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资扶贫攻坚路上的守望者

2020-08-24葛玉菲陆云章唐苇马君花玉洋许伟

银潮 2020年8期
关键词:救助慈善农户

文>>>葛玉菲 陆云章 唐苇 马君 花玉洋 许伟

“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必须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为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在引资扶贫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让银发更生辉。

产业扶贫、医疗救助燃起希望

在陆海忠担任海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理事长,投身老区开发和脱贫攻坚的10 年时间里,他深入基层组织考察,物质资助和精神抚慰并重,打开一条脱贫攻坚新路,助推海门精准脱贫目标顺利完成,曾荣获“中国老区减贫贡献奖”,2019 年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自己不用掏一分钱,只需用上咱的屋顶,每个月除用去近100 元电费,还有200 多元纯收入呢。”余东镇土地堂村建档立卡农户张建华指着自家屋顶说。2017年,他得到海门市扶贫开发协会资助,安装了户用光伏电站。

陆海忠(右二)陪同南通市扶贫开发协会领导考察由海门市扶贫开发协会资助建设的常乐镇麒北村村级光伏电站

推广光伏发电扶贫帮助农户增加收入,这项工作花费了陆海忠大量的心血。从哪里入手?怎么做?陆海忠邀请南通市扶贫开发协会指导,组织区镇、光伏企业、供电公司、银行、市扶贫办、财政、审计等部门(单位)联合论证,最终确定在余东镇试点,会同光伏企业帮助贫困户安装光伏电站。特别困难的家庭还可申请安装补贴,最大程度享受“阳光福利”。

余东镇试点成功后,他把光伏扶贫推向了全市。为破解资金瓶颈,他亲力亲为,两年募集资金623 万余元。目前,已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307 座,其中农户屋面273 座,每户每年获得发电收益2500~3000 元,31 个村每村每年增收2 万余元。村级电站收益,使650 余建档立卡农户每年获得1200元以上补助。光伏电站运行周期20 年以上,不失为精准扶贫长效之举。

陆海忠带领协会成员,以资助扶贫对象种植山药、元胡、榨菜、果蔬等高效经济作物、养殖海门山羊和京海黄鸡等方式,仅在2019 年就扶持农户900 余户,每户净增收入2650~5000 元。给乡亲们送苗种只是第一步,做好后续的技术指导才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为了服务好贫困群众,他除全日制上班外,节假日加班也是常态。年近古稀的他在住院期间,仍坚持处理工作,治疗还未结束,听说群众有需求,便又带队下乡了解情况。

2018 年2 月27 日,陆海忠检查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走进余东镇戴青山村的施某家。施某独子22 岁时患上甲状腺恶性疾病,6 年来,这个家庭远离了欢声笑语。陆海忠决心为他们做点什么。他带领协会驻会人员,对全市8200 余个建档立卡农户挨家挨户调查,发现因病致贫农户超过了40%。他当即决定试行慰问式救助,每年对患重大疾病致贫农户给予1000~2000 元现金资助,两年中为35 家农户雪中送炭。

2019 年下半年,他多次向市医保局建议,为因病致贫农户争取政策性保障、商业性保险之后的健康关爱救助。他的建议得到医保局支持,于2020 年在正余镇试行健康关爱基金公益平台。他以身作则,带头捐款,广泛发动市镇机关党员干部、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筹得资金500 余万元,为健康关爱公益平台长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募集资金显身手

今年63 岁的盐城市盐都区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徐及慧从事慈善工作近20 年,始终坚持将社会慈善救助和扶贫济困相结合,每年为全区低保户、困难户、困难边缘户、贫困残疾户、困境儿童五类救助对象建档立卡,多渠道募集慈善资金,广泛开展慈善项目,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有效实现止贫、脱贫,为改善民生、助力脱贫奔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徐及慧(右)在基层慈善分会(站)检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情况

对于募集慈善资金,徐及慧有一句口头禅:“不等不靠,开动脑筋广开源。”他设计了很多种筹资活动:“固定捐”,每年开展“慈善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激励爱心人士捐款;“一日捐”,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工作人员开展募资;“定向捐”,定期、不定期到大企业登门劝捐;“适时捐”,抓住重大节日等合适时机,动员回家过节的在外知名人士、实业家、个体工商户献爱心;“应急捐”,面对突发灾难事件和特大流行病灾害事件,临时组织社会募捐。除了灵活多样的募资方式,徐及慧还采取完善慈善网络建设的办法,保证充足的帮扶资金。2018 年,全区最后一家分会秦南镇慈善分会成立,参会的各镇党政负责人、规模企业法人代表都现场感受了踊跃捐款的浓烈氛围,活动当天募集资金200 多万元。目前,该区已完善区、镇、村居三级纵向慈善网络和行业、企业横向慈善网络建设,全区有17 个乡镇(街道)慈善分会、250 个村居救助工作站,以及教育、制药企业等相应的慈善组织,将扶贫帮困的触角延伸到贫困户的身边。

郭猛镇袁邵村的袁某,前年患了脑肿瘤后辍学治病,家中负债累累,生活十分困难。徐及慧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忙和镇分会同志一起,带上特困救济金到医院看望,为其协调解决了后续治疗费用,还鼓励她病愈后好好读书,回报社会。袁某父母眼含热泪感动地说:“政府送来的不止是救命钱,更是暖心钱啊!”

盐龙街道北港村88 岁的张金泉老人,十多年前儿子、儿媳离异并双双弃家出走,留下一岁多的小孙子。张金泉年老多病,无劳动能力,一老一小陷入极度贫困。徐及慧将爷孙俩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每年都定期上门看望,送去生活费和孩子的学习费用,奋力将这个特殊家庭拽离贫困边缘。

对于慈善扶贫,徐及慧也有一句口头禅:“扶贫先扶智,从身到心真脱贫。”他在全区250 个村居开办了185家爱心超市,募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发放给4589 个困难户、12500 名贫困群众。他还在爱心超市旁办起了爱心书屋,购买科技书籍赠送给贫困群众,帮助他们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真脱贫。

连云港市海州区政协原副主席、海州区慈善基金会首任会长颜景华,退休后一直精耕于扶贫助困工作。面对困难人群、孤残老人、贫困学生,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凭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勇挑重担,开始了她的扶贫助困之旅。

扶贫助困离不开资金,面对“无米之炊”,颜景华总是乐观地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企业家也有一颗仁爱之心,关键在于如何去激发。”她多次深入厂矿企业、车间场地,了解企业发展,为他们排忧解难,与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募捐扶贫事宜。一次找不着人、下次再约,一次没谈成事、下次接着谈,不管结果如何,她从不气馁。她用真情、真诚和执着感动了一个又一个企业家。2014年,短短两个月她就募集扶贫款800 多万元。

2016 年,为筹集扶贫经费,颜景华先后举办了“爱的奉献”大型歌舞表演、资助拆迁特困户、农村大病救助等扶贫捐赠活动,参与策划“春满海州”大型公益晚会及“文艺搭台、经贸唱戏、公益为主、爱心同行”为主题的研讨会,几套组合拳下来,支持捐资扶贫事业的16 家企业和个人慷慨解囊,为基金会注入资金300 多万元。

颜景华(左)为贫困学生发放奖学金

捐资扶贫的实践让颜景华深深体会到,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与爱心人士以“心”换“心”、以“情”换“情”。连云港义乌商品城是海州的引资建设项目,老总是外地人,创业艰辛,颜景华不畏困难,毅然担任了该公司的党建指导员。日日夜夜劳累,她病倒了,可还坚持在办公室一边输液,一边帮助协调方方面面的事情,及时给他们解决种种困难,使其如期开业。事后,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含着泪说:“颜景华是我的姐姐更像是我的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关心我的商品城,我愿意拿出100 万元,捐献给基金会,去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在扶贫助困工作中,颜景华积极拓宽救助渠道,改进救助方式,建立扶贫助困的长效机制,先后打造了“美步慈善助医”“王子助学”“兴隆爱心助困”“关爱留守儿童”等颇具特色的扶贫助困品牌。

致富胸怀为民心

俗话说:富则回报桑梓,达则兼济天下。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市锡山区人,潘泉生曾在原无锡县政府、锡山市政协等单位任职。退休后潘泉生进入房地产界,只用了十多年,靠着奋力拼搏,不仅把创业之初的几十万元变成如今的十几亿元,而且一直将发展锡山、建设锡山作为己任,始终不忘生他养他的这方土地和人民。

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锡山区来说,真正由于收入低而造成的贫困人口数量越来越少,但生病或意外变故可能会迅速压垮一个家庭。在长期的慈善救助中,潘泉生逐渐认识到,解决支出型贫困问题,将困难群众的医疗、变故、教育等刚性支出作为基本需求纳入救助范围,才能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为确保深度贫困家庭救助的长效性、制度化,潘泉生在2012 年就设立了100 万元的华夏慈善基金,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逐渐追加金额,仅2014 年就向锡山区慈善基金捐资2000 万元,用于充实特困帮扶基金。同时,根据贫困家庭困难程度的不同,将救助额度从最初的几千元提高到目前的几万元,使受助家庭抵御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各种风险的能力得以提高,为做好深度贫困帮扶工作贡献力量。

家住锡山区东亭街道的孙女士,年轻时手部受伤,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日常只能打零工度日。她的丈夫也查出患有骨髓丧失综合征,每年的医疗花费要好几万元。沉重的医疗负担使这个家庭因病致贫,正在读书的女儿也面临辍学。锡山区特困帮扶基金会及时跟上,不仅每年给孙女士一家提供1 万元救助金,其女儿也能收到每年3000 元的助学金,极大化解了贫困压力。

“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高质量的学校,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实现真正的脱贫。”潘泉生介绍说,随着对扶贫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渐增大,2005 年,他捐款50 万元支持东亭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学校在锡山区小学中处于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先地位;2006 年,在东亭中学“华夏英才奖励基金”捐赠仪式上,他捐款50 万元;2012 年,他将投入3000 万元建设的华夏爱尔艺术幼儿园,捐赠给锡山区教育局……大到捐资上千万元甚至数千万元建造的幼儿园,小到中小学里的器材、教具,锡山区许多学校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潘泉生的爱心投入和精心付出。“不求孩子们的回报,只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快乐成长。”潘泉生这样说也这样做着。

潘泉生重视教育投入,在短短的十多年中,用于兴教办学和设立各种奖学基金的款项近2 亿元。

“不讲业绩,留痕迹”“不讲享受,讲奉献”“不留句号,留感叹号”,常挂在嘴边上的这三句话是他的人生写照。从2001 年起,潘泉生坚持慰问老年人,坚持献爱心热衷公益事业,把扶贫济困满足群众需求、提升满意度作为唯一追求。2010 年至今,锡山区300 余户深度贫困家庭、200 多名深度贫困家庭学生和孤儿享受到精准扶贫政策红利。

潘泉生(右)在无锡市华夏爱尔艺术幼儿园捐赠仪式上

猜你喜欢

救助慈善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