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城乡接合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现状

2020-08-23覃茜苗

数码设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城乡知识点设计

覃茜苗

摘要:文章在对城乡接合部初中历史学校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概括,发现在现实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四种缺陷,分别是问题封闭、问题细碎、问题歧义和问题散点。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对“问题设计”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对造成上述不足的原因作了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城乡接合部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4-0188-01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 desig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school of the Ministry of Urban and Rural Cooperation,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mainly four kinds of defects in the actua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namely, problem closure, problem fragmentation, problem ambiguity and problem scatter.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above deficienc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problem design" and practical ability,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be followed in the desig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 the Ministry of Urban and Rural Cooperation.

Key words: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partment; Junior high school

一堂历史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能否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问题。陶行知曾这样形容教学问题意识及其设计的重要性:“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獸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线历史教学的老师,更应该重视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效的问题是实现教与学有效对接的必要性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性因素。

然而,笔者通过对所属城区城乡接合部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收集、课堂教学实况的观摩及教师的说课及反思,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以下典型问题。

1 城乡接合部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不足

1.1“问题设计”的缺失。

(1)部分教师缺乏对问题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每一位教师在职前职中,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技能培训,在这些培训中频率最高的要算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了,大家都知道课堂上可以通过提问实现教学互动,在互动中激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但在深入学校课堂教学的观摩和研讨交流中,却发现在不少学校,有些教师对问题设计只停留在言说上,还没有专门的对问题设计做出整体性的研究和实践,教师的教案中呈现出的提问环节,也是附带而过。

(2)部分教师以课堂的随机提问代替问题设计。从目前观摩到的绝大多数课来看,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教师基本上能采用课堂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交往中来,学生积极的配合着老师的提问,在这样的互动中课堂气氛活跃了。从实际结果来看,不乏一些积极的影响,但通过对教学流程的仔细梳理就会发现,在课堂的很多提问中,教师只是在讲到某一知识点、某一个问题时,随机地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讲解知识点,所谓差异就在换讲授法为提问法,却没有改变知识点教学的本质,忽视了通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1.2“问题设计”的缺陷。

(1)问题封闭。问题封闭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而且不容置疑,这样的问题无法顾及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知识结构的开放性,其直接指向是知识点的教学落实;另一方面表现在问答的面只指向个别学生,通过个别回答代替全体学生思维的参与。

(2)问题细碎。一是课堂提问的问题的绝对数量过多,一是问题分解的过细,不需要学生动脑,但又难以形成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感知。在很多课堂上,教师为了顺利的严格完成教案程序,常把一个完整的问题刻意地分解成若干小步,变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实质是“嚼烂”知识“喂”给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对学生不信任,深怕发生意料之外的事难以控制课堂进程,以期对课堂教学进程的完全主导。

(3)问题歧义。在实际课堂中,由于教师在备课中对问题的表述和意图思考不深,容易提出一些语义不明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或鸦雀无声,最后只能教师自问自答;或回答得五花八门,冒出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回答,直接形成课堂教学组织的无意义障碍。

(4)问题散点。问题教学作为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在很多课堂中和课堂里不同的教学坏节都能看到,但随之而来的深层问题就是,课堂中提的问题数量多了,所提问题之间却缺乏关联性和递进性,缺乏整体的问题设计意识和能为导致的问题散点使得课堂教学形成不了有机整体,平铺的问题使学生在思维上得不到提升。

2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题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造成上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以下二个方面:

2.1教师对“问题设计”内涵的认识模糊而影响教学实施。笔者通过对七星区初中历史课堂的观摩讨论及与教师们的交流,发现对于问题设计较为普遍的认识是:问题设计就是课前在对课堂教学不同环节教师要提哪些问题,什么时候提问,通过问题把学生带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以避免课堂上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情况。

2.2教师“问题设计”的能力层次差异影响其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过程中显示出来的能力差异是造成上文所述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些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教材能力的不足。问题设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把握教材能力,具体包括对学科课程标准的掌握和理解,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对每一学段、每一单元、每一节课内容的熟知及此基础上不同内容对于学生育人价值的把握。

(2)学情分析能力的不足。问题设计需要教师有很强的学情分析能力,学情分析包括对所教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以及差异状态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3)用问题连结教材与学生的能力不足。问题是教师连结教材与学生的重要手段,如果问题情境能体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而解决问题的模式起于学生的思维模式,那么这样的问题设计便能兼顾到外在教材本身的体系和学生自身学习的建构。

笔者是桂林市规划立项课题《城乡接合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研究》的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对城乡接合部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做了以上分析,下步将继续对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为城区初中年轻教师和跨学科兼课教师在教学问题设计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成刚等著.《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吴小玲主编.教师如何做课堂教学设计[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冰.如何设计初中历史课堂讨论的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

猜你喜欢

城乡知识点设计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