老师,姚恭林老师对于扬剧的理解也变得愈发深刻。并且师徒二人在身段展示、嗓音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师徒二人的目标及追求也趋于相同,都是将扬剧发扬光大。这也让金运贵先生和姚恭林老师成为了较好的朋友,两人虽然是师徒,但是更像要好的亲人。同时,姚恭林老师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前行和探索,得益于金运贵先生的悉心教授,正是得益于此,姚恭林老师的艺术之路走得十分迅捷、舒适。作为姚恭林的恩师和指引者,对姚恭林老师的成长来说,金运贵先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下述几个脍炙人口的作品足以体现出姚恭林老师的艺术功底,如《十五贯》《二度梅》《红楼梦》和《西厢记》等,上述作品都很好地体现了姚恭林老师的艺术功底,并且也是姚恭林老师成长历程的体现。这些经典的剧目在精心地编排和打磨过程中也使姚恭林老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加强技能学习,深刻理解扬剧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姚恭林老师的唱腔水准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当然,姚恭林老师技艺的飞速进步也得益于金运贵先生的悉心教导。如果当时姚恭林老师被没有拜金运贵先生为师,而是选择了其他导师,那么姚恭林老师便不能很好的将扬剧中璀璨的金派艺术发扬光大,更不会在金派艺术的基础上形成“金派姚腔”这一鲜明特点。对姚恭林老师来说,金运贵先生便是伯乐,而自己便是一匹需要驰骋千里的快马,如果将金玉贵先生比喻成烛火,那么姚恭林老师便是被烛火点燃的蜡烛。无论是形体塑造,还是唱腔能力,亦或是在提高舞台表演能力方面,金运贵先生均给予了姚恭林老师极大的帮助。其他方面更多来自姚恭林老师的自学及主动探索。姚恭林老师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不懈的追求精神。扬剧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剧种,如何全面把握大段大段的经典桥段,保证唱腔合理,并且做到媲美于原唱,是很多扬剧演唱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且光是有唱腔还不够,还需要将表演中的激情以及扬剧的特色体现出来。扬剧中以金运贵先生为代表的老派艺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3]。

姚恭林老师在金运贵先生的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扬剧表演艺术家。其中更值得被人们称道得便是姚恭林老师在扬剧表演上所表现出的深厚的表演功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姚恭林老师对于镇江市场剧团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也是镇江剧团的代表人物,他在扬剧表演方面不仅实现了对金派唱腔结构的丰富和完善,更是自成一派,形成了婉转轻柔的演唱风格。除了演唱风格之外,在舞台表演方面的知识和技艺方面的学习,姚恭林老师也没有落下。唱戏已经入木三分但是演戏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唱念做打全方面姚恭林老师样样精通、样样擅长,并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将其展现给广大观众,得到了诸多好评。因此,姚恭林老师所创设的“金派姚腔”是扬剧界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和突破,并且从整体角度来说,“金派姚腔”的形成推动了扬剧的发展,使扬剧的舞台水准及表演水平更上一层楼。从前扬剧以“听”服人,如今扬剧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4]。

1980年后半时期及90年代初期,镇江扬剧团开始逐渐走入低谷,发展缓慢。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改制后镇江市场剧团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但是姚恭林老师从来没有停下自己探索和学习的步伐,继续传承和发展着扬剧。基于各种因素,姚恭林老师同当时江苏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卢小杰及扬剧表演艺术家朱余兰组成了全新的创作阵容,其中卢小杰同姚恭林老师一样,从前也是扬剧团成员,而朱余兰更是致命的扬剧表演艺术家。三人为观众们表演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三试浪荡子》《狸猫换太子》《梁祝》《孔雀东南飞》《韩湘子戏妻》等,得到了当时观众的广泛追捧和喜爱。并且这段时期对于姚恭林老师扬剧生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姚恭林老师扬剧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其在唱、演等能力上已经达到了个人乃至江苏省的巅峰,再加上卢小杰和朱余兰两位出色表演艺术家的配合,该时期出现的作品每一个片段都是精华、都是姚恭林老师对于扬剧的深刻理解及认识的体现。

戏曲属于一种角儿艺术,对角儿形成支持的当然是经典、脍炙人口以及极具代表的作品。姚恭林老师具有极为璀璨辉煌的扬剧舞台生涯,并且为广大扬剧观众们创设了无数个人物形象,贡献了无数经典传世的作品。但是这其中最令姚恭林老师满意,也是导致姚恭林老师得到人们广泛认可的当属其在《珍珠塔》中所演绎的角色一一方卿。《珍珠塔》本来不属于扬剧范畴,是苏州作品。但是剧中人物特色鲜明,并且剧情紧凑饱满,同戏曲表演的套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金运贵先生最早将《珍珠塔》引入到扬剧中,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之后经过姚恭林老师对《珍珠塔》的改良,使其成为一部经典的传世作品,情节精彩动人,剧情一波三折,作品中的核心唱段脍炙人口,几乎被所有扬剧观众所熟知。虽然前前后后有无数人扮演《珍珠塔》之中方卿的角色,但是每当“三年前”这样的唱段响起,观众们心中所浮现的还是姚恭林老师的身影,这便是角儿所体现出的魅力。所以姚恭林老师的在扬剧界的成就極高,为广大观众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人物,同时也获得了“金派第一小生”这一美誉。

二、扬剧“金派姚腔”的传承

虽然随着新兴事物的出现及发展,导致扬剧处于冷落境地。但是因为政府对文艺工作及传统文化的重视,扬剧还没有到衰亡的地步,前景仍然充满着光明。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应该不断传承和创新扬剧“金派姚腔”,充分发挥市场的联动机制,推动扬剧的大力发展,为扬剧“金派姚腔”的发展注入无限的活力。

文化创新的推动力能够有效促进教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应组织扬剧交流活动,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并且加强对出版物发展重视,可以通过书籍、影像等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扬剧,了解“金派姚腔”。

在扬剧发展过程中,剧团、相关机构及社会组织均具有重要作用,应明确发展方向,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推动扬剧发展。

三、结论

姚恭林老师及他所创设的“金派姚腔”艺术流派,是在扬剧发展进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所形成的,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产物,同荣誉无关,同时这也是姚恭林老师对于扬剧付出所得到的回报,令后生尊敬。

参考文献:

[1]葛巧芹.扬剧金派和越剧尹派的对比分析[J].剧影月报,2018,000(001):P.51-52.

[2]张红梅.婉转缠绵的唱腔慎思明礼的立意一一浅谈扬剧金派名作《珍珠塔》[J].剧影月报,2017,0(6).

[3]周秋生.字腔含情尤为贵一一传承扬剧“金派”艺术感悟[J].剧影月报,2014,(5).

[4]罗戎平.镇江与扬剧的传承艺术[J].剧影月报,2014,0(6).

[5]罗戎平.镇江与扬剧的传承艺术[J].剧影月报,2014,(6).

[6]徐有明.难忘我的扬剧之路[J].剧影月报,2018,000(004):P.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