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要实现四个“超越”

2020-08-23杭永宝

江苏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超越教育

杭永宝

【关键词】教育;超越知识;超越世俗;超越当下;超越自我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0-0025-02

教育要实现引领和指导社会的功能,自身就必须具有超越性。当前,无论从培养人的角度,还是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应尽可能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超越”。

一、超越知识

超越知识不是不要知识,而是以知识作为重要载体,挖掘知识蕴含的教育价值。也就是说,在知识的教学中,要重视将知识活化。如何活化?笔者认为要注重三个沟通:

一是与历史沟通,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識教学中要注重渗透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的教学,克服“就知识教知识”的简单化做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是与现实生活沟通,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前人的发明和创造,是经过概括和抽象的产物,知识教育只有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获得对知识的意义感。

三是与儿童心理沟通,注重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学习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要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识教学就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超越世俗

首先,确立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是人的一种本性,也是人之超越性的重要体现。当前,我们要把立德树人,提升公民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理想,并用理想引领方向,用理想激发热情。

其次,拥有教育情怀。情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了教育情怀就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一颗真诚之心办教育,就会远离功利、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教学。

再次,开展教育反思。教育者要不断追问和反思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的意义何在?教师究竟该怎么上好每一节课?在追问和反思中,提升教育理性,增进教育情感,感受教育意义。

最后,增强教育定力。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牢记教育使命,恪守教育本真。同时,要积极作为,主动同违背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作斗争。

三、超越当下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如何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教育目标应具有超越性。教育目标一方面要注重立足实际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超越现实,高屋建瓴,从未来的视角,从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高度确定教育目标,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面向未来,要着眼于品格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强化道德教育。要注重发挥各学科内容和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价值,创新德育内容、载体、方式和方法,增强德育的思辨、体验与践行环节,以提高教育实效。

面向未来,要着眼于能力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和掌握信息的能力比学习学科知识更有价值。跨学科能力、创造和分析能力、创业能力、领导能力、数字和技术技能,是学生需要为未来准备的重要能力。教育应该从重视知识体系转向重视能力体系。

面向未来,尤其要关心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升学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用学生可以量化的成绩作为其升学的唯一指标,而放弃对其发展潜能的评估。

四、超越自我

(一)走出自我,对外开放

一是学习他人,更新自我。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人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存在。办教育需要积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对于教育行业来说,一方面要保持教育的独立性、独特性,同时要走出自我,积极借鉴其他行业的发展成果和经验,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服务教育。

二是尊重儿童,走进童心。对于教育者来说,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应走进儿童的世界,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教育者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才能有效实施对儿童的教育。

三是成就他人,升华自我。“自我”与“他人”并非一定矛盾,“自我”的彰显,在很多时候体现在“他人”的成就上。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发展是自我发展的重要体现和重要维度,“桃李满天下”是对教师自我发展的肯定。

(二)不断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从职业要求来说,教育工作是最需要不断发展自我的职业。一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规定,教师要达到“学高”和“身正”,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人们和社会对教育不断提升的需求。

从人的发展来说,发展自我,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使命。教师一方面肩负着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责任,另一方面担当培养具有不断进取、乐于创造、勇于挑战各种艰难险阻的学生的责任,教师应该以自我的超越性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超越性的人。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常州市教育局局长)

猜你喜欢

超越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跨界与超越(2)
跨界与超越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