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环境设计与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

2020-08-21钱志阳

设计 2020年15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植物景观环境设计

钱志阳

摘要:为设计出满足当前人们对物质条件的要求,适应生活模式及审美的植物景观。分析了环境设计、植物景观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总结了植物景观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得到植物景观设计艺术语言的解析结果及设计方向。合理运用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对环境设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环境设计 植物景观 艺术语言 视觉质感 感官表达 色彩表达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8-0096-03

引言

在环境设计中,植物景观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其艺术呈现效果往往奠定环境整体的风格。而若设计师仅以常规的形式进行设计,会大幅降低整体景观的感染力,难以突出层次感甚至是美观性。近几年,环境设计中的植物景观极少会应用直接表达的方式,通常采用暗喻的艺术展现方式。

一.环境设计的理解

园林设计规划和群众的生活有直接联系,各国以及地区之间由于生活习惯、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差异,使呈现的园林景观也会有所不同。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使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回顾以往的园林设计,因所处的地理条件、使用的材料以及建设人员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使环境设计遭到约束。现代环境设计中,将空间的整体功能、创新理念等融为一体,形成时代性的艺术语言。不仅确保空间的功能性,如为群众提供闲聊、锻炼的场所,还需突破传统景观设计样式和思路,强调整体的景观布局以及空间规划的灵活度。尤其是在整体造型上的创新,需合理融入不同类型的元素,蕴含历史气息的同时,还加入现代元素,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1]。

部分国家在环境设计时仍以常规的模式进行空间以及布局上的探索,为达到和谐完美的效果。该种形式不仅限于景观本身,其更加强调景观形式和社会服务的合理协调。植物是环境设计中一项不可获取的元素之一,现代设计中更加注重自然的状态,植物本身便可为环境增添自然的气息,同时合理缩减人工后续修剪的程序,不仅使整个景观呈现更为自然的状态,还能够确保建设的经济性以及功能性。从环境设计的角度而言,景观可分成软质物体,包括水资源、植被以及其他自然事物。此外,还包括硬质物体,例如建筑墙体、铺地等。前者多为自然形成,后者是通过人工建设而成。而天然元素中也包含硬质物体,如石块等。

二、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

(一)植物景观语言艺术概述

在当代的环境设计系统中,该种艺术语言借助简化、细致的元素以及各类形态等形式形成具象化景观,同时融合当地的客观环境以及人文条件,提高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以此展现出创造性的思维,整体的景观设计从物质以及精神层面使群众能够感受到景观的设计理念。在该种景观中,应用的植物和其呈现的状态体现出基本的物质感知,环境设计系统中的植物设计使设计人员与群众能够达到更高层面的融合,以达到精神高度的契合。由此共同展现其艺术语言。

该类艺术语言与常规语言有较大的差异,其包括观赏者的主观体验以及客观感受。设计师合理运用不同品种的植物,对其整体呈现的状态、色彩等客观条件实施合理化改造,突出植物本身的特点,并融入拟人化的手法,使静态植物呈现“动态”的美感,以此让受众体会到整体的艺术语言。在进行此方面的设计时,设计师往往会将个人的主观观念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受众能够在视觉上享受绝美的景色外,还能体会到景观中所包含的情感。

(二)植物景观艺术语言的构成

首先,植物景观以植被为主要材料,自然的线条以及花草的芳香,展现出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常规的人工建筑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差异。其次,整体空间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借助植物本身的躯干完成空间划分。再次,使用的树木,上端繁茂的枝叶犹如天花板,而树木的枝干则好似整个空间的支撑,经过修剪的植物好比常规建筑中的墻体。最后,由于植物本身便具有个体差异性,且对其的分类不仅能够根据其基本的科目类别实现分类,还能够通过其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分类。设计师通过合理运用植物,巧妙运用植物本身的外形,借助其原本的整体形态,以构建出具有较强节奏感的环境景观。

三、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

(一)二者的关系

环境艺术中包括多项艺术领域,如雕塑、绘画等,要求从业人员本身具备多项专业能力,属于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设计类型。而植物景观是以天然的植被为载体,通过个人的联想,以感受到景观的不同魅力。植物景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地区、人文以及主题等方面都有所差异,不同的植物甚至是相同的植物在不同设计师的手下都能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新时期,群众对于自身生活条件的标准日趋提高,相应的植物景观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在环境艺术体系中,需加入符合整体主体的植物景观完成点缀,设计师借助多种设计手法,形成风格迥异的植物景观,以此为观赏者提供视觉以及精神层面的享受。近几年,二者相互融合已经成为该领域行业中的发展趋势,设计人员以植物作为载体,将二者完美结合起来,以使群众感受到环境美感。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为城市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二)二者融合的原则

一方面,地区文化性。环境设计往往根据建设项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以融入到当地环境整体风格中。从二者融合的角度而言,若想达到较好的融合效果,需满足基本融合原则。经过长期的发展,各地域已经形成本土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而群众所处的空间和相应的环境存在某种联系。国内城市建设期间,各地区应用各自的植被设计出具有本士特点的植物景观,经过艺术处理,突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以构建具有当地人文特点的公共场所。突出当地文化特点,合理发掘地域环境和植物景观之间的潜在联系,充分运用具有本:土特点的植被,由此推动二者融合发展。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对于所处的环境也呈现多样化的要求,借助植物景观提高环境美观程度,突出当地精神层面的特点,是_者融合的具象体现[2]。

另一方面,长期发展。长期永续发展是当前各领域所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对自然生态来说,确保其长期发展是具有实际价值的。对此,需强调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并全面考量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由此,需保持人类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二者融合期间,需严格遵循该项原则,同时借助各类植物景观,从侧面来看也能够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的作用。新时期,环境设计需使景观观赏者体会到其生动的形态,提高视觉享受。

四、植物景观艺术语言对设计的作用

首先,从生态角度而言,植物景观设计主要运用植物以及水,能够为人们提供质量更佳的生活环境,控制空间内的温湿度,同时还可以控制噪音。另外,环境设计与自然相比,属于人工创造出来的物化空间,而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自然的适应水平下降,而人们对具有自然性的环境需求却在不断提高,因此,植物景观艺术语言的生态功能对设计有实际价值。

其次,从心理角度而言,正确应用植物的艺术语言,能够使该空间内的人们体会到“回归自然”的感受。合理的空间层次处理,借助植物进行区域分化,在满足空间功能需求的同时,提高环境设计的艺术效果。

最后,从美学功能的角度来说,常规建筑设计方式,形式单一,且缺少灵动的美感,即使应用较多的色彩加以点缀,也会带给人呆滞、沉闷的效果。而借助自然植物进行环境设计,可以提高视觉冲击的效果,以调动审美情趣。

五、环境设计中植物景观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

(一)外观形态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应用难以计数的植物品种,如乔木、藤本等,不同设计理念中可以应用不同的植物。并且植物本身的外观形态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对其分类可以按照其所属的大科目或生长条件等实施分类。借助植物本身的形态特点,融合景观的主题,以形成和谐的人造环境,使观赏者身处其中,带给其视觉上的享受。通过合理规划设计,突出整体的层次感以及节奏效果,并将设计师个人的情感以及艺术表达方式融入其中,将群众带入到包含浓厚艺术氛围的环境中间。

在环境植物景观规划中,要求植物尽量呈现更为自然的状态,同时还需具备较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选用植物时,强调植物原本呈现的自然形态,并借助有效地艺术处理,展现植物外观的天然美感。在基本保留植物原本状态的基础上,可进行简单地修剪,以构建自然并带有艺术感的植物景观,以供群众观赏,如图1。

(二)视觉质感

植物除整体造型上的差异外,其呈现的质感也有较大的差异,如树叶颜色、光泽、纹理等。在进行设计期间,视觉质感对景观的风格有直接影响。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其质感是否与环境的整体基调相符合,合理运用植物外在质感,有助于提高整体的艺术性,以与观赏者产生精神层面的共鸣。使用数量较多相同质感的植被,可以带给人震撼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享受。另外,使用相同质感的植物也有助于融合复杂的环境,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而运用多种质感的植被,借助植物质感的对比,可以使植物景观整体更富有层次感,体現出灵活性的特点,并突出主体结构。此种植物应用方式对设计师有更高的要求,需要综合考量植物的外观形态、质感,以合理规划不同植物的占比以及分布情况。借此提升植物之间的协调程度,形成有机整体。在此过程中,设计师应注重植被的高度、枝叶以及颜色等,使各元素都可以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融入到景观整体之中。

(三)色彩表达

植物是环境景观中的点缀,是整体风格色调的载体,借助植物自身的色彩展现不同的自然感受。在环境设计中,植物除整体造型、质感外,其呈现的色彩能够带给观赏者更为直观的视觉冲击,不同的色彩会营造出不同的空间,对观赏者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人们视觉干扰而言,颜色是最为敏感的,而其他的形态、质感等方面的特点次之。因此,植物景观设计质量从某种角度而言,色彩搭配占有较大的影响比例。例如,部分地区为增添环境中的色彩,会加入枫树,在一片绿海中“画上”一笔别样的色彩。

植物由于品种多样以及不同季节间的差异,使同一植物呈现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色彩。借助颜色的冲击以及融合、颜色对于客观环境的调节作用,以突出植物的观赏价值。总体而言,设计师若能合理运用植物的色彩,并将其融入到整个环境之中,加强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充分运用植物的色彩,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强调整体色彩上的和谐统一,明确基本的色调,以及主体色调、配色等。最为关键的是给观赏者带来美的感受,以通过植物景观实现精神层面的情感共鸣[4]。

(四)感官表达

植物景观建设完成后,观赏者需要借助自身的感官形成景观印象,并以此为基础产生心理精神层面上的感受,以引起观赏者情感共鸣。在环境设计中,人们嗅觉体验基本上源自植物原本的气味,一阵芬芳能够优化观赏者对环境景观的印象。春季花朵芳香萦绕;夏季荷花带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受;而秋季植物气味浓厚;冬季梅花暗香飘浮,对于观赏者而言是极好的嗅觉感受。在环境设计期间,设计师需注重植物天然气味的功能性,合理运用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物散发的香气,使观赏者“未见其人,先闻其香”,以形成不同的感官体验,引发观赏者的联想。例如,在部分环境设计中,会使用花香浓郁的植物,如茉莉,使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同时,嗅觉上也有所体会。

在环境设计中,声音的运用也极为关键,植物本身是无法发出声响的,对此,设计师应合理布局,使观赏者借助其他元素感受到植物的“声音”,以调动其的情感,激起其在情绪上的改变。具体可借助流水声、动物鸣叫声等。

六、环境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首先,植物配置与环境本身具有同等价值。应用不同的景观元素,最终呈现的环境景观主题也有所差异。若在设计过程中,缺少对植物本身的颜色、形状的配置,而仅为突出自然感,极易出现杂乱无序的问题。不仅未能带给人一种自然的感受,还易形成“荒郊野岭”的景观。植物本身具有自然性,设计师应有效运用其生长情况。可用的植物种类极多,且能够切实为景观增添一抹亮色的时期往往仅维持某段时间。部分品种植物在开花期极具观赏性,或是结果期。因此,应充分运用植物本身的风格特征,保证植物的各个要素都能展现出应用的魅力。

其次,植物本身能够起到美化环境,优化空气,调节温度的作用,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使其成为改良环境的最佳元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到植物体内,将其转化成氧气。因此,植物景观本身便具有存在的价值。

再次,植物的整体造型以及空间配置对人们的视觉产生一定影响。环境景观中的植物与建筑物的墙体相同,可以起到隔断的作用,实现空间上的划分,同时也不会形成过于封闭的空间,达到组织空间的效果。对此,在进行整体布局期间,设计师应明确所选植物的主次关系,确保空间上的统一性,达到应有的层次效果。

最后,植物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具有造景的作用。植物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由此构建出不同的景观效果,而该种变化可以使群众更为直观地体会到自然的氛围。此外,主观体会和客观条件应融合多样的植物配置展现出各季节独有的意境。进行植物配置时,需秉承自然、艺术相融合的原则,同时常规的处理设计方式也应综合运用。

七、植物景观在环境设计运用的建议

环境景观属于整体,其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各元素个体极少可以独立展现个体美,各元素需相互配合呈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艺术语言的展现也是以此为载体。设计师需要全面发掘植物本身的特点,表达出艺术语言,以创新性的角度展现出新颖的景观特点与艺术语言,借助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其他元素实施景观规划,使植物能够与其他元素完美融合[5],如图2。

植物布局设计是供群众观赏的,而群众观赏景观需要融入到景观之中,二者之前存在难以割舍的关系。环境本身的差异会使植物景观表达的主题有所不同,而观赏活动本身便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相同的景观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色彩。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期间,应适当融入当前的时代元素,掌握景观受众的审美偏好,以当地的人文特点为基础,进行景观设计,达到较好的观赏结果,使人们能够在此环境中舒缓身心。另外,艺术语言的表达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设计出具有时代特点的观赏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借鉴优秀作品,否则仅是不断的复制粘贴,无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设计作品本身应蕴含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展现出独有的艺术特点,形成良好的环境效果,有助于获得观赏者的肯定。

设计师若想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语言,对此,要求设计师对各类植物有充分的了解,如质感、色彩、四季变化等,展现植物本身的生命特征。由此,提高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开辟出符合个人特点的设计风格,以免弱化景观设计的特色,建设出干篇一律的环境景观。在实际设计时,设计者应以植物本身及当地独有的特点为基础,并融入个人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情感,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6]。

结论

对于环境设计而言,需使环境呈现出最为自然的美感,借助植物设计提高环境的自然程度。环境设计和植物景观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形成更为和谐自然的空间,使环境之中包含艺术的气息,展现出别样的环境特点。借此为群众构建更为丰富的生活环境,切实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阁岚,张晓阳思政与实践结合的“导链式”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民族艺术采风》课程改革实践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6):147-149.

[2]张小燕,杨先艺,洪铭时空境角度下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可持续性设计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0,10(03):52-55.

[3]閆宇,王晓桐,郭飞.基于全球环境关怀的艺术设计研究——人工智能产品“境”设计方案[J].设计,2020,33(11):32-34.

[4]杨冬江环境设计思与辨[J].设计,2020,33(11):97.

[5]孙奥,汤常鸣,王玮BIM技术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的研究[J].设计,2020,33(11):130-132.

[6]王博,张娟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植物造景[J].现代园艺,2020(02):97-98.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植物景观环境设计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