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专业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对策探究

2020-08-19周宇琼焦中彦梁爽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外语专业文化自信大学生

周宇琼?焦中彦?梁爽

摘要: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坚定程度决定着中国文化的走向与地位。当前,在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存在认知不足、思辨力不足、实践自觉性不足的困境,应从改革课堂教育、提升校园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带好学生组织等方面着手,从文化认知、文化思辨、文化实践三个维度帮助大学生建构文化自信。

关键词:外语专业;文化自信;大学生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驱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繁荣中华优秀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国与国的较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上,要在世界范围内有话语权,首先就要坚定并增强文化自信,而青年的文化自信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外语专业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受多元化时代的冲击,受学科性质的影响,外语专业学生比一般大学生更多接触外来新鲜事物,在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新鲜观念,这些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选择上迷茫和困惑。把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现状是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前提,为此我们以宁波市某两所本科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文化自信的五个方面:文化认同、文化认知、文化实践、中外文化比较、文化创新,采用5级量表的形式进行问卷设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男女生比例为14.38%和85.62%,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占比分别为37.67%、41.78%、18.49%、2.05%,学生干部占比为37.67%。通过SPSS数据软件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中华文化认同度较高

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上,66.44%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31.51%的学生认为“应该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态度上,21.23%的学生“很乐观”,65.07%的学生“比较乐观”,说明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整体上对中华文化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客观理性的态度。在认为是否有必要强调革命文化的宣传上,20.55%的学生认为“十分有必要”,71.9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上,86.30%的学生认为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结果”,67.81%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形成广泛的共识。

2.文化践行自觉性较强

调查显示,在“是否会参加旨在保护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上,67.12%的学生表示“如果是周末休息时间就会参加”;在“是否愿意去参观革命文化教育基地”上,82.19%的学生表示“比较愿意”;在“是否乐于去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46.58%的学生表示“比较有意义,乐于宣传”,40.41%的学生表示“可以去宣传”;在“是否愿意参加文化交流实践活动上”,81.51%的学生表示“只要有时间,愿意积极参加”。说明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践行和弘扬中华文化上有积极的意愿和强烈的自豪感。

3.中外文化的态度较为理性

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西方影视作品在我国比较火热”的问题上,25.34%的学生认为“这是在向中国渗透他们的文化价值,应谨慎对待”,59.59%的学生认为“能够刺激中国影视的发展”;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89.04%的学生认为“客观对待,堅持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如何看待文化交流中中西文化的碰撞”的问题上,77.40%的学生认为“选择性吸收西方外来文化,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保持中国特色”。以上显示,在对待中外文化态度上,外语专业的学生因学科性质,思想上更为开放兼容,更易接受外来文化,但同时也较能保持警醒的头脑,批判式吸收。

但是也应看到,在全球文化交融的趋势下,各种思潮、文化观念不断涌入,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在中华文化的整体认知、文化实践、对外来文化的辨别吸收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部分学生文化认知不足

因一直以来接受应试教育的原因,部分学生容易忽略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从而导致文化修养的不足。问卷显示,29.45%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革命文化,84.25%的学生认为只有传统节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诸子百家、戏曲武术、民风民俗属于传统文化,11.6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虽在意识上认同主流文化,但在行动上践行的意愿淡薄,有高达31.51%的学生表示支持但不会参加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13.01%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革命文化教育基地、13.01%的学生表示不乐意去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调查结果可知,部分大学生文化认知缺失,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缺乏践行的自觉性,这些都可以归为文化自觉不足。

2.外来文化思辩力不足

受专业影响,在学习中大量输入外来思想、观念、文化等,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容易失去思辩能力而选择全盘接受,特别体现在一些文化形式上。如,有18.48%的学生认为西方的节日“很有意思,每年都会过”、76.71%的学生选择“可过可不过”;有3.42%的学生认为“西方的电影就是好看,冒险刺激”、59.59%的学生认为“这是全球化竞争的必然结果”、仅有11.64%的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向中国渗透文化观念,需要谨慎对待”。以上数据显示,“普世价值”的渗透,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具有巨大诱惑性,而思辨能力的欠缺,导致大学生无法全面、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进而影响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3.学生干部先进力不足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理应在在文化自信教育上起到榜样效应,以感染、影响学生群体,但是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干部的先进性明显不足。调查显示,有27.27%的学生干部认为不太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有25.27%的学生干部表示不愿意参加文化实践活动,有78.18%的学生干部对是否过西方节日态度不明确,有65.45%的学生干部对西方影视作品的意识渗透警觉性不强。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干部这一精英群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堪忧,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否能以身示范、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思路

为更有效应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应当立足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贴近大学生群体的实际,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要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调查显示53.43%的学生不喜欢上思政理论课,认为单向的理论灌输意义不大,效果不好。因此在思政课上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开展相关主题的讨论、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等,创新教学思维和方式,去吸引和感染学生,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如组织学生去教育基地实践考察或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互动中融入文化的讲解,如此能让人更深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更有利于同学们建立自信。最后,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要注重课程思政。特别是在讲解文化现象的时候,更要注重内涵的解释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对比,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能够在认真分析研究西方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做到理性判断、批判性吸收,避免盲目崇拜。

2.通过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文化自豪感

校园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应注重在活动中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文化认知力、文化修养、民族文化自豪感,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编译成英文绘本、诗歌、话剧、小视频,要注重将传统文化知识根植于党团主题活动之中,把对中华美德的诠释贯穿于诗歌、小品、相声等艺术形式之中,将国学经典的学习放进讲座和读书会,将革命传统文化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列入辩论会、朗诵比赛等,通过各样形式,激发师生的文化责任感,使他们成为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3.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做好隐性教育

习近平书记曾讲“要坚持现行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校园物质文化作为隐性教育重要的形式,应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令学生时时处处于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如,食堂、宿舍、活动室这些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设置涂鸦墙、桌贴等,使传统文化处处留影;教学场所的宣传栏可多用平凡生活中的正能量宣扬优秀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在校园内多建造一些与革命文化传统相关的雕塑、文化长廊等。让中华优秀文化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浸润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中。

4.提升学生组织的先进性

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先进组织,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强大的认同感和影响力。学生组织成员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自豪感,将会在学生群体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应注重在学生干部能力培养中输入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的认知教育,多组织相关文化实践活动,开设朋辈论坛,让学生干部在学中做,在教中学,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去内化和认同,最终实现学生干部自身素质的强硬,实现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正确导向和引领作用。

文化是影响和塑造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力量,大学生要注重发挥自身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借助大学这块理论高地,自觉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借此端正自己的价值立场,形成文化认同,增进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杜兰晓.当代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2,卷缺失(期缺失):99-102.

[2]李國娟,张朋光.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卷缺失(10):25-29.

[3]龙献忠,胡乂尹,陈方芳.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价值意蕴、问题归因与提振之道[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7):91-96.

[4]王佳佳.农科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基于安徽农业大学的调查[D].安徽农业大学,2018.

[5]魏丽娜,傅守祥.新时代文化自信引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观察与思考,2019,卷缺失(期缺失):48-54.

[6]邹艳.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及实践路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811058004。

通讯作者:焦中彦,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外语专业文化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指导教师在外语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的作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